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课研究

2019-04-12 03:56沈晓芳
英语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日记导图

沈晓芳

引言

2018 年2 月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其中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体现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教育部2018)。这虽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其实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也同样适用。读写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写课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英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教育部2012)。与之一脉相承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英语学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把思维品质列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逻辑性思维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和抽象概括等技能,在英语读写课中主要表现为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对相似内容的分类比较和对关键信息的抽象概括等;批判性思维包括判读推理、质疑解疑、评价预测等技能,在英语读写课中主要表现为提出问题、预测问题、探索问题、评价结果等;创造性思维包括纵横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联想想象、隐喻通感、模仿创生等技能(黄远振、兰春寿,等2014),在英语读写课中主要表现为以口述或笔述的形式输出问题解决的内容,根据文本模仿创造相关的内容,或通过联想类比输出语言成果。

读写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单元重点单词和句型的巩固和提高部分,也是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学生了解语言结构和功能、掌握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周艳2018)。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教师需要搭建起合适的“支架”,梳理文章脉络,深挖主题(李一帆2017),让学生通过信息提取、类比推理等多种活动掌握细节和关键内容,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输出语言,写出完整的作文。

在读写课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以提升其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深度解读文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经过反复思考和改善设计出详细的教案。在读前活动中,学生通过联想、分析推理出文本对象,并预先掌握部分重点单词,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在精读文本环节,学生通过判读推理、质疑释疑、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深度剖析文本中的关键内容,锻炼思维的批判性;在读后活动中,学生通过口头操练和书面创作将语言内化,从而输出完整的语言,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思维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如图1。

图1:教学活动和思维活动过程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写课教学实践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的读写教学Two new kittens 为例,探究如何在小学英语读写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本主要讲述了萨拉(Sarah)的猫生出了两只小猫,她用日记分别描述了4 月15 日、4 月21 日、4 月26 日、5 月3日小猫不同成长时期的外貌和能力特征。

(一)读前活动

1.笔者以谜语开场,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猜出谜底,即文本描写的对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思考。

从笔者给出的几条线索“There is a riddle.It is a kind of animal. / They are cute. / They can eat fish and mice”中,学生分析已知信息,运用辐合型思维方式得出了正确答案。当学生猜出谜底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小猫的英文怎么说,从而解决生词kittens 的含义。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适当拓展一些常见动物幼崽的名称,如让学生提问兔子幼崽、狗幼崽、熊猫幼崽等的英文单词,并呈现相关单词和图片,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同时,笔者为写作埋下了伏笔,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其在读后写作环节中不局限于文本。

2.笔者通过自由问答教学活动,呈现只有日期和图片的日记,让学生理解日记的特点,充分训练其分析、比较等思维技能,培养其逻辑性思维。

笔者依次提问:“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is it? Is it a diary?Whose diary is it? What’s Sarah’s diary about? Do you read diaries?Whose diary?Can you write a diary in English?”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发散思维,并与笔者进行互动。笔者通过不断追问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此步骤中,笔者只呈现图片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信息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读中活动

1.在初读文本时,笔者主要训练学生判读推理和评价预测技能。判读推理技能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信息作出判断,并进行合理的推断。评价预测技能要求学生评定已经发生的事件,推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件。在本课例中,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日记,并根据已知的文本信息,按照小猫的成长过程把日期和相应的图片配对,从而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此项教学活动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初步理解和猜测作出判断,并在深入阅读中验证猜测,提升其分析、推测能力。

2.在精读文本时,笔者主要通过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本课例中,文本内容是四则以萨拉口吻描写的小猫出生后的成长日记,日记内容类似,均为描写小猫的特征。学生根据问题,提取了两个描述小猫出生时特征的关键词,并在黑板上写下来,用以完成思维导图。

T:Look at the picture 1 and discuss two questions.

Q1:What are they like?Why?

Q2:What can’t they do?

S1:They are pink because they are very young.

S2:They still can’t see.

