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构建

2019-03-22 07:51刘炯韩伟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专业

刘炯,韩伟新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比较齐全,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经济建设过程必需的专业门类。 经济管理类专业更多偏向于文科专业,兼有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性,对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专业的实训实践机会较少。经管类大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敢于开拓,勇于去接触新鲜事物,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非常高涨,就业途径较宽,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对创新的各种方法和创业实操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培养潜力非常大。

2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的限制, 经管类大学生平时接触的实训实践类课程较少, 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探索建立灵活多样、 特色明显的培养路径,促进其全面发展。

2.1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 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修订,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方面的具体要求。压缩培养计划总学分, 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宽松空间和自主时间。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立“专业创新实践”“素质教育实践”等教育环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和课外学时比例,使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到总学分的25%,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课程教学体系。 借助四元模型的构想[2],高校要努力构建“四个相结合”课程体系,做到分工明确,发挥整体功能,将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2.1.1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向全体经管类学生开设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必修课程, 将基础知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同步开设创新思维、 创业基础类等必修与选修课程,逐步建设成有机衔接、系统科学的课程群,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1.2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高校除了在学生培养方案列入相关课程外, 还要加强隐性课程的挖掘与开发,制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优秀校友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和事迹报告会。 注重开展朋辈教育,组织优秀学生创新创业事迹报告会,发掘有实效的课程资源,为在校学生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目标[3]。

2.1.3 经济管理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经管类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实践课程方面优势, 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改善实验室与工作室的基础条件,加大开放力度,购置更新设施设备,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去动手,亲自去实践,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2.1.4 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相结合

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应把将课程信息化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来抓, 推出一批优质微课、视频公开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线下课程要设立交叉复合课程和新兴特色课程等课程内容体系[4],及时利用MOOC等教学手段开发线上课程,建设互补相融的课程体系。

2.2 打造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经管类大学生需要经常性的在各类实践平台上进行实战,体验“课程—训练—竞赛—孵化”一体化服务[5],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与理解。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2.2.1 依托各种创新创业资助计划,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高校要主动创设创新创业环境, 设立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逐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素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实践,主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带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资助项目。

2.2.2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扶植创新创业团队

高校每年要设立单独资金,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织遴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进驻孵化基地,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创业的团队和初创企业, 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成区域性和全国示范众创空间。 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寻找投资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与校外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深入合作对接, 争取利用众筹等新的融资模式, 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平台。

2.2.3 依托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要广泛组织以“互联网+”创业大赛、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市场调查大赛、创新方法大赛等为代表的多类别、多层级创新创业类竞赛。根据专业特色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赛前辅导、赛中指导、赛后总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检验前期项目进行的成果,逐步形成“头雁效应”,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扩大竞赛的覆盖面与参与度。

2.2.4 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培训班,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班和训练营,引入创新创业实训模式,不断缩小与实际过程的差异。创建以本校教师和优秀企业组成的特色融合团队, 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教师优势和优秀学生的典型案例,搭建显性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

2.3 培育独立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 高校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建设教研机构、引进校外资源等措施,逐步培育一直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3.1 健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

着力打造专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激励措施,做好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 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业绩奖励发放的重要标准和参考。完善激励政策,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额外工作量,在年底进行绩效奖励,并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方面的优先条件。高校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 鼓励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进行产业化对接转化, 开展校企合作, 畅通产学研用通道。允许经管类本科生参与教师的校内科研项目,对有本科生参与的项目要加大资助力度。

2.3.2 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训体系

积极组织专职师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指导就业创业的专业化素养。 定期将专职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将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请进来”开展培训。在新教师培训过程中,加入实践教育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广大教师转变意识、提高能力。 通过实施各类创新创业导师培训计划, 引进和创造独居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资源与课程, 引导教师将创新创业的思维导入专业课程教育中, 利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利用校内外优秀资源,将专业教师培养成创新创业培训师和引导师。 高校要将优秀校友资源利用起来,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担任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将他们的实战经验带入高校, 与高校教师进行零距离交流,不断提升和完善师资队伍体系。

2.4 高效的创新创业组织保障

学生的培养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高校的组织保障是否到位,这是前提条件。

2.4.1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

高校要成立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日常议事机构,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整理布局,做好规划设计。不断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情况,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整合职能、统筹管理创新创业工作,执行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 鼓励学生创建以兴趣导向和创新创业方向的研究会、社团组织,对它们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配备优秀教育给予全程指导。

2.4.2 建立创新创业效果评价机制

经管类大学生善于运用外力来不断充实自身的学业,高校要借鉴成熟的经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反馈和评价体系,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6],开发利用历届毕业生信息库,不断完善毕业生去向,对就业创业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 将案例评价应用到衡量高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当中。 鼓励获得创业创业优秀成果的大学生通过保研继续深造和申请转专业, 允许优秀大学生保留学籍开展创业实践, 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措施和保障制度,做好后续评价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更是一个长期工程,高校要统筹兼顾,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创新,运用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的思维,加快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建设作为载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结合学生个人能力素质和专业情况, 不断优化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猜你喜欢
经管类大学生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