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及倾向性的调查

2019-04-01 09:17刘远翔郑一瑾李金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倾向性认知态度

刘远翔 郑一瑾 李金华

摘 要:对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及倾向性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禁毒教育途径和方法提供参考。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中学16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22.6%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尝试冰毒或摇头丸,不会导致成瘾”,16.7%的青少年同意“冰毒或摇头丸可以消除烦恼”,有35.4%的青少年同意“只要意志坚定,就一定能戒除毒品”。青少年对新型毒品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禁毒教育,帮助青少年提高防毒拒毒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新型毒品;认知;态度;倾向性

目前,新型毒品在我国泛滥程度日益严重,加强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刻不容缓。本研究对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及倾向性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的禁毒教育途径和方式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问卷

在某高中高一、高二和高三3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查60人,共180人进行问卷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独立作答,答完当场回收。问卷回收后进行筛选,有效问卷共168份。其中高一55人,高二58人,高三55人;男生93人,女生75人;平均年龄为16.12±0.98岁,农村学生143人,城镇25人。

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级、性别、年龄人口学信息,以及对毒品的认知、态度、倾向性及拒绝技能的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对于条目“你身边是否有亲人、熟人、朋友或同

学,吸食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可卡因、LSD、神仙水等?①有②不确定有没有③可能有 ④没有”,其调查结果为,162人中(有6份该条目为缺失值),有6人选择“有”,12人选择“不确定有没有”,共占比11.1%,144人选择“没有”。选择“有”、“不确定有没有”和“没有”的男生分别是4、6、80人,女生分别是2、6、64人,对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组间比较,卡方值为0.225,P值为0.894,显示男生组和女生组的选择,组间无明显差异。

(二)对于条目“假设你在KTV等娱乐场所娱乐时,有认识的人使用摇头丸后玩得很嗨,并邀请你尝试时,你的态度可能是①很好奇,想试试②说不好,看心情或随大流③ 反感并劝阻④憎恶、远离”,结果分析显示,选择“很好奇,想试试”为0人,选择“说不好,看心情或随大流”的为8人,占比4.8%,选择“反感、劝阻”或“憎恶或远离”的有160人,占比95.2%。

(三)调查表中有5个条目是对新型毒品态度的调查,其结果见表1。

(四)调查表中有5个条目是对新型毒品认知的调查,其结果见表2。

(五)对于条目“如果你的朋友、同伴劝你尝试毒品,你会作何选择(可多选)”,其结果的多重响应变量频率分析见表3。

三、分析与讨论

(一)净化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减少毒品入侵机会

本研究中,条目“你身边是否有亲人、熟人、朋友或同学,吸食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可卡因、LSD、神仙水等?”的调查结果显示,162人中,有18人选择“有”或者“不确定有没有”,占比10.7%,可见在青少年的身边确实有一些染毒人员存在。男女生的选择组间差异不明显,表明男生和女生群体对周围吸毒人群均有一定的关注度。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身边有熟人、朋友吸毒是青少年吸毒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也表明青少年学生面临一个比较严峻的毒品环境,毒品正在向校园侵入。青少年结交社会上染毒人员,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学校和家长要加强青少年人际交往方面的监管,减少青少年涉毒的可能性。

(二)加强宣教,减少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知误区

本研究中,在对新型毒品认知的调查中,有19人同意或不太同意(占比22.6%)“偶尔尝试冰毒或摇头丸,不会导致成瘾”,有 14人(占比16.7%)同意“冰毒或摇头丸可以消除烦恼”,29(35.4%)同意“只要意志坚定,就一定能戒除毒品”。本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对新型毒品还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对新型毒品的成瘾性认识不足,认为偶尔吸食冰毒或摇头丸不会上瘾,也有些青少年盲目自信,认为只要意志坚定,就能成功戒除毒品,持有这样的认知,如不慎遭遇毒贩或吸毒人员的诱惑,很可能会抱着“试一试不要紧”的心态沾染上毒品。可见,家长、学校和社会,还应该大力加强新型毒品危险性、成瘾性的宣讲,帮助青少年树立防毒、拒毒的信念。

(三)增强青少年的毒品拒绝技能,远离不良人群

本研究中,对于条目“如果你的朋友、同伴劝你尝试毒品,你会作何选择?”,青少年选择的主要是“直接拒绝、报警、建议其他活动、借故离开、劝阻同伴”等选项,说明青少年对新型毒品已经具有一定的拒绝技能。但是在对待新型毒品态度的调查中,对于条目“拒绝朋友的尝试邀请,会让朋友没面子”,有20.2%的青少年选择“同意”或“不太同意”,条目“和朋友们一起吸食摇头丸等,能让友情更加牢固”,有17.9%的青少年选择“不太同意”,表明部分青少年抵制毒品的态度不是很坚决,比较顾忌“面子”或“友情”等问题。群体氛围容易让青少年发生初吸行为。质性研究也表明,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與归属与爱的需求的满足有关。因此,在青少年的禁毒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和青少年保持较好的心理链接,并针对性加强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分清良莠的能力,增强防毒拒毒能力。

参考文献

[1] 裴小茹.青少年吸毒行为形成过程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景军.中国青少年吸毒经历分析[J].青年研究,2009(6): 74-84.

[3] 王小颖,郑一瑾,吕京津等,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心理动机的质性研究[J].医药卫生,2018,12(1):210-211.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8YJAZH143)。

作者简介:刘远翔(1973- ),男,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和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倾向性认知态度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态度决定一切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