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派和BYOD支持下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2019-04-01 09:17王秀春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

摘 要: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相互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对于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运用移动教学管理平台课堂派和BYOD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大大缩减教师的无用工作时间,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课堂派 BYOD;经济法;教学改革

21世纪高校的课堂应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大学生作为成熟的个体,对教学中主动权的 需求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如何完成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的华丽逆转,一度被大众所关注。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已经无法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信赖。而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得以实现,如翻转课堂、移动学习、BYOD学习模式等。另一方面,《经济法》课程作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大有益处。但是,《经济法》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且多采用大班授课,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与《经济法》课程相结合,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则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能够学有所获。本文主要运用移动教学管理平台课堂派和BYOD学习模式,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一、课堂派软件和BYOD教学模式概述

(一)课堂派

课堂派是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被用于国内的教育机构或组织中,为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管理课程包括:作业、资料、公告、测试,快速发布、轻松批阅和高效管理。目前有163个不同学科,268所学校的教师加入了课堂派。

课堂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可以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带来诸多的优势。零秒收集学生作业,支持50多种文档直接在线批阅,快速批改登分,可以大幅度节省教学时间;通过查重功能轻松找到相似的作业,过滤“搭便车”的行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GPS 定位+数字”考勤,可以大大缩短考勤时间,避免虚假考勤;颠覆乏味的PPT授课,与课堂互动无缝融合,老师可以组织投票或讨论,大屏幕同步显示互动结果,可以极大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利用课堂派提供的私信系统,师生之间可随时进行交流,不受时空限制。此外还有方便的成员管理、快捷的成绩统计、便捷的资源共享与管理等功能。可以说课堂派为高校教师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二)BYOD教学模式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使用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的做法。2013 年,思科合作伙伴网络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自带设备走进教室,连接到校园网上,BYOD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普遍。2015 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多元化普及,美国新媒体联盟专家组开始将 BYOD 列入未来一年内可被广泛采用的近期教育技术。目前,采用 BYOD 策略实施教学的教师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一教学实践已在全球高等院校获得了广泛认可。

目前,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ipad、笔记本电脑的流行,大学生普遍可以采用自有设备在课堂内外开展学习。

二、课堂派和BYOD支持下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如前所述,《经济法》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又都是大班授课,所以想上好这门课并不容易。运用在线课程管理平台课堂派和BYOD学习模式,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不要面面俱到,只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后工作联系最紧密的部门法进行介绍,如《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其他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或直接利用网络上的慕课等资源让学生课下自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对教师最发愁的大班授课的考勤和作业提交问题,运用课堂派的数字考勤和在线提交作业功能,都可以轻松完成。下面笔者主要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派和BYOD模式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对教师而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利用课堂派提供的教学平台建立班级,并告知学生邀请码以加入班级。同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将学生分组,结合班级人数和课程性质,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以4至5人为宜。先由学生自由选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组的人数由教师进行最终调整。本项工作利用课堂派提供的公告功能,在课下即可完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环節,就是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并提前上传至课堂派的班级“资料”中供学生预习;围绕知识点设计测试题并做好答案,并上传至课堂派的“互动”栏中,以便上课时使用;对重点内容制作10分钟之内的微视频并上传至“资料”中供学生自学;针对《经济法》课程的特点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所以选取典型案例至关重要。案例要切合知识点,又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案例的来源可以是《经济与法》等电视栏目,也可以是法院审判的典型案例,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编的案例,只要跟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相关即可。案例选好后同样上传至“资料”中。比如针对物权法章节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善意取得”制度,笔者设计了如下案例:甲有一手表,委托乙保管,乙将手表卖给丙,丙又赠与女友丁,丁戴上3天后在街头被戊抢走,戊又不慎将手表遗失于街头,被庚拾得。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谁可以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这个案例情节曲折有趣,又与善意取得制度息息相关,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最后,每次课前将学生需要事先完成的内容列出任务单,通过课堂派的“公告”栏发送给学生。如需要看的课件内容和视频资料有哪些,需要讨论的案例是什么,学生需要读的资料有哪些。

