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2019-04-01 09:17熊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陕西

摘 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陕西省作为资源和教育大省,如何进一步实现“文化强省”成为了地区人才培养工作转型的关键,建构完整的人力资源模式和管理结构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赢。文章从市场需求和人才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案例对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性路径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

一、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市场需求

在推进陕西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充分考量其在中华文明体系内的重要地位,也要结合历史资源对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进行全面分析。陕西文化积累了周、秦以及汉唐等多个王朝的文化历史资源,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都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态势。基于此,建构文化强省的目标成为了文化陕西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全面提升综合陕西的软实力,并且将科学发展观和提升社会和谐化发展作为根本,有效落实文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架构建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控制体系。

另外,从市场动态发展结构出发可知,文化强省的任务要突出陕西省文化分布和发展的特征,将西安作为核心要点,发挥文化名城的优势和价值,带动周边地区建构更加顺应时代发展进程的格局体系,并且重点落实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体系等,确保能建构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的新兴产业链条。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规划体系,就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市场监管模式,并且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确保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二)人才需求

在陕西文化体系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要想突出陕西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全面深度挖掘陕西资源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对于全面夯实管理结构和综合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发挥陕西地区资源价值,就要整合文化资源模式和科技发展资源体系,建立完整的人才输出结构,确保能够将现代文化体系、人才结构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连接,以保证能提高文化创新技术和意识,并且专注于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顺应知识密集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基于此,全面夯实人才监管需求和管控机制,对于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产品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要结合市场的管理模式建构系统化服务人才监督机制。

二、案例

本文以陕西省某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为了顺应地区人才培养的要求,XY师范学院在2010年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身属于历史文化学院,是将管理和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的二级学院,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资源优势较高,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交叉、学科互补以及学科渗透效果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指出,不仅要了解国家文化战略和政策体系,也要具备文化产业管理和营销策划等知识能力,熟悉国际文化产业理念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掌握文艺学、传播学等,能将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理念、经营管理复合型文化管理机制进行统筹管理。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能从事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能在宣传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市场中从事相应的工作。

另外,基础性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公共基础课教育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中外历史文化教育模式,更多的讲解文学、艺术等基础性知识系统教育模式,并且充分了解人类文化资源积累过程和规律,为學生全面进步创设了良好的文化基础。(3)文化产业概论教育模式,学生在了解电子网络、文化出版以及影视、书画文艺等方面的基础上,也要明确不同产业的经营运行方式,并且能形成良好的管理和经营意识。(4)一般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案例文化市场学是学生充分掌握经济发展史的关键课程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测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文化产业实际交际能力。

三、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路径

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体系内,要将现实发展作为根本,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气氛,全面夯实历史文化基础的同时,有效将专业是结构作为基础,逐步培养精英人才,从根本上完善实践教育和技能教育结构,真正实现以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科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创新化教育路径,也为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明确培养方向

为了进一步实现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管理需求,就要在传统理念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培养管理工作的综合价值,有效结合文化产业丰富的内涵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特征对培养方向进行集中细化,保证能建构高效率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经营类、创意类、策划类以及营销类等基础知识模块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最关键的是,要整合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标,确保能建立健全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核心课程体系群,有效模拟企业经营过程的同时,保证能完成人才培养管理的综合水平。

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创意人才培养规划,在是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明确文化创意和策划指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指导学生对市场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有效选择适宜的主题完成创意产品和书面策划报告的管理,积极完成创意人才培养的工作管理要求。最关键的是,在课程群建立的过程中,要将策划指导机制和教育管理体系作为关键,全面落实营销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和管理要点,维护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诉求。

另一方面,要整合文化市场营销的教育教学机制,并且引导学生组建团队,真正夯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市场调研报告的同时,为学生营销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氛围。

因此,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要将人才多元化培养作为根本和关键,夯实管理要求的同时,就能提升人才教育的综合效果。

(二)强化课堂教学实用性

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完善且有效的教学实用性课堂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是维护管理教学以及综合市场指导结构的根本,需要落实相应的管理模式。

(1)高校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创新度,才能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因此,高校要鼓励教师利用理论优势建构和文化企业共同策划文化项目的教育教学模式,确保能为学生打造更加具有实效性价值的课程体系,真正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并且鼓励教师参与更多的文化产业交流和培养会议,在交流会议中能有效吸收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为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持。

(2)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进程中,要建构“以赛促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知识体系和市场实际发展现状结合在一起,并且指导学生能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保证学生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学习。另外,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结构中,教师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市场发展现状进行融合,鼓励学生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借助丰富的理论常识对市场发展动态进行评估,其能在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校要想推进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教育教学进程,就要夯实实践教学指导机制,确保能结合当地企业设备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等,整合管理流程和政府交流合作规划,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指导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助力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能思维,才能建构文创教育模式,为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完善考核机制

为了全面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发展进程,就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全面建立以能力考核作为核心的教学考核模式,并且完成考核流程,一方面,要保留原有试卷考核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内容,并且要调整成绩中卷面成绩以及平时活动参与、课堂表现以及综合成绩规划的比重,全面完善考核结构。另一方面,要将项目策划书、调研报告、实体文化产品操作等作为考核项目的重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真正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考核分析,提升教育教学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培养工作中,要将文化教育、市场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作为关键,建立完整的操作性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荆晶,房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7(10):77-78.

[2] 杨瑛娟,王怡,姚闳耀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文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商洛学院文化管理专业为个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7):125-128.

[3] 张红玲.陕西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定位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3): 100-104.

[4] 苏卉,王园.资源依赖视角下公共管理专业校外 实习基地的拓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231-234.

[5] 刘鹏.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为例[J].学理论,2015(9): 171-172.

[6] 惠向红.论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基于产学研视角[J].知识经济,2017(14):62-63.

[7] 刘鹏.陕南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6(9):204-205,210.

[8] 王晓峰,程圩.旅游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建构主义的视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1):65-7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编号SGH17H295)。

作者簡介:熊艳(1983.1- ),女,湖北恩施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