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以鄂西北地区为例

2019-03-22 05:38兰顺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业

兰顺东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襄阳市属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现有40 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人口2.8 万人,主要以回、土家、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的5‰。十堰市少数民族人口2 万余人,有回族、满族、土家族等30 个少数民族成分。神农架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 万余人。湖北襄阳、十堰、神农架地区近些年劳务输出量逐年减少,农民工返乡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8年襄阳地区劳务输出比例由74%下降到51%。

1 概念定义、特征及创业类型

1.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含义

结合调查地区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特点和相关文献资料,该文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界定为:是指进城农民工经过一段时间外出就业或在外地创业,又返国家乡,利用外地就业或创业期间积累的知识、技能、资金和获得的信息,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发展工商服务业的一种现象。

1.2 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特征分析

一是创业年龄主要分布在中青年阶段特征。从对郧西县农民创业样本调查的分析,26~45 岁年龄段占比重为81.9%。二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收入特征。返乡农民工通过长期在外打工,赚取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同时其家庭土地都进行了流转或外租,收入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郧西县民族地区农民工创业者家庭中拥有非传统农业收入的占80.7%,襄阳谷城县占75.8%,神农架占88.2%。三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有较强集聚性和层次低端性。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是因为“以前从事过”或者“同村或亲戚朋友带动”展开创业,普遍存在集群带动性创业。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相对低下,所以创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企业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四是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调查显示,湖北襄阳、十堰、神农架等地区223 个创业农户中,所选行业涉及畜牧业、餐饮业、农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批发业等十多个行业。其中畜牧业养殖和林业种植32 家,占比14.3%,开展特色家家乐等餐饮业89 家,占比39.9%,零售业、商务服务业76 家,占比34%,其他26 家,占比11.8%。

1.3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类型

(1)返乡创业型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农民通过一定资本的投入,创建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因人制宜地运用个人的技术和经营特长,开发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比如养殖类家庭农场、花木种植类家庭农场等。

(2)依靠扶持政策,实行产业带动型的创业。

(3)创业明星互助型。创业者在外地创业比较成功后,回乡创业再带动其他返乡农民工创业。立足于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致农业,并且进行产业化经营。以丰富的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经过深度加工来延长农业的生产链,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 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困难及成因分析

该文基于湖北襄阳、十堰、神农架等地区223 个创业农户及15 个农业合作社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出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困难及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创业的社会环境问题。创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存在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调查显示,70%的农民工认为农村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欠佳,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差或者是较为缺乏。“软环境”主要表现在创业服务平台缺乏、人才短缺等方面。(2)创业融资难问题。受信用条件、抵押等限制,农民工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15 个农业合作社创业资金来自于家庭占29%,来自个人务工积累的占60%,来自贷款和其他的仅占11%。(3)创业用地难问题。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就直接涉及用地的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立足于以农为基础的产业领域,由于投资小,创造的财政收入、财税收入小,地方政府普遍不愿意提供用地指标。即使提供了用地指标,在征用农民土地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多问题。(4)扶持政策惠及范围有限问题。调查显示,扶持政策的惠及面较窄,仅有21.3%的企业享受过扶持政策。

推动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推力”是主要因素;在调查中,“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的“拉力”因素提升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二是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的优化是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民族地区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是基于对自己创业能力与家乡创业环境的优化增强,比如创业资金的积累、管理与技术等能力的提升、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在外打工压力的增大和回归家庭的愿望增加。三是打工经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孵化器”。调查显示,在返乡创业者中,有57.2%的创业者所创办企业和原工作经历有关。

3 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国家目前关于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梳理,结合湖北西部的襄阳和十堰等地方性扶持政策的调研,认为扶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升农民创业的自我能力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班,网上在线讲座等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培训,包括文化素质水平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以达到提升创业所需资源的获取和整合配置能力,提高创业者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二是改善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创新创业模式,形成以“公司+农户”模式、家庭农场模式、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特种经济种植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难问题。据调查,近年来竹溪县政府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农业合作社,不断优化土地流转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土地流转过程,并加强监督管理。此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业比例提高了1.2%。

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完善国家、地方关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从个体、政府及社会三个层面考虑制定具体的创业政策,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克服创业过程中缺少创业资源与创业机会的障碍。二是加强地方创业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地方创业机制。支持人社部门、高职院校开展返乡创业培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政府提供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农村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公共资源和社会其他资源,开展各类创业服务专项活动,推进创业服务向农村延伸。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保护性政策机制。提高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补贴,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逐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医疗体系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