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第二课堂”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2019-04-01 09:17王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摘 要: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培训、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完善“第二课堂”教育,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平台和资源优势。

关键词:第二课堂;就业能力培养;择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针对当下企业日益重视就业后的实践技能等问题,部分高校提出应通过给予学分奖励和费用补贴等方式,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尤其突出表现在完善“第二课堂”教育方面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第二课堂”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第二课堂”活动指的是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以外的课余活动,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为依据进行设计,以探索性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课程。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在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培训、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源于教材,又不仅限于教材,不需要考试,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形式上看,它内容丰富多彩。所以,“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导向。

二、“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方面

(一)以择业观念为主线的社会实践。当前社会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体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应当积极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自身適应社会的能力和基本的社交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择业观、立业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顺利就业。

(二)以职业素养为主线的学生组织。高校各类学生组织亦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组织,广大学生可以培养能力、拓宽眼界、完善知识、挖掘潜能、展现个人才华,也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意识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训练为载体的学科竞赛。目前,全国高校基本是以学科竞赛为主进行培养的。但综合考虑,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各高校可以加强创新创业类比赛和一些有针对性的竞赛来辅助教学,从而纠正大学生一些错误的择业观念,如“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就业基本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团队设计大赛等等。这些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也可以让他们从中展示自己专业方面的优势、发掘出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才是切实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储备所需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第二课堂”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保障措施

(一)探讨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工作,促进第二课堂跟就业指导工作的紧密结合。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第二课堂”制度。只有在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管理下,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成为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加强就业指导老师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应该加强指导老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强化培训。因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老师队伍数量不足、稳定性低、专职化程度低,故应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促进就业指导人员向专业化、全员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第二课堂”的就业指导理念指导,提高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第二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大学生,所以各类活动应把校园作为中心,把社会作为空间,把“第二课堂”作为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战场。具体体现在,各高校需要加强“第二课堂”的就业指导理念指导,对老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的工作理念和教育思想,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指导和管理第二课堂活动中,影响到活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锻炼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

(四)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协会的桥头堡功能,扩大其影响力。就业指导理念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的典范就是高校里涉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训练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加强对这些活动的管理、建设与培育,将其打造成高校里“第二课堂”中的“精品”,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社会实战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一条最佳通道,是“第二课堂”中又一个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活动紧密结合的典型。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调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方向、模式与途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进而降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

目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优势,引导和教育毕业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给自己定好位,确立适合当前新形势的就业观念,提高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黄晓梅,崔楠.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2] 付贵宝.DDC系统在工艺空调高精度控制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12.

[3] 高俊学,翟红敏.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中国市场,2007.

[4] 郭薇.简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1.

基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第二课堂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简介:王洁(1986- ),女,吉林临江人,硕士,吉林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大思政”格局下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微信协作式翻译教学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