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19-04-01 09:17于健岳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

于健 岳辉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介质,语言中的人文素养也更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语言作为交流的桥梁其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于我国的教育中外语类的过多的是强调单方面的人才培养,在人格和素养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的教育相较国内外相比之下,我国的劣势就越发明显。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下面将会针对这方面发出问题,并且提出相应对的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文素质

现在如今对国家而言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于现在还是以后都是稀缺的。而人才具有核心的就是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在理工科高校语言教学而言,特别是在外语类应用方面。如何教育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所达到的目标。避免过分重视人的技术价值,而忽视人的本身价值,这也恰恰是培养理工科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能否成功的关键性条件。

一、人文素养在理工科高校外语类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人文意识引导的匮乏将会导致学生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中是核心,它会引导人们的思想,可以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在言行和举止上都会有所体现。高校的英语课堂的开设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科目,应该将其培养在听力、口语、写作、阅读和翻译方面的应用。学完了之后能听、说、写、读、译等可以用这方面的技能,可以独立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在今后的就业方向中会有很大的助力,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每一种语言都有它发展历史,了解了更多的语言历史,在外语中拥有着优良的人文素养,能够应对自如并且熟练的驾驭外语,这样成称之为应用型外语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来推动适当的发展。所以从各个方面而言理工科外语类应用型的培养在当今的世界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二、如何培养外语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素质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主科中就有一科是外语教育,可见外语的教育国家也是极其的重要。在现在很多学校从现在小学的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直到高中的课程结束学习的还是课本上的内容,英语课外的实践几乎是没有的。一直到了大学才开始慢慢的接触到一些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外语学习的范围极其的狭窄,加上部分的学习课程中只是过多的背单词,只背不加以应用久而久之就容易遗忘。在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许多的中国式英语、蹩脚式英语。在这许多的方面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在还是有所欠缺的,在外语教育上,应该结合当前环境,学以致用。在外语的教学中不应该死板地守着古旧的教育方法。

三、目前理工科外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在外语类的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是需要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单单仅凭在课上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到的东西只是表面的,单一的。在外语的表达注重的方向也有漏洞,距离会听会看会翻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一开始就开始从头抓起在外语的学习能力上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共同培养起来。

(二)学习氛围不足。在学校的里的外语学习氛围也不足,这方面在成绩上有很大的变现,比如:在高校的各科成绩中发现许多学生仍然存偏科的严重现象,偏科最普遍的就是英语。原因在这里,从开始学习的汉语和英语一直到大学,语文就不会说偏科偏得很严重,这就在于在外面学生说的是汉语,在学校、在家里学生说的还是汉语,甚至英语老师除了在课上课后和同学交流说的还是汉语。

(三)学生观念问题。对学习语言有很大的误区,就单单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外语很多人也认为这是独立出来的一个科目,是和其他的共同学习的科目是没有什么关联性的。这样的误区往往会造成死读书的显现,单单就是为了期末考试那一张白纸而学习的,这样的观念巧好是阻隔外语深入学习的挡路牌。

四、如何改善以上的问题

理工科学生在报读外语类的专业以前,已经接受过很多老师全面灌输了的系统英语知识,不仅仅是英语,还有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的知识灌溉,这一方面的人文教育,只是学生无意识地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而是把它们当成是独立的学科科目,在这方面在学习这些内容以后学校和老师可以加以提点,给学生在外语和其他科目上指明相关联性。对于环境范围来说,学校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毕竟学生呆的环境除了家里就是学校,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关于外语的比赛和外语的活动项目,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语言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外语应用各方面方面从小抓起,我国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对于听力,阅读,翻译方面抓得很好,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有很大的松懈。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如果想继续深入了解外语的精髓就需要了解其语言背后的文化,这样就会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可以自如地应用这门语言,并且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学,还要和周围有共同方向的人多多的交流,让自身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另外,第二课堂是高校大学生感受文化与精神魅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建议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近文化的魅力。具体方式包括:第一,教师课根据自身实际在学校开展讲座等活动,开展文化普及活动。第二,学生组织,教师指导组织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引导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结语

在这个信息飞快发展的世界里,語言作为人与人交流、国与国之间的媒介,理工科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在如今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在这其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推动着对外语类教育模式的改变,也推动着单一型人才转变成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学艺.地方本科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73-74.

[2] 陈效飞,任春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培训,2016(10):46-46.

[3] 雷鹏飞,束学军.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100-104.

作者简介:于健,长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岳辉,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