“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路径探讨

2019-03-22 05:38刘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资源共享精品

刘娟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1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意义

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在精品课程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

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必修课,对进出口业务中结算票据、结算工具、结算单据、贸易融资等内容展开教学,“国际结算”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情景为支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流程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突出“以任务为中心”和“情景融入”,以项目教学为载体,通过业务模拟等实战活动组织教学,明确国际结算各环节重要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

“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拟通过信息化时代下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扩展和延伸学习空间及内容,促使”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不断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学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信息化精品资源制作团队,保证共享课程资源的实时性和延续性,引入微课和雨课堂等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形成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借助已有Blackboard(毕博)平台在网络上开放共享,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国际结算”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特色

2.1 共享性

依托Blackboard 平台,国际结算课程已经实现在校内共享,通过校园网访问,可以获得该课程所有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同时,已参加工作学生仍然可以使用相关课程资源,快速、便捷地获得国际结算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国际惯例、国际法规等。

2.2 时效性

团队成员密切关注国际经贸领域相关最新动向,定期发布新信息,及时更新与国际结算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惯例,保证课程建设与时俱进[2]。

2.3 共建性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在获得各种资源方面有其优势,师生协同合作、共同管理方能将共享课程作用发挥到最大。“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每个班级遴选两位助教,协助老师进行课程资源管理及相关统计等,可以及时发现课程新动向及同学需求,促进教学。

2.4 原创性

“国际结算”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无论是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习题、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还是案例库、考试等拓展资源,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体现了课程建设中原创性的重要。

3 “国际结算”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路径

3.1 建设与时俱进、网络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及经济发展,国际结算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新模式不断出现,“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实时更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将与其相关的最新资源上传,这需要团队成员倾力投入、通力合作。合理分配课程学时,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实践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制定合理课程标准。“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一定要体现教学资源网络性与共享性。为提高共享性,充分利用Blackboard 平台,将课程内容、案例库、拓展资源等上传,充分利用空间教学,将学生课业、实验报告及成绩上传,体现互动性。同时,课程建设中注重网络资源的推广与应用,邀请校内其他专业、校外相关企业、银行及兄弟高校使用和借鉴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根据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分为课程资料、实验教学、考试、习题库、案例库、拓展资源、讨论版、专业词汇等版块。各类基本资源均按照国际结算票据、结算方式、结算单据、贸易融资四大知识模块进行框架构建,并实现各资源版块之间知识点、技能点对应。

3.2 特色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不同,“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多种教学模式结合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构建立体式课堂

利用现代化教学信息手段,借助BB 平台进一步推动和开展可汗学院式小视频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BB 平台上的基础资源及拓展资源进行“导学”“自学”和“助学”,形成课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跨班级交流的立体式课堂。国际结算实践性强,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而繁杂,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内容模块化,并借助“可汗学院”的模式,用小视频对不同模块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线下教学主要以传统课堂讲授与实验课环节形式完成,讲授国际结算理论知识要点及重点,实际操作不同结算方式及完成结汇。针对课堂及实践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Blackboard 平台和雨课堂等教学APP 以及微信等渠道进行线上探讨和释疑。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3.2.2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型教学

利用资源共享课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组织学生线上完成相关知识预习,找出问题,并做出假设性解释,以问题为导向,课堂进行重难点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3.2.3 以项目为驱动的合作型教学

在对结算单据及贸易融资方式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以项目驱动的合作型学习模式,以某笔进出口贸易中的结汇活动或结算中的融资项目作为基础,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3.2.4 科研反哺教学

“国际结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问题导向及项目驱动形式,老师能够结合自己在金融风险管理、跨境电商结算等科研方面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科研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科研成果不断完善课堂内容,使其精益求精,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3]。

3.3 组建兼具国际结算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 “双师型”、多元教师团队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最新发展动向,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培训,输送教师到实习基地学习; 邀请银行与外贸企业的国际结算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遴选有信息化教学基础的教师外出培训,促进团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丰富课程呈现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

3.4 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国际结算”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涉及知识点多,考核方式多样,精品共享资源课程建设离不开技术支持、实践实验、激励制度、评价体系等保障。

3.4.1 建设设备先进、覆盖完整的专业的实践条件

依托国家级经管实验中心,借助国际结算及进出口贸易软件,在模拟工作情景下完成国际结算工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寻求合适的校外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工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4.2 建立精品课程共享激励制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多,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及学院应充分认可教师在内容更新、师生互动、在线答疑等方面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励方式,方能鼓励教师们持续、热情地坚持,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必要保障。

3.4.3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学生更多投入及交流互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方能体现学生的每一份付出和努力。课程体系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线下课堂、线上交流等不同课程环节,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分等不同视角,利用Blackboard 后台大数据,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时间、习题错误率下载量、访问量、使用频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各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为老师改进课程作分析,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4]。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资源共享精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