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宜昌经验分析

2019-04-01 09:17周华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建

周华丽

摘 要: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可以极大地促进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发展。宜昌市自2011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已经连续3届蝉联。文章拟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研究和运用成果的基础上,对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典型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意在探索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宜昌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即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是文明人类的重要生息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日益进步。文明城市是一个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标志着城市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文明程度。自党中央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以来,我国一大批文明城市应运而生。宜昌市从2011年开始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分析和探索宜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典型经验,对于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宜昌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举措

近年来,宜昌围绕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的活动。

(一)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力量,发挥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实现,而市民的整体素质状况又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抓好市民道德素质建设,也就抓住了整个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和重点。”宜昌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突破点,多管齐下,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向善向上的文明之风,不断提升市民道德修养。一是树立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宜昌市建立先进典型发布机制,发动各级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发掘、推送一批道德模范,通过学、宣、评等方式,并在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多家报纸媒体开辟专栏,专题推送好人好事、好家风等模范道德事迹,带动市民群众学习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二是大力建设志愿之城。宜昌市依托公园广场、文体场馆、旅游景点等建成100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100支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在城区所有窗口网点和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示范岗,为广大办事居民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免费提供志愿服务。市、区党政机关通过开展“万民干部进社区、共建共享惠民生”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对口社区帮扶物质资金,解决困难办实事。三是加强宣传氛围营造,扮靓城市身姿。宜昌市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力度,设计策划了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公益广告。在城区新增和更新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公益广告文化墙;在餐馆和旅游景点,文明旅游、文明餐饮等提示牌随处可见;在城区所有公交车上,车厢两侧都悬挂着古今中外的名人警句,让人感觉走进了“流动的文明课堂”,让市民时刻沉浸在向上向善的氛围中。

(二)聚焦民生,抓好惠民工程建设

宜昌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宗旨,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及惠民工程建设。一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杂居小区管理混乱、配套设施差等问题,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门整改计划和改造模板,围绕小区建立门禁、硬化路面、拆除违建、更新公共设施、规范设置停车泊位、建立业主管委会、实施物业化管理等,进行模板化改造,探索杂居小区改造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二是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按照“提档升级一批,规范改造一批,取缔关闭一批”的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围绕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蔬菜农残检测、市场秩序监管等,相关责任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市场内外各种车辆的治理,确保市场卫生干净整洁、通道畅通。三是打通大动脉,疏通微循环。针对停车难问题,市住建、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综合施策,加大停车泊位勘划和停车场建设力度,巧妙利用辖区征迁空地,改造、新建多处公共停车场及临时停车场,既盘活了辖区闲置资源,又满足了社会停车需求。市交警部门在城区倡导“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引导市民养成文明驾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相互礼让的良好出行习惯,逐渐形成了文明礼让、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除此之外,宜昌市还积极发动市民参与交通秩序维持,通过交警协管员和志愿者的力量加强劝导教育,切实规范行人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闯红灯、翻越防护栏等不文明行为。

(三)提质提效,建立创建长效机制

为保持创建成果,促进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宜昌市探索建立了一批创建长效机制,极大促进了全市文明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一是实行居民自治长效管理。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杂居小区整治效果反彈问题,宜昌市积极探索,坚持“政府主导、街道(社区)指导、居民自治”的原则,普遍建立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制度,着力构建由业委会主导的社区、小区文明创建制度体系,并推动实现常态化。通过在各小区居民中进行公开选举,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由业委会牵头,在小区综合治理中充当重要的“润滑剂”作用,持续推进小区微改造、文明创建等工作。二是建立六包六联机制,确保创建取得实效。宜昌市委、市政府持续实施市级领导包联街道、县市区领导包联片区、各级文明单位包联社区、街道社区干部包联小区、网格员包联楼栋、志愿者包联路口路段的文明城市创建“六包六联”责任制,有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城区众多社区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获得创建赞助物质或资金,启动了一批提质惠民工程。

二、宜昌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效

宜昌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文明氛围更浓厚,好人之城美名远扬

宜昌市通过建立先进典型发布机制,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身边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志愿者更是随处可见。来自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家庭连续有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父亲罗官章曾于2016年7月被评为“中国好人”,其女李凤英又于2017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宜昌市3人入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先后推出全国模范1人、提名奖9人、中国好人72人、荆楚楷模34人,人数均居全省市州第一,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城市面貌大改善

