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失地农民分类路径研究

2019-04-01 09:17刘亚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资本年龄

摘 要:国家的持续发展避免不了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向城市郊区延伸,郊区农民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城市化,我们把这群因被动城市化的城市边缘的农民简称失地农民,文章将采用“资本—年龄”两个纬度将城市边缘失地农民进行分类研究。

关键词:失地农民;资本—年龄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的农民会被依法征用土地,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3亩的这一类农民被我们称为城市边缘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有一部分转变成城市户口,虽然从制度上变为城市人,却和城市居民在本质上有着不同。

调查的研究地点是郑州G开发区,它位于郑州市西四环,属于城市边缘地带。研究对象包括A,B,C,D四個安置小区土地被征收的村民。A,B,C的失地农民是刚搬迁到安置房里面,但是搬迁人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D村则已经搬迁四年时间。调查的对象分四种,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

本研究采用的是随机访谈,对偶遇的拆迁失地农民进行访谈,访谈17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比例几近相同。

一、“资本-年龄”:失地农民的分类依据

这里所谓的资本,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源,身体素质。之所以把这几个列入资本之中,是因为知识与技能影响一个人的就业能力,影响他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影响在社区的就业结构。社会资源包括人际关系和所处的社会网络,他们影响个人的交往范围和城市融入的速度以及个人信息的来源和广度。而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身体强壮程度,城市边缘失地农民主要是靠体力工作,所以身体因素直接影响工作选择和生活状况以及城市融入的适应性。

之所以用“资本-年龄”划分,是因为在失地农民的整个群体之中,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有着非常清晰的群体特色,以年龄划分为四个群体,而在这四个群体中,他们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又非常的具有差异性,用“资本-年龄”的纬度来区分会更加的清晰的了解到失地农民不同群体的融入情况和各自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融入措施。

二、城市边缘失地农民各群体的主要特征

(一)老年人:资本少-年龄大

对于老年人来讲,首先是年龄大,身体不好,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网络一般是和相似的人群或者是自己的亲人,能够提供的资源和信息也是非常的少的。很难融入城市生活。社会记忆多,难以忘记自身早已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他们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是最困难的一个群体。

66岁的赵先生就说:我小学没上两年都不上了,家里穷。也不会玩手机电脑,都快70里人,大字不识一个,学都学不会,学会了也可快都忘了。(Z6-2016.4.21)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低,不会玩手机,电脑等,几乎于这个社会脱节,更不用说了解城市生活就业等习惯并去适应它。

(二)中年人:资本多-年龄大

这一类的人,他们一般的文化水平是小学和初中,在访谈的五个中年人,全是小学,初中毕业。他们在拆迁之前,一般在农忙时务农,在闲暇时候,一般出去打工。他们的交往的范围也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很少有和城市人打交道,社会网络比较小。

53岁的张先生说:俺们都是听朋友说的哪哪招工,然后就去了,政府那管你恁些,都是自己找的,可难找那活,去晚了有时候人家都收满了,不要人。(Z16-2016.4.23)

他们所处的位置,身上的责任比较大,所以他们不得不去积极的适应城市化土地征收带来的后果,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一般是建筑行业,或者是散工。由于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他们也在渐渐的不适应这个工作,只能抓紧散工,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的他们就会被淘汰了。

(三)青年人:资本多-年龄小

这部分人他们的受教育的水平比父辈的要高,并且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趋于市民化。他们的社会记忆,乡村意识等明显的小于父辈。他们的工作一般是服务业或者白领,很少像他们父辈一样从事建筑的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也非常的多,借助现代化的传媒了解城市的生活以及各种的信息。他们是在这四类群体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类。

36岁的张先生说,我以前在上海干活,现在拆迁以后就自己在家开店,那肯定比给别人打工强,没事去爬爬山,旅游,还经常和玩里好里一块去唱歌。(Z4-2016.4.20)

他们的比较会享受生活,周末会和朋友家人一起出去玩。他们的交往范围比较的广泛,除了小区的亲人朋友,在城市中也会有很多的好朋友,并且在省外一般也会因为打工结识一些朋友,总体来说,青年人的社会网络结构是四类中最大的。

(四)少年儿童:资本少-年龄小

这类人群的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城市化,但是却是最容易融入的一部分人,因为年龄小,可塑性较强,并且父母会从小教他们普通话,在访谈的时候有多名小朋友都表示自己不会家乡话,只会说普通话。他们生活不独立,生活水平和生活的方式受父母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交往的对象一般就是学校的同学,和亲戚同社区的小伙伴,是社会支持网络较小的一部分人。

5岁的小朋友说:我不会说家乡话,我妈妈在家都不说家乡话,爷爷跟我说家乡话我能听懂。我都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这里的都不认识。(Z11-2016.4.22)

参考文献

[1] 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英、法、德三国城市化的比较[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3):29-37.

[2] 聂洪辉.失地农民城市融合的一个分析框架[J].政法.社会,2009(05):68-71.

作者简介:刘亚卢(1991.10- ),女,汉族,河南新乡,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资本年龄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算年龄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