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9-03-31 09:26黄章卡
求知导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语文课堂如何革新、教学方式如何变化,阅读始终占据着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阅读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必备的技能,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69-02

引 言

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实现思维的拓展,增强情感认知,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就小学高年级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1.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思维发散

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语文阅读内容也会逐渐变得复杂而有深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根据教学内容发生一定的转变。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而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较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但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逐渐形成被动的学习方式,脱离教师便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他们尽管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但却无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投入阅读学习活动,建立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2.固定的教学任务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阅读的距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素材。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习效率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质量,总是希望学生能够直接点明文章的情感所在。一旦学生无法第一时间作答,教师便会以口述的方式直接公布答案。这种方式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阅读技能的重要性,缩减了阅读教学的时间,导致学生尽管对新文章有着学习热情,却还是无法运用之前的学习技能去分析和阅读。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语文课堂更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公,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要突破课本的局限性,拓展阅读层次,通过课外阅读增长见识。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学习 [1]。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也可在班级内设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在丰富学生阅读层次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分享的喜悦,让阅读变得更有仪式感。教师可以利用辩论会的方式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倾听,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感受思维碰撞带给自身的灵感,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接纳优秀的辩证理论,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教师要利用这些日常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投入阅读学习,将阅读转变为悦读,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阅读障碍,增强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2.提供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发育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使阅读不再是一件难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实现自我反思,在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后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和情感体验。当学生真正做到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后便会想作者所想,感受文章传递出的显性的、隐性的情感。文字本身就是情感抒发的体现,人们利用文字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及对世界的理解。例如,教学《珍珠鳥》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相关渠道搜索关于珍珠鸟的资料信息,对珍珠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了解的内容与阅读内容进行链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基本的遣词造句后感受文字独特的魅力。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寻两篇同一类型、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修辞手法的相同及不同之处。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不同修辞手法在对应场合的应用方式,根据所学文章进行仿写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应用,提高写作能力[2]。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虽然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阅读内容,但是只靠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实现阅读拓展,丰富知识储备,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抓同类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或类比阅读;或者根据所学内容中某一复杂文体进行补充阅读。当学生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根据学生学习内容设置课外阅读作业,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定期布置读后感等作业,实现读写能力的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阅读质量及效率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的联系[3]。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价值,摒弃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阅读和写作科学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志达.高效学习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151-152.

李晓霞.有效阅读,高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76.

王印惠.改变高耗低能状况,构筑高效阅读课堂——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95+97.

作者简介:黄章卡(1972.9—),男,广西德保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敬德镇多浪村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