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03-22 05:38何敬业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能力

何敬业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明确指出:高等院校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推动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1 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

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信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向企业、社会、国家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1]。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青年,可从“人才强国”层面推动创新,发挥创新第一生产力作用,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1.2 利于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困难始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普遍性与顽固性。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数量日渐增多,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2]。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鼓励其在毕业后通过自主创业进行自主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与此同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社会适应力更强,相对于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而言就业竞争力更强,可得到更好发展。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2.1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指导,进行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

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理念是调动培养行为的源动力。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明确认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指导进行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

就教育教学理念而言,学校应以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为依据,紧跟时代变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现代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入提供平台,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获取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构建MOOC 平台,进行“双创”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登录平台,进行专业知识、感兴趣知识的自主学习,将学生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经验的丰富。

就教育管理理念而言,学校应明确认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共同责任,需要社会、政府等的共同参与。对此,可构建联合管理模式进行“双创”教育管理。即国家给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 学校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与管理上的支持; 企业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验与实践操作上的支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中获得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并在企业实践中对创新创业具有更为深入的体验与理解,并在国家与企业支持下将所产生的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实物,且能够被市场所消化,成为学生发展的资本。

2.2 建设创新型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双创型”教师资源的缺乏。因此,加强“双创型”师资团队建设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任务。

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应与兄弟院校进行友好沟通,通过组织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丰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经验,汲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技能。其次,鼓励教师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能够在企业实践中,掌握教学重点,感知市场变化,确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而具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智慧与能力。此外,学校根据自身能力聘请专家、知名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演讲,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师资基础。

2.3 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务人才的教学本质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能够根据社会与市场发展进行不断完善、改革与创新,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需立足课程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等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在此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课程整合、调整与重构,以提升学科科学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

例如,对新生开展通识教育,依托通识教育普遍性、基础性、深刻性、自由性等特征,实现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推动人的全面发展[3]。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有针对性选择学习或研究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思辨意识、创新意识。

如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中,注重实际案例、时事新闻、生活故事等的有效引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能够根据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构建模拟训练教学模式。如以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进行商业竞争环境模拟,设置主题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目标,一方面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在实践体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强化综合能力。

2.4 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体系

实践活动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实践活动,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活动体系。例如,学校围绕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以旅游专业学生为例,通过开展“旅游招聘”“生态旅游市场调研”等活动,使学生对旅游产业及其发展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巩固专业知识,增强旅游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具备旅游职业素养,提升旅游服务问题解决能力。又如,学校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设立创新创业竞赛资金用以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并通过举办创业成果展示会,与市场建立连接,进行学生创业成果展现与推广,为学生创业之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4-5]。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实现团队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具有创业勇气与能力。

2.5 以先进文化环境滋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环境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育的重要资源,能够在精神层面给予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历史观,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强化学生道德修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应善于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文化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层面入手,构建“三维立体”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班级管理、公寓管理、党团建设等的有机结合,让创新创业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去,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熠熠生辉。

3 结语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综合且长期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明确认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应立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要求从多层面入手,落实培养策略,实施全员参与的全面化、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强化培养效果,向社会输送创新型技实用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