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晓、善治—如何向校园欺凌“亮剑”

2019-04-03 06:11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李艳涛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亮剑校园学校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 李艳涛

前不久,甘肃天水上映了“现实版《少年的你》”。10 月30 日晚,两段发生在同一地点的校园欺凌视频在网上传播。从视频中可清楚看到,两名女孩在校园内被迫下跪、被扇耳光。从各种信息推断,此事发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中学。次日,甘肃天水秦州区教育局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并在秦州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对此事的处理通报,通报中“涉及事件学生情绪稳定”的表述遭到网民质疑,《人民日报》微博也发表评论:请慢言‘情绪稳定’。被掴耳光,身心俱伤,“情绪稳定”从何说起?……

同一时期,发生在河南禹州“女孩眼内被塞纸片”事件,同样引起巨大社会关注。针对校长“这只是玩闹”“没有啥恶意”的态度,《人民日报》发表了微评论:如果明明看到了欺凌还无动于衷,刻意为其开脱,就是催化欺凌。

据最高检今年5 月发布的数据,2018 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 人,起诉5750 人。而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不少遭受欺凌的孩子选择了沉默。

我从事检察工作二十多年来,办案中也接触了大量校园欺凌案件,其中有些让人触目惊心:有的学生因多年受到欺凌出现精神疾病,有的学生忍无可忍用刀捅死了欺凌者,更有人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凌而选择自杀。每次看到这些我心情都格外沉重。

校园欺凌本质上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种原始的人际关系处理失当而导致的行为。如何认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公民素养。

校园欺凌通常指一名学生长期、多次、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评论、讥笑等。常见的校园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身体欺凌。以一种不当的攻击性方式反复地对他人进行殴打、踢踹、绊倒、阻拦、推搡、触碰、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等。2.语言欺凌。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指责、嘲笑,写侮辱性的文字攻击或侮辱其人格,中伤、讥讽、贬抑评论他人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家人或其他等。3.社交欺凌。孤立、诬陷或排挤某人,同伴间的情绪虐待(如冷暴力),恐吓、威迫某人做他(她)不想做的,威胁某人跟随命令,当众给某人难堪等。4.网络欺凌。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利用网络造谣、传播消极谣言。

校园欺凌并非一定是严重的暴力行为,有时可能就是推搡几下、言语威胁几句或者是不经意间的一个恶恨的眼神。绝大多数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心理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对其身体的伤害,有些伤害后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校园欺凌之所以出现,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不健全、惩戒机制震慑力不够的原因,也有缺乏引导、防范不力、管理失当等原因。在一些学校,欺凌现象要么被当作正常打闹而不被重视,要么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此种种,都在无形中助长了校园“霸王”的气焰,加大了治理的难度。也正因如此,《少年的你》中陈念那句“谁能帮我”的痛切反问,才会格外触动人心、发人深省。

近年来,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到《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都是在向校园欺凌行为“亮剑”,旨在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应相互结合,从青少年的教育入手,对其加强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心理的容纳性和承受力,共同构筑预防校园欺凌的牢固防线。

1.家庭教育与预防。父母或监护人一定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并时刻注意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避免孩子孤僻,偏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平时表现,若孩子有不愿上学、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无端情绪变化、身上出现伤痕、抱怨有同学针对他等情形,家长一定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找出孩子出现状况的原因,或者向孩子的同学询问,向学校了解情况。在确认孩子受到欺凌时,家长一定要冷静处理。如果事情在孩子的能力处理范围之内,应当教会孩子自尊和自我保护,锻炼自身的强大,不能一味柔弱怕事,不能一味忍受欺负,要学会反抗,必要时报告老师,寻求老师帮助。如果事情超出了孩子自身能力所能处理的范围,家长一定要和学校、老师沟通,及时反映孩子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学校和老师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2.学校教育与预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预防校园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学校要加强师德、师能及教师队伍的法治观念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搞好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要密切注意在校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状态,遇到学生厌学、情绪变化异常等情况,或接到学生的反映、求助时,一定要认真、及时、有效处理,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欺凌苗头要及时予以打压、批评教育,必要时沟通家长共同处理。如果老师和学校对于欺凌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处理不当,一方面会助长欺凌者嚣张气焰,另一方面对于受欺凌者是二次伤害,使受欺凌学生对学校、老师失去信心,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建议学校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学校要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应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沟通联系,邀请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同时学校和老师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校园欺凌,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3.社会关注与预防。各级未成年保护、妇联等组织要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延伸到学校,定期监督和帮助教育机构落实好相关预防工作。同时,也要与未成年家庭对接,传授家庭教育方式。

校园欺凌现象,不只是校园问题。治理校园欺凌,学校、家庭、社会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让校园真正成为有安全感的所在。

猜你喜欢
亮剑校园学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