宜昌市以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一批惠民利民工程,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截止2017年10月底,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95个,达标提升类已开工建设55个,特色类已建成8个,改造面积近18万平方米,受益人群达1.54余万户、5万余人,71个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改造后的杂居小区不再“脏乱差”,小区新建了绿化带,安装了新的路灯,增设了一批地上停车位,新建了一批别具风格的社区文化墙,“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闲时学文化”,原来住的居民也不想搬家了,主动当起者。另外,通過对城区农贸市场开展专项整治,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对城区44个规范性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整治规范18个、取缔6个非规范性农贸市场。在宜昌市地标建筑夷陵广场附近,西陵横路便民菜市场看起来干净又整洁,再无往日小摊小贩四处扎堆的现象,在每个摊位蓝色的遮阳棚下,红色的沥水地毯如同一道分界线,将摊位和道路划分成两边,市民边挑边选,秩序井然。

(三)政府行政职能方面:干部作风得到锤炼,干群关系更紧密

宜昌市通过建立市级领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所有市级领导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各级党政一把手深入一线参与创建,及时解决具体问题,赢得市民群众广泛好评。全市所有区直单位的党员干部代表,顶着炎炎烈日,与环卫工人一起在马路边捡拾行人乱扔的垃圾,在小区楼栋清除各类野广告,帮助清理杂居小区花坛中乱栽乱种的菜地。有的当起了文明交通劝导的志愿者,在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身体力行,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等。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维护环境卫生,带头遵守公共文明礼仪,带领市民群众共同创建,赢得了市民的赞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宜昌经验分析

宜昌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荣誉称号,其创建经验具有可行性和可研究性,其典型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搭建一套高位推进的创建领导机制

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党的执政地位。为了凝聚文明城市创建的磅礴力量,宜昌市委、市政府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为最高荣誉和最大鞭策,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纳入全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局,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精心谋划和部署。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以上率下,示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在全市形成一把手主管、分管领导全程抓的工作格局。市委书记亲任市文明委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文明委第一副主任,始终把创建工作拿在手中,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专题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多次深入一线基层调研解决突出问题。无论是城区各区、各市直部门,还是各街道、社区和区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的全局工作、重点工作来抓。“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确保各责任单位职责明确、措施具体,以保证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市委牵头发文,建立市级领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一定三年不变,所有市级领导定期到联系点开展调研督导,各级党政一把手深入一线抓创建,各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以党建促文明城市创建,及时解决创建具体问题,上下齐心,共创共建。

(二)创建理念深得人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市民作为城市的活动主体,是城市文明的缔造者、体现者和受益者,城市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文明创建的最终归宿。”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聚焦事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并大力实施《文明创建提质惠民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把创建过程当成持续增进市民群众福祉的过程。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杂居小区管理混乱、农贸市场脏乱差和停车难三大突出问题,全市上下集中火力,强力开展综合治理,从小处着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17年,宜昌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杂居小区微改造、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以及全市“畅通工程”建设,全面扭转杂居小区管理混乱、部分农贸市场脏乱差、城区部分交通要道微梗塞等问题,给市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空间,极大方便了日常出行,切实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认同感和参与度。

(三)创建问责落到实处,达成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监督机制作为一种外在强制力量,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路径文明。邓小平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像抓党风、社会风气一样,必须狠狠抓,一天不放松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宜昌市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履职尽责重点督查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监督考核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压实创建责任。首先,加强督导检查,成立市级文明创建督导督查组,每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县级干部带队,到城区各地段开展拉网式督查,及时发出督查整改问题清单,通知相应单位进行整改,若出现同样的问题被通报两次,将追究该问题单位责任。其次,建立实施定期测评排位制度,包括街道(乡镇)和社区每周打分排位制度、行业窗口网点每周测评打分排位制度、农贸市场每周打分排位制度、城区和市直重点部门月度测评打分排位制度等,将所有排位情况一律在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布,对每月模拟测评考核排位末位的城区和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市直重点责任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实施严格的问责追究。在刚性的制度约束下,宜昌市文明创建步入常态化轨道,各项工作迅速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方立明,薛恒新.略论城市文明与市民道德素质[J].道德与文明,2009-2-10.

[2] 刘金祥.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机制之完善[J].中国名城,2014-2-5.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欢
创建
新华社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摇篮
绿色饭店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武术文化俱乐部创建途径与方法探析
梦平安和谐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