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2019-04-01 09:17蓝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死观

摘 要: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和平年代除了医务工作者接触死亡最多的人。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将对于其警务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学警而言,这种理念和相应的工作能力必须尽早培养,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完成一名公安民警的职责。因此文章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内容和方法的探析,以期在公安院校相关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死观;死亡教育;职业理念

一、生死观教育对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当前中国国内对于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比较成熟,但是死亡教育则很少涉及。两者是差别极大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生死观教育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中国传统思想、西方哲学理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生死观的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授课理念与课程内容。警察群体有其特定的社会性、政治性和心理属性,必须依照科学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原则和多种教育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教育意义。可以使学警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警察的职业生涯,去掉思想上的包袱和顾虑。该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警们正确的生死观,充分了解死亡的深意,培养尊重与敬畏生命的意识;还可以使他们正视生死抉择,强化牺牲奉献理念,在当前的知识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建立为了人民群众无畏死亡威胁的崇高精神,从而克服战斗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此外在处理案(事)件后续时,也可以做好临终关怀及与死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帮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善待他人与自己的生命,进而能够更有效地为警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工作实践意义。在学警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该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其一,人民警察由于工作繁忙、压力沉重等原因,经常无法顾及到自身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比如执法时不注意加强自我防护,连续作战不注意休息,因工作压力大而自杀身亡等。其二,人民警察对于生命不够尊重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执法时对群众的态度欠佳、防卫过当引发伤亡等。生命是宝贵的,珍视属于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是一种沉重的责任。其三,公安民警还会面临很多特殊的生命逝去的情况,对于受害人及家属、犯罪分子及家属的沟通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生死观教育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公安院校生死观教育的现状

目前的生命教育更多地贴近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生命道德教育。而西方国家注重面对死亡态度,具化身心健康与社会生命价值的教育还是亟待丰富与完善的。尤其针对高校学生与特殊职业群体的相关教育研究明显比较稀缺,应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当前生死观教育的稀少性。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虽然相关,但是差异非常大。警察群体不但要对生命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对于死亡同样需要。但目前公安院校的相关专门教育却有不少的空白。

(二)当前生死观教育的断裂性。公安院校的生死观教育应该是理论教学和以实地参观感受为主的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二者彼此配合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当前生死观教育的浅显与单一性。学警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深刻与否,决定他们未来工作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的教育能够为将来从警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所以教学内容的深入而多元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文中所涉的生死观教育则是尽量改变上述情况,将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并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理论,使其从阶段上讲,更能针对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从职业领域层面,更适合警察群体的职业特性。

三、公安院校生死观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构建依据。为了解真实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对于生死观的认知及接受现状,笔者完成了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显现出了如下问题,正可以作为生死观教学内容的重要抓手。

其一,对于生命价值认知稳中有新,需要引导。学警对于生命的认知,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甚至有较强的自主探索意识。对此需要相关课程或讲座进行更科学和深入的引导。

其二,学生呼唤成体系的生死观教育。学生获得的生死观的教育,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很少,所以有近七成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有进行专门生死观教育的必要。

(二)制定教学方案。生死观教育是集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该教学方案拟针对警察群体,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教学内容模块化思路,从普通生死观教育知识、警察死亡观教育及面对死亡与处置能力培训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建构。主要采取选修课或者讲座的形式来进行。

该教学内容设定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死亡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其对待濒死者以及与丧亲者沟通的能力,并培养其在执业过程中时刻尊重和敬畏生命的高尚伦理道德。

(三)总结归纳生死观教学的有效方式。在前两个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不同的训练方法,整合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诸如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最重要的是建构每一个教学方式的规范体系,最大可能地避免缺乏针对性,不够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及模式。

(四)科学合理地设定生死观教育的评估考核程序。设计可以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学警生死观认知与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关键考核目标。侧重对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力求做到考核内容的“扎實”“实用”“广博”“灵活”,并且将这些目标体现在教学与考核的各个环节中。

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项目“公安院校学生生命价值认知与生死观教育研究”(编号:BJSZ2018 ZC69)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蓝菲(1981-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安教育。

猜你喜欢
生死观
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及路径探索*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途径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论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