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2019-04-01 09:17张超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想教育大学生

张超

摘 要:学校以及社会都鼓励大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高校相关政策等因素,因为一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并不十分了解也并不感兴趣。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强化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以及社会服务实践意识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大学校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教育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服务社会实践工作形势越发严峻,给大学思想政治以及社会实践服务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压力,各高校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意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很多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承载着家人过多的希望,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其自身的学习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们更多的希望通过升学等途径改变自身的窘况,更多家庭和学生本人只是关注学业是否优秀,认为其它活动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

一、总体概况

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行为特征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高等院校学生调查比较有代表性。因此,2018年以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4级本科学生为调查样本,已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66份,2014年级发放366份,回收36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58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9.44%。

在本次调查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方面是对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家人是否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因为在校大学生其生活主要经济来源依旧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并且很多学生其价值取向以及处事理念更多的是受到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着重调查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形式以及力度,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旨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愿还普遍偏低,比例仅为39.3%,同时,有高达41.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19%的大学生对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表示不清楚,说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还不是很了解,如果加以正确引导,那么其志愿服务意识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也说明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行引导的必要性。

(一)个人因素

很多时候学生本人对于大学的相关活动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学习,只要成绩好,毕业后能找到好的工作就是其上大学的最终目的。部分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有心理负担,认为学习不好就不能进一步深造,不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则是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和寄托。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表现出对于任何活动没有热情,只是一味的学习。因此,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的意愿比较低,这基本反映了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状态。

(二)家庭因素

家人的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因素。所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选择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具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家人的支持与否对大学生是否积极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三)政策因素

对于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学校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鼓励措施,其宗旨在于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与此项活动,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对于鼓励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的相关政策,男生与女生之间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往往女生对于政策的了解要远远高于男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生为什么比男生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从调查情况看,52.76%的学生对于相关的志愿服务政策“不了解”,此外,42.33%的大学生对于相关政策“了解”,在358份有效问卷中只有4.91%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完全了解”。这组数据充分反映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相关政策的获取、了解以及其自身的主动性都需要不断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在政策宣传这个环节应加大宣传力度。

三、对策建议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活动方面,学校各级部门以及学校自有的网站、报刊、广播等相关媒介应该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当前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对于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积极作用。同时,对社会实践服务不断发展变化的现状给予足够的宣传与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改变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意识,同时也能改变大学生认为大学只需要学习的偏见,从而不断吸引大量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参与到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来。

(二)改善政策导向

高校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助力度,落实各项奖助政策,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各项措施进一步细化与落实。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教育、生活以及资助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政策保障体系等,从而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在于不断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建设性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以及教育中,我们不应完全侧重于“才”的培养和教育,更應该加大对学生“德”的培养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树立起志愿服务的意识,踊跃投身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思想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