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邹容的政治思想

2019-04-01 09:17谭英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权民生民族

摘 要:被世人冠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称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在探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道路、国家性质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并设计出与其资产阶级共和国配套的一系列方案,形成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他对民族(革命反满)、民权(天赋人权)、民主(联合群众)三大主义的基本政治思想的系统论述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认同,并被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借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关键词:民族;民权;民生

邹容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的《革命军》更是被誉为近代中国的“人权宣言”,其“三民主义”更是被孙中山进行“扬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现如今,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怎样面对欧美民族主义再抬头?如何正确认识民权主义视为政治革命的根本?这些难题都需要追根溯源,从邹容的三民主义中寻找答案,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优秀中华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筑梦中国梦,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一、政治思想产生过程

邹容的一生是短暂而又传奇。他从小就颇具反叛爱国的个性。他崇拜明末清初的少年英雄夏完淳,敬佩他反清兴汉的内心抱负,同时,他幼年聪明好学,熟读经书,对一些历史著作表达深厚的喜爱,对爱国英雄表达由衷的尊重。通过书籍的熏陶以及个人价值观的主动建构激发邹容的爱国情怀,并使他拥有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他少年师从外籍老师学习日文、英语,在他醉心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西方近代的思想与文化,对西方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等产生巨大的兴趣,最终他选择自费留学日本,在感叹日本发展迅速,开阔自己的眼界的同时,也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渐由一个爱国者转变为革命者。开始去寻找救国之道,开始寻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二、革命爱国的民族主义思想

邹容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从两个部分:反满,革命,以及两条思想主线:破旧(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立新(建立属于全体中国人的中华共和国)进行构建。反满:即推翻满族统治,排满救国。在《革命军》一书中邹容花大量篇幅论述国人受满洲贵族的沉重压迫:“中国士子者,实奄奄无生气之人也。何也?民之愚,不学而已、士之愚,则学非所学而益愚。而贼满人又多方困之,多方辱之,多方汩之,多方贼之,待其垂老气尽,阉然躯壳。……”他详细的阐述了满洲贵族作为统治阶级,对内暴虐统治:对士、农、工、商、知识分子、海外华工各阶层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所实行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外趋炎附势:侵略战争来临,不战自败,甘做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并多次割地赔款,“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他多次重申:满族这个民族是一个不成气候的民族,其自身的狭隘性会使中国逐渐走向灭亡。只有反清,排满才能挽救中国命运。革命:从爱国思想出发,将爱国思想付诸于行动,强调向西方学习。革命的目的在与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在保皇派与革命派进行激烈论战——是革命还是保皇。改良派极力为清王朝涂脂抹粉,吹捧清王朝,并推崇国家走改良道路的,采取和平改革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之际,邹容作为革命派的关键一员,深刻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愚昧,始终坚持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依据这个设想,邹容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25条纲领,分别从国家体制、国家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国民权利与义务、地方自治等相关方面进行规划,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国纲领并规划蓝图的第一人。

值得强调的是,邹容的民族主义任务——反满与革命,还可以概括为反帝反封的双重任务。即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他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性质,并针对这一本质,对症下药。邹容还敏锐察觉这两个任务的先后顺序性,他提出:“欲御外辱,先消内患”的口号,将反满放在第一位,要求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整合力量,系统内部实现优化,再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同时,反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帝,作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推翻清政府也是破灭帝国主义“以华制华”的野心和在华的军事力量。

三、天赋人权的民权主义思想

人民主权和平等是民权主义的核心内容。因为有过一段去日本留学的经历,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热情,使得邹容能更多的接触到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先进思想。由于文化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部曲的逐一完成,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成为当时西方社会思潮的主旋律。他从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得到启发,提出中国也应该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没有等级、民族、性别方面的差别。“有生之初,无人不自由,无人不平等。”但是满清贵族却生而尊贵,处处行使特权,压迫汉族。“满人无论出生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兼将相”,他们将汉族人民视为仆人,并实行专制统治,奴化人性。使得民众失去人权,沦为奴隶。

邹容认为,国民与奴隶是相对立的两个面。如今的“国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民,而只是奴隶(他们正被奴役,被残暴统治)。倘若让沦为奴隶的民众重新恢复国民身份,只能进行革命斗争。因此,邹容提出要通过内外结合的方法去寻求解决之道。“恢复天赋之人权,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政治制度层面: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与贵族特权,实现国民平等,人人自由的中华共和國。国家应该建立一系列制度规范自身,并给予国民一切合法正当的基本权益(“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国民享有言论、思想、出版等自由”)。意识层面上:国民内心应该树立平等意识,破除不平等思想,提倡自身的解放,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得恢复天授予民众的基本权利。他号召革命者联合起来,为恢复自身的权利而进行革命,争取民权。

四、联合群众的民生主义思想

邹容多次表达清政府对民众的压迫与奴隶行为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对被压迫的民众给予同情。在重农抑商的社会背景下,农民群体的既是社会构成的绝大多数,同样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他们不但没有得到社会尊重,反而还被满清贵族不断剥削(兵役徭役、赋税……),使得他们处境艰难,生活艰苦。有时连温饱竟也成了问题。他写道:“农民受田主土豪之虐待不足,而满洲人派设官吏,多方刻之,以某官括某地之皮,以某束吸某民之血,若昭信票,摊赔款,其尤著者也。”农民受到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再加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的夺取,赔款割地的掠夺,“一国之农,为奴隶于满人下。”处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农民苦不堪言。而工商业者、知识分子、海外华工等群体同样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两者的迫害,民不聊生。

基于這样痛苦的现实情况,大多数民众都选择寻求一个精神寄托(宗教)或者是虚构幻想出一个英雄人物来拯救苍生。但是,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邹容清楚地认识到英雄史观的缺陷性(只认同少数人的力量,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他强调“今日之中国,故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事也。”一方面,他鼓励并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号召大家共同革命,争取民主权力。他认为革命的武器掌握在大多数群众手中,并强调通过暴力革命建立一个属于中国国民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他在共和国的二十五条纲领里指出:“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政府不应该是剥削者,它更应该是服务者的角色,是所有民众的权力集中,并代替国民行使权力的机构,因此,倘若政府腐败无能,民众有权利推翻政府,建立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他在建国方案中只提公民的“利益”,不提财产权问题,要求建立废除“贫富不均”制度的社会主义,并不刻意维护私有制。这些都能依稀看到邹容关于民主主义的初步构想以及规划蓝图,表达他期望亿万万同胞能够奋起革命,夺回民权,解除压迫,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结语

邹容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其政治思想体系的全部内容,同时,他提出的共和国二十五条纲领也是其三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政治思想具有先进性,他第一次对建立共和国的纲领,进行系统的阐述。章士钊在1903年《苏报》曾公开发表赞赏邹容其政治思想的言论:“以国民主义为主干,以仇满为用,驱以犀利之笔,达以浅直之词此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但是,邹容的思想也存在阶级的局限性,他提出的共和国的方案,实践上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西方提倡的博爱、自由、平等的另一方面也被过分强调并运用在纲领之中,未结合中国实际,带有浓厚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 傅德岷,文成英.邹容及其《革命军》[J].涪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1(1):15-19.

[2]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12,108-109.

[3] 段国坤.试论邹容的社会政治思想[J].齐鲁学刊,1982. 06(2):48-53.

作者简介:谭英杰(1998.06- ),女,汉族,重庆万州人,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民权民生民族
村翁
我们的民族
《民权素》“素”义旨辨略
——兼论《民权素》创刊宗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多元民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