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9-04-12 03:56黄丽琴
英语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构思维能力文本

黄丽琴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了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此外,思维品质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样,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阅读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通过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纵观整个英语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无疑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潘叶飞2011)。有效的阅读活动不仅是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活动,更是充满积极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实践(张明、李礼,等2017)。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读文本、获取信息,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其思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李金巧2018)。因而,依托有效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着巨大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笔者从读前、读中和读后着手,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例,探讨如何依托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以培育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实践

(一)读前妙导,激活思维

良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出合理预测,帮助学生在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阅读前,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

1.巧设问题,激活旧知

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梁美珍、黄海丽,等2013)。在此阶段,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有效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开启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5 Section B Reading Let’s Save the Elephant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第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elephants?”引发学生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大象的背景知识。接着,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elephants?”引导学生提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对之后的阅读充满期待。

2.借助标题,引发预测

文章的标题通常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阅读前让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恰当预测,从而有目的地激活思维,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期待,增强信息搜索的目标性(汤 、张俊杰2018)。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 9 Section B Reading 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 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由文章标题引出对话题“新加坡”的讨论,让学生预测,文章会从哪些方面介绍新加坡。

T:What may be talked about in the passage?

S1:The people in Singapore.

S2:The places of interest in Singapore.

S3:The food in Singapore.

S4:The weather in Singapore.

(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将学生的预测在黑板上呈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关注标题的另一半——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体会其中的感情倾向,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T:What may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for?

S1:To show the writer’s love for Singapore.

S2:To share the writer’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Singapore.

S3:To introduce Singapore and ask more people to visit Singapore.

根据上述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猜测,学生对刚刚预测的内容重新进行审视并作调整、删选(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天气、食物、景点和当地人等比较重要且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内容)。在整个预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都能得到提升。

(二)读中建构,训练思维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培养思维就无从谈起了(单2015)。因而,在读中阶段,除了事实性信息的提取、阅读微技能的训练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对比、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积极建构,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利用认知建构,促进主动探究

布鲁纳、奥苏伯尔和维特洛克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建或改组(顾明远2013)。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多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新知,发展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 Reading 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阅读第一个文本(About Jeff and his friend Yuan Li),使其通过不同的阅读活动,获取信息,并总结出Opinion-Support ing details 模式。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一个文本总结出的Opinion-Supporting details 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第2、3 个语篇的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分享汇报,师生互评。

教师运用图式建构,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还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卢学森2018)。基于此,在阅读设计中,教师运用图式建构组织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不断思考。随着思维过程的深入,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得到发展。

2.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教学经常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即教学中过于关注细节信息的获取、语言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分析、归纳、概括并重新建构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文本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解,还能训练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事物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桑力华2016)。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Section A Reading Who’s Got Talent 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概括,能够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三)读后追思,拓展思维

阅读后,教师可以借助对文章主题的拓展讨论、对文本空白的合理延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利用文章标题讨论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梁美珍、黄海丽,等2013)。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激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读后阶段再次关注标题或关键词等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解读和评判文本,拓展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Section A Reading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在所有阅读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文章标题,尤其是标题后的问号,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及态度。

Q1: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question mark here?

Q2:What may the writer’s attitude be?

通过这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对文章重新思考,从更高层次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内涵。同时,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中倡导的珠穆朗玛峰登山者的精神也能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在深化主题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把话题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

Q1:What is the highest“mountain”in your life?

Q2:What did you do with it?

Q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limbers?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教师从书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利用文本留白追问

有些阅读文本在结尾处会留下悬念,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对文本留白的设疑追问,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3 Section A Reading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是“Can their dream come true?”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句让学生表达观点并陈述理由,同时,辅以问题进行追问。

Q1:Is it easy or difficult to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Q2:How can we help them to make the dream come true?

这样,有利于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进行无形的德育和情感渗透。

结语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张明、李礼,等2017)。英语阅读课是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平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处理文本信息外,还应该通过设计多样性、层次性和思维性的阅读活动,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虽然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无法一蹴而就,但是,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带领学生从语言层面的浅层阅读不断走向思维层面的深度阅读,并持之以恒,一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建构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