(2)学生准备。学生加入课堂派中的班级并分组后,需要按照老师列的任务清单分别完成相应的内容,如观看课程PPT,微视频,思考案例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或列出疑难问题以便课上讨论,当然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私信老师寻求帮助。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对事先发布的案例进行讨论。讨论一般是按照小组进行,先由一个小组派代表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他同学补充,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或发表不同观点。为了防止学生偷懒,发言的小组由教师随机指定,所以每个小组都需要事先准备。案例讨论完后一般会安排一个简单的随堂测试,即将事先录入课堂派“互动”栏的1至2道题目发布给学生,学生用手机登录课堂派进行答题,结束答题后当场显示答案和答题结果。为了便于统计和计分,设计的互动题目一般是选择题或判断题,然后教师利用课堂派随机抽取学生分析答案正确的理由或答錯的原因,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这种随堂的测试同时可以设置成一次考勤或者生成一次平时成绩,因此所有同学都需要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事前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行总结。

(2)学生任务。学生每次上课前,需携带好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案件讨论和课堂测试,或完成教师布置的其他学习任务。比如在讲到合同法的格式条款部分内容时,教师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身边看到过或亲身经历过的格式条款,并运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分析这些格式条款是否有效。各小组同学需要对此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一名代表来当场展示他们的结论,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三)课后延展

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学习和课堂表现情况,对问题学生私信交流,了解原因并加以帮助和督促,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对重要知识点布置相应的作业来巩固学习效果。对学生而言,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作出调整,对自己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及时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三、效果反馈

运用课堂派和BYOD模式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出现的逃课或上课睡觉现象大幅度减少。课堂更加活跃,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来主动学习,并在小组讨论和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课后根据每次的课堂测试情况也学会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因为所有的课件、测试题目都在课堂派中随时可以被查阅,所以学生可不受课堂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和反思。根据结课后的问卷调查和私信交流,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满意。

其次,从结课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在良好以上,不及格的现象几乎绝迹。

四、反思及改进

运用移动教学管理平台课堂派和BYOD模式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是需要以后加以改进的。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

课程的设计主要依赖课堂派软件和学生自带移动设备及网络的普及。但是课堂派自身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在课堂测试环节,学生需要当堂提交答案,但是系统无法识别学生提交答案的场所。笔者就发现存在这种情况,学生当天并没有来教室上课,但是利用其它同学提供的信息,在其它场所也可以登录课堂派参与测试并提交,并运用现代通讯工具轻易获取答案,这样必然出现成绩不真实的结果。而这种漏洞只能依赖于技术的提供者进行完善,教师是无能为力的。同时,学生虽然都携带了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来上课,但是手机或设备性能不同,会导致有时无法正常使用。笔者在下课后经常有学生来反映,说课堂测试时手机信号异常,导致未能按时提交答案或提交没有成功,此时只能人工修改其答题情况,额外增加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方面

采用这种方式会极大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既要熟悉课堂派的各种功能,又要在每次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提前录入课堂派中,准备工作比较复杂。同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而在课上进行讨论。一般来说,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或者比较难的知识点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进行讲授,再随堂进行一些练习。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则适合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事先将相关材料上传至课堂派“资料”栏中供学生自学,课上讨论和分析案例,翻转课堂。对于课堂测试也不宜安排过多,否则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一般来说,每一章内容结束时安排一次测试即可。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对教学方法灵活地进行调整。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发展趋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技术和新理念支撑下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不畏挑战,积极转变思路,努力学习新技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既懂理论又能处理实务问题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丽,潘建斌,冯虎元.基于 BYOD 的高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39-45.

[2] 百度百科.课堂派[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课堂派.

[3] 杨眉,孙刚成.“A+课堂派+Camtasia Studio+BYOD”支持下 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现——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14-120.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及考试方式改革》的研究成果(编号JGYB201515)。

作者简介:王秀春(1973.04-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宪法学,民法学(婚姻继承法方向)。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教学改革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