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比较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2019-04-01 09:17卢应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教材

卢应红

摘 要:閱读能力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迁移活用能力这四个层次的因素构成,其中后三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方式来提高。

关键词:比较阅读;阅读教学综述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历了新课改后,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的价重要性,并进行多方尝试,努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为阅读能力?顾明远编订的《教育大辞典》中认为阅读能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视觉感官了解文字字符号表达的内容,有效的完成阅读任务的一种复杂的心里特征。以来学者专家们也尝试从分解阅读能力的因素这一角度对阅读能力进行解释,出现了不同的偏向。笔者倾向于从阅读过程的纵向解释,这一观点认为阅读能力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迁移活用能力这四个层次的因素构成,其中后三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方式来提高。

一、比较阅读的含义和作用

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具有一定关联的语段或文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解释语句,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句一句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教师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思考,既能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又能拓展阅读面。当前关于比较阅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法进行的一种阅读形式;二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的阅读形式。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实践探索都证明了比较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上有着比较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应用意义主要包括: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改进课堂刻板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水平提高。

二、近几年比较阅读教学综述

笔者以“比较阅读教学”为主题,以2010-2018年为时间范围,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有93条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在新课标实施以来,比较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更多教师关注,有很多比较阅读教学实践和深入的研究,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这些研究都分析了比较阅读的重要性,肯定了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陈惠萍认为比较阅读能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能力,使学生不断地体会阅读之乐趣,提高写作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丁明柏认为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重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比较阅读的训练是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刘冰雪认为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再辅以相应的教学设计、明确重点,才能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二)文献中一些研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展示了比较阅读是如何开展的

张雪姣提出在诗词教学中从意象意境、结构、风格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郑艳提出将选文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解读主题、品味文风,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子会对自己比较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展示了这类文本的比较点:思想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性质语言运用及写作技法。

(三)研究了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和如何运用

冯春侠认为比较阅读则超越了以前教学模式的局限,不再仅仅学“这一课、一段、一句、一词”,而是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同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效果。

段志群、涂小溪认为比较阅读中要重视对比较点的选择,只有找准比较点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金玉通过比较阅读策略的结构图诠释了教材内文本的比较阅读和教材内外文本的比较阅读分别如何实施。

三、比较阅读的教学的实施建议

综观比较阅读的研究,可以看出比较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比较阅读这一阅读教学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关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形象逐渐向抽象逻辑的过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还在成长阶段,因此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更加注重教师引导,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有着更多的“深思熟虑”。笔者认为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

(一)精选比较内容

虽然各式文本与文本之间时常有着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文本内容都可以生搬硬套地拿来比较,比较阅读的比较内容要经过精挑细选,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的文本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在文本内或文本之间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比较可以是对比也可以是类比,因此选择比较阅读教学的材料时需找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相关的文本,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千万不能为了比较而比较。

(2)选取比较阅读的材料时的要注意符合一定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有时会不止一处或只与一篇文章之间有可比性,有时会有两处或和两篇以上的文章之间有可比性,因此在选择比较阅读的材料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是对文本内容上的比较还是形式上的比较,目的不一样,选择的比较材料也会有所不一样,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期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叶圣陶语)的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比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一步步让学生学会比较,慢慢学生掌握了方法,比较阅读教学也就能如鱼得水,从容不迫了,学生也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比较阅读的内容选择要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规律,教师通过逐步的示范、点拨,便能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切不可在选择比较阅读的材料时“揠苗助长”结果得不偿失,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比较阅读也就失去了价值。

(二)選准比较点

比较阅读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打破思维定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选择了合适的比较材料后,教师还需要选准文本内容的比较点。

(1)教材单篇文本的比较阅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经典篇目,这些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琢磨,用比较的眼光对同一篇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内部的比较,可以从一些平凡、普通的描述中发现作品中藏着的巧妙之处。单篇文本的比较点可以从词语和段落的比较入手。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花钟》中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词句去写花的开放,此处让学生进行对比,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发现作者善于观察,根据花的色彩、大小、开放的样子这些特点,把每一种花的开放写得各具特色,让读者感受到各种花,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

再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黄山奇石》,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尤其是文章具体介绍“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神奇怪石的段落。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奇石的形态万千,作者描述得栩栩如生,还可以让学生对这几段进行比较,会发现其构段方式的不同,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迁移活用的能力,为学好写一段话提供了好的范本。

像这样在单篇文本中找词句或段落的比较点,让学生对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获得深刻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对词句、语段的理解,更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材中两篇文本及两篇以上文本间的比较阅读。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比较同一单元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文章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还能在比较的基础上轻松突破单元教学重难点,同时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类比较阅读的比较点可以是主旨、人物、题材、体裁、内容、写法、结构等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单元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3)教材外同一主题、同类文本,不同主题、同一题材的文本间的比较阅读。为更好地发挥比较阅读的巨大作用,比较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内的文章比较,更多的需要教师在教材外寻找可以拿来比较的材料,可以是同一主题、同类文本,也可以是不同主题、同一题材的文本。

课外选择的比较阅读内容,不管是同一主题、同类文本,还是不同主题、同一题材的文本,比较点都比较多,有时看花了眼,不知道该如何筛选取舍。这类比较阅读的比较点可以从从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大的方面来选择。内容包括文章主旨、思想感情、人物形象等,形式包括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特色等。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是一篇是叶圣陶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在教学中选择了叶圣陶另一篇《牵牛花》进行比较阅读。结构上《爬山虎的脚》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而《牵牛花》这篇课文章得结构没有什么新奇变化,平平的,淡淡的。但是两篇文章都在向学生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学生只有在专注、仔细、长时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了解事物的奥秘,抓住了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阅读批判精神和阅读个性。

(4)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来自于名家名篇名著的节选,让学生将课文与原文的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通过一篇课文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解读主题、品味文风。

总之,比较阅读改变了过去讲析式、接受式阅读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阅读主体,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59,87,98.

[3] 董晓燕.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 陈惠萍.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018(4).

[5] 丁明柏.浅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75-76.

[6] 刘冰雪.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5):148-149.

[7] 张雪姣.“比较教学法”在中学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8] 郑艳.《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J].语文建设,2008(11):47-49.

[9] 张子会.比较阅读之同中见异——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教学反思[J].语文建设,2013(11z): 11-11.

[10] 冯春侠.浅谈小学语文各阶段如何运用比较阅读[J].学周刊,2015(21):202-202.

[11] 段志群.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23(23):116-117.

[12] 涂小溪.在比较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

[13] 李金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J].学周刊,2017, 26(26):133-134.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