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2019-04-01 09:17董太华王琨王笑飞王书晴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董太华 王琨 王笑飞 王书晴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人數增多且年轻化、“观望”态度明显、宗教国际化突出等新特征,不仅影响到校园安全,还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成了威胁。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通过加强价值观理论教育、健全校园文化、规范师德家风、净化网络空间等途径,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价值观,在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族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此增强全国民族人民的精神认同。但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且宗教信仰的阻碍尤为严重。随着“宗教热”逐步年轻化,大学生群体信教比例有所增加,影响并威胁着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发展。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认清宗教信仰的实质,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校园安全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剖析

从定义上划分,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之处,同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从层次上看,两者又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社会作用角度讲,前者较为消极、落后,而后者反之。总之,两者相互契合又相互冲突的关系影响到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理解与认知。当前,受宗教自身超越性、完满性、终极性等特征的干扰,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薄弱,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出于对宗教的好奇感,或为寻求精神替代工具,产生了信仰宗教的行为。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故对山东省某高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掌握最新动态。

(一)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大致如下。在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上,在校学生59992人(其中外籍学生1764人),信教国内学生117人,外籍829人;少数民族学生83人,占比1.96%。在宗教类别上,信佛教者有206人,道教88人,伊斯兰教435人,天主教92人,基督教324人,印度教22人,新教1人,其它教派5人。在对国际宗教的认识上,约27.9%的被调查者表示国际宗教组织对国内宗教事务没有影响,其余72.1%的被调查者承认国际宗教组织对我国宗教事务有影响;其中认为国际宗教组织在我国宗教事务中发挥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约占39.4%,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约占18.9%,认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当的大致占13.8%。

据问卷调查数据和采访调查情况显示,大学生信教人数有所增加,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第一,信教大学生年轻化趋势上升。当前,随高校开放程度的扩大,大学生接触的信教人员和宗教现象较之前更多,受此因素的影响,部分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宗教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试图通过参加宗教活动或集会以获得入教资格。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信仰的目的等认识不清,一味地盲从他人,在信教和不信教边缘游离。当经过游说后容易加入某个教派,导致年轻信教者比例上升。第二,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观望”态度明显。不少大学生认为宗教只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宗教信仰活动应该自由,不能正确领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学校内不得传教等法律文件精神。大部分不信教的同学对高校中的信教者采取“观望”态度,既不参与,也不反对,甚至对校园传教行为表示理解、宽容与尊重,对校园中打击宗教渗透的活动采取“佛系”心态。第三,宗教国际化的影响力增强,功利世俗化倾向明显。在信教类别中,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大学生比重明显多于我国本土宗教,且认为国际宗教组织作用较大的人数比重也超过50%。可见,宗教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显著,宗教国际化程度增强。同时,在对信教大学生采访后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采取“出世”态度,只是将宗教作为心灵的寄托,但也有部分同学将宗教传播与交流作为信教义务,致力于扩大所信宗教的影响力。

(二)国家对高校宗教信仰政策的要求

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抵御宗教对校园的渗透,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国家对高校内的宗教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这为广大师生科学认识宗教与民族、意识形态、教育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1)宗教与教育相分离

宪法、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宗教事务条例都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宗教事务条例中更是明确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一些高校所在地党委政府对校园宗教的管理更加细化,如:“在学校严禁传播宗教、发展教徒,严禁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办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反映宗教色彩的服饰、标志。”社会主义的学校是无神论的阵地,倡导的是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一定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宗教不能干预教育。

(2)宗教信仰自由是相对的

我国宪法和宗教政策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要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要符合场所合法、活动合法、内容合法等要求。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将学校及师生与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信徒、宗教宣传品等分离,对利用宗教信仰破坏学校秩序、损害师生身心健康、阻碍教育教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理。这都表明在高校范围内,宗教信仰并非享有绝对自由,广大师生必须要消除误区,强化社会主义阵地意识,自觉做到不信教、不传教。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子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7后”居多,其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未来规划迷茫,在社会认知、实践经验、情感经历等方面存在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不高。同时,在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环境下,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民族传统等影响及宗教国际化的冲击,大学生开始将宗教作为精神依赖品。为此,系统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宗教观。

(一)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不牢

習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将其比作“精神之钙”。新时代环境下,各种诱惑挑战增多,社会价值观念相互交织,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选择和理想信念的树立。由于缺少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部分大学生缺乏定力,极易被拉拢到宗教的阵营。一方面,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诸如就业、学业、情感等压力便会扑面而来,成年人身份转变而带来的不适应感等问题,也增加了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以宗教信仰为精神依托便成为了其逃避困境的最佳借口。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还受“名人效应”的影响。部分信教大学生由于本身并没有固定的价值观念或政治信仰,便认为信什么都无所谓,专注于研究所谓的偶像或“爱豆”的情感生活,甚至在宗教选择上也盲目追星,信仰或拥护其偶像所信仰的宗教。

