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9-04-01 09:17张聪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提到新的高度。习近平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优秀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它的传承和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捋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通过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现状的探析,探讨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先进文化;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展望当今世界,占领文化制高点是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我国由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强国,也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迫切要求。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

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和探索中,对于它的概念界定并不是统一、唯一的,综合各种观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精华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雄厚物质基础。

红色文化具有导向功能、传承功能、创新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国内学者对其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功能。“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二、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现状

黑龙江红色文化包括初步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联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为一种建设文化。抗联文化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大大小小的战场、抗日英雄故居以及凝聚的抗联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设文化从时间段上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包括铁人王进喜的奋斗事迹、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以及凝聚的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

“黑龙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在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艰苦奋斗而创造的先进文化,以及在期间黑龙江人民投身革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文化。”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秉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带有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导向性,它承载的龙江精神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些黑龙江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一系列红色旅游路线。目前,“黑龙江已分别建成 12 个和 93 个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建成了 218 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产生了涵盖黑龙江省所有地区的阵地网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较早认识和开发红色资源的省份,经过多年的建设黑龙江已经形成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其中,“林海雪原、抗战英雄”已经纳入中国30条红色旅游路线中。其次,黑龙江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保护和开发力度双重不足;红色文化在自身建设中缺乏精神文化创新意识,教育形式单一;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备,交通路线不够便捷,资源开发整合力度不足,旅游产品内容单调缺乏新意。

三、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强化红色文化的引导力。黑龙江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教育形式单一效果微弱的问题也相对存在。在黑龙江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红色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素材,彰显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强大引导力。

(二)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黑龙江红色文化丰富,但是零星分散管理不到位,资源整合的力度远远不够。在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全省一盘棋,深度挖掘和突出黑龙江红色文化特色,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想融合的格局,实现资源集合效益。

(三)增強红色文化吸引力。黑龙江红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在传承和发展中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充分结合龙江的民俗文化,深化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体现新时代人民期待的精神食粮的特征,不断增强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四)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黑龙江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主要分布在周边的交通不便的山区,这些地方的经济滞后导致了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同时也限制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如今,推动红色旅游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交通网和通信系统,已经成互联网时代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王自寻.解析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J].前沿,2012(12): 159-16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研究”(2018C008);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基因传承模式的研究”(GBB1317055);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角下黑龙江优秀精神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可能性研究”(GBD1317049);哈尔滨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践途径研究——以哈尔滨为例”(JFQJ2017005)。

作者简介:张聪(1987- ),女,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