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革命遗址保护及利用现状及建议

2019-04-01 09:17郝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郝芳

摘 要:连云港市现有革命遗址155处,其中一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革命遗址因缺乏妥善保护和科学利用,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失的风险。为此,应树立革命遗址保护刻不容缓的意识,改革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培养专业保护队伍,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确保革命遗址及其自身蕴藏的宝贵财富融入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的奋斗目标中,继续传承发扬。

关键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

海属地区自1927年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在海州成立以来,连云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一大批值得后人纪念的革命遗址和历史遗迹。这些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连云港地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连云港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现状

2018年以来,连云港市党史、文化、民政等多部门緊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一)积极开展革命遗址调查复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市的革命遗址实地勘察,仔细分析,科学操作,使革命遗址保护工作更规范、更深入。经文物普查及党史部门对本地区革命遗址的普查及复核:连云港市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共155处。在保护级别上,含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7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3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5处,乡镇级烈士纪念设施128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4处,未列为不可移动文物95处;在保护状态上,保存完好的78处,保存一般的41处,损毁遗址33处,亟待抢救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3处。完好保存率为50.3%。革命遗址保护形势严峻、迫在眉睫。

(二)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挖掘革命遗址内涵,科学解读,向全体市民充分展示革命遗址的文化魅力。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址纪念场所、纪念馆等定期举办革命文物展览,对社会人员开展革命遗址知识讲座,抗日山烈士陵园、安峰山烈士陵园、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等主要革命遗址或大型纪念场馆知名度不断提升,有利地促进了革命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连云港市革命遗址在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革命遗址保护损毁严重,保护意识薄弱。连云港市155处革命遗址中,保存完好的仅占50%,革命遗址保护形势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革命遗址年代久远,分布偏僻,自然因素造成的损毁和破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革命遗址保护意识薄弱,在长期的政府规划中,未能将革命遗址的保护考虑其中。部分基层镇村领导对革命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仅仅把革命遗址作为提升自身形象、争取上级资金、开展对外招商的一块招牌。

(二)革命遗址所属权混乱,缺乏有效管理。从横向上看,对革命遗址的管理和保护缺乏相应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例如,烈士陵园由民政部门管理,遗址文物由文化部门管理,此外还有地方政府、集体、个人管理的革命遗址,五花八门,而专业从事革命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党史部门,对绝大部分革命遗址却没有管理权限。缺乏统一管理现象,直接导致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各部门缺乏沟通,无法很好的协作。

(三)革命遗址保护经费缺口大。突出表现在保护资金的投入不到位。遗址具有独有性、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其保护必须要连续投入,然而一些革命遗址虽然被主管部门认定挂牌,由于经费缺乏,使保护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区、镇两级政府没有用于革命遗址保护的专项经费预算。

(四)革命遗址保护专业人才短缺。我市文物保护队伍人员较少,保护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革命遗址保护的专业人才。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更为突出,受到经费和人员编制等因素影响,有一定保护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不愿意下基层,造成基层文物保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削弱了革命遗址保护的基础力量。

三、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迫切需要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迫切需要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为此针对以上我市在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各级政府的保护主体意识。既要发展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又要加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属地领导和管理作用、理顺关系,协调行动。基于革命遗址分布偏僻,分散等特点,应更为重视乡一级政府专人管理,村组明确专人看护等基础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一处革命遗址保护状况得以及时掌握。

(二)扎实开展遗址调查,科学编制保护规划。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我市革命遗址的数量、分布、品味、保护与利用现状的问题,再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调查情况,科学编制革命遗址的保护规划。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内容应涉及革命遗址的分类定级、主体形象定位等。此外,要纳入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加以研究,统一与全市发展大局,从而加大保护和利用力度。

(三)建立经费预算机制。遗址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性,需要大量的财力予以支持。根据有关保护条例规定,历史革命遗址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议区、县及相关乡、镇两级政府要结合当地的革命遗址,设立专项经费,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开发。

(四)加快专业人才建设,提升保护水平。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需要一批专业基础强、拥有先进理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革命遗址保护的质量及成效。文保相关人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对文物激进型抢救,往往会造成文物的二次破坏,为此必须大幅提升我市革命遗址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革命遗址保护队伍。

参考文献

[1] 冯亚芬,刘远清.乡村红色旅游开发研究——以梅州市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6(2).

[2] 熊云明,李松志.我国红色旅游研究综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2).

[3] 崔鹏.红色旅游渐升温[N].人民日报,2011-04-07第1版.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