(二)教育环境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极易受到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当前教育大环境存在的诸多不足,又是大学生信教的导火线。为对教育者进行合理分析,在教职工群体中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信教职工60人(外籍教师5人),占比0.23%。信佛教9人,道教1人,伊斯兰7人,天主教5人,基督教39人。在对宗教信仰自由程度的调查中,约有10.5%的教职人员感到目前信仰不自由(包含基本不自由和完全不自由),信教者仅占调查对象的8.3%,非信教群众认为宗教信仰自由落实很差的仅占所有调查对象的 4.8%。由此可见,部分高校教师师德欠缺,在教书育人方面缺失责任感,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宗教信仰者,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又转变为了宗教传播者;大多数的外籍教师则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或伊斯兰教徒,在与学生交流中极易渗透宗教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宗教热情。从教育内容角度分析,高校中的信仰文化、价值观教育等宣传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俗套和乏味,有关宗教学、神学等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度”的考量,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自身缺乏信仰的灵魂,难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起到有效的正作用。从教育方式角度分析,线上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常态,但对“互联网+”视域下网络资源问题的管理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涉及宗教文化相关网站的管控上过于松弛,这便为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三)家庭环境和民族传统的熏陶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民族传统则是一个民族身份和文化的标志。不少大学生受家庭和民族文化的熏陶,从出生开始便烙上了宗教的印记。有的大学生从小接受信教长辈的感化,对宗教持有神圣的敬畏之心,将宗教视为本家族的传统加以恪守与传承。还有的大学生遭遇家庭离异或突然变故,在现实中缺乏安全感,将宗教作为庇护的港湾。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本民族传统的影响,认可并积极支持本族的宗教信仰。

(四)宗教国际化的冲击

随着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宗教传播打破了一国疆域界限,实现了跨国界交流。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外籍教师和国际交流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在与国内大学生相互交往中也将所信仰的宗教文化引入进来,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甚至导致大学校园内出现崇洋媚外、质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象。由于对国际宗教渗透网站监管不力,不少境外宗教势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大肆传播西方宗教观,试图借西方价值观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信仰。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明的二十四个字系统地概括了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及如何做合格公民的问题。这二十四个字不仅仅是口号标语,更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理论观念教育、完善其践行方式、稳固其主流地位,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科学宗教观的高度契合。

(一)加强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

(1)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宣传过程中应当关注受众群体的接受水平。对信教大学生要积极引导,在宣传讲授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多强调其优越性,使这部分学生明确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属性,摆脱宗教带来的迷惑性和消极情感,从而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及其价值观的认同。对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可发挥核心价值观对理想信念的培育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和抵御各种宗教侵蚀的能力,从而强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信仰。

(2)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社会存在的虚幻的反映。他反对借助宗教来削弱和麻痹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斗志、信心与勇气,反对人民寄希望于宗教而呈现出安于现状、消极无为的姿态,认为宗教应关注现实,聚焦于人的命运关怀,主张树立新的、无产阶级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紧密聚焦现实中的人,属于无神论范畴的宗教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广大高校师生应当以此为指导,加强无神论知识学习,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式

(1)推动和谐平等的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和谐平等的校园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要完善校园硬文化,可借助活动标语、讲座报告纪念碑、校史馆等形式,开展有关核心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科普教育或积极健康的课外活动;同时发挥课堂文化的作用,优化宗教学、神学等课程设置,增强思政课趣味性,帮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活动中明辨是非,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要创新校园软文化,定期进行学风、校风文化学习,积极宣传大学生党员和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以加强大学生精神风貌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信仰文化环境。三要创造平等的文化交流氛围,尊重信教的少数民族和外籍学生及其宗教传统,不歧视、不干预其宗教信仰,保证各民族平等团结相处,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谐。

(2)提升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加强信教教职工管理。师者能传道解惑,但也可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当前,由文化教育国际化导致的宗教国际化已渗透到了校园中,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政治底线,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培养责任感,坚决做到在校园内不传教、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恪守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外籍教师也要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授课中尽量避免涉及宗教问题。同时,加强教职工管理,尊重信教职工但也要对信教职工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和统计调查,掌握其所属的教派,分阶段进行教育和培训,及时了解他们的信仰动向。

(3)规范家风建设,发挥家庭良好的熏陶、感化和指引作用。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缩影。家长应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情况,尤其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多渠道地引导孩子远离宗教,积极向善;磨练孩子吃苦耐劳的毅力,培养其健全人格;家长本人更要树好典范,不信教,传承好我国优良的家庭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后代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道德正能量。

(三)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

引导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稳固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必须要加强抵御宗教渗透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应加强宗教渗透的源头治理,即控制网络传播终端,严控宗教渗透网站。习近平曾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出了重视网络安全的强信号。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官微、微信平台、论坛及宣传APP等各类网络平台,直观生动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宗教与大学生的接触。全社会必须要整治网络传播和舆论传播平台,将一切有害的宗教宣传网站、诋毁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宗教资源从源头切断,增强社会舆论影响力,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进行网络安全执法,对利用网络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扰乱大学生宗教观的行为进行严惩等等。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乎校园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的重要課题,各高校应予以重视。我们坚信,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校园文化、规范师德家风、净化网络空间等途径,新时代大学生的宗教意识将逐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也将更加巩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