此外,学生借助笔者通过讲解、举例等搭建的“支架”,在小组讨论中完善思维导图(见图2),从而理解日记内涵,建立逻辑联系,培养质疑释疑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小猫出生时的特点。在学生精读文本过程中,笔者逐渐撤去“支架”,让其独立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其思维迁移能力。

图2:思维导图框架

3.精读第二幅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对第一幅图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笔者引导学生回答:“After six days,the kittens are...”学生自然地回答出:“six days old.”接着,笔者用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预测文本细节,独立阅读第二幅图片,并回答问题:“What are they like?/What do they have?”

当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后,笔者呈现原文,同时解决文中的生词,用图片解释fur 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T:What do they do when they are hungry?

S:They make noises.

T:Why do they make noises?

S1:They want their mother.

S2:They want to eat mice.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猜想。等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由猫及人,询问学生:“你如果饿了会怎么办?”

T:What do you do when you are hungry?

S1:I look for cake.

S2:I look for chocolate.

S3:I cook a meal.

S4:I go to a supermarket.

笔者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向学生提出了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空间。

4.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剩下的两幅图片中的内容,旨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在前两幅画的引导和铺垫下,笔者完全撤去“支架”,要求学生独立分析文本,完成提取重点信息、任务单填空、完善思维导图(见图3)等任务。完成之后,笔者请个别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并以时间线索,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完成整个文本的精读,验证预测信息的准确性,补充思维导图。当学生补充完思维导图后,笔者要求全班学生一起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从而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图3:完整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中的部分信息在原文中无法找到,学生必须通过联想、想象补全相关信息,这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读后活动

1.在学生听录音并跟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和书中对应的图片复述四则日记,促使其记忆和理解相关内容。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预测一个月后、一年后小猫的样子,从而由机械操练转为意义操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发展纵横思维,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笔者播放一段小熊猫成长的短视频,要求学生尝试写出关于小熊猫成长的句子。笔者先给学生提供例句,要求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由句及篇,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写一篇成长日记。

3.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并尝试写英语日记的好习惯。这不仅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运用和巩固,还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四)布置作业

1.Write a short diary about the two new kittens.Imagine if you are Sarah,your kittens are one month old/one year old...what will you write?

2. Try to write your own diary about your life and hand in one of them in one week.

3. Try to watch the movie or read the book of Annie’s Diary .(If possible)

课堂上涉及了小猫的未来日记,但学生想法不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请个别学生发言。第一项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是课堂的有效延伸。第二项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周内任意一篇日记上交,由记录他物到记录自己的生活,训练其模仿创生的技能。第三项作业主要针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安妮日记》是一本经典著作,以日记格式记录生活,描写了战乱年代的故事。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反思现在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外,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或观看电影,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写课教学反思

在小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个性化写作设计和思维导图设计等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作用。

(一)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性

读写课中的问题设计只有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才能激发学生有效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顺序的问题,从低阶思维活动到高阶思维活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使学生的认知层级逐步提升(王芸2017)。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输出环节形成完整的语篇。

读写课中涉及的词句识记属于低层次的思维活动,而灵活运用所学词句、分析比较相应的语篇、创作则属于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进行能动地创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先让学生解决“what”问题,再深入探索“why”和“how”的问题。由记忆型问题转向开放型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

(二)利用思维导图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思维导图的设计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归纳和总结文本的层级信息,舍去次要信息,从而进行有效阅读。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整体和分层(刘胜男2015),有效呈现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框架结构,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背景知识和其他非关键内容进行略读,梳理、提取关键信息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写出核心要点,简写或省略次要信息。当学生能使用思维导图构建文章框架结构时,良好的阅读素养就逐渐提升了。

思维导图的呈现内容因人而异。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应主要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思维导图的主体;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该更注重逻辑性,以文字为主体。运用思维导图呈现信息,使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更清晰、全面,为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输出搭建“支架”(朱浦2016)。

(三)个性化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写作是学生根据生活和学习经验进行能动创造的过程,不仅能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创造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周莉2011)。读写课为师生提供了一种思路,教师应努力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训练其辐合思维和辐散思维,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通过分析一堂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在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读前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性思维,在读中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评价预测等批判性思维,在写作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模仿创生等创造性思维。阅读和写作是语言技能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应有效结合,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二,思维导图的产生应基于学生的信息加工。师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分析、筛选、精炼信息,并将其制成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是学生加工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记忆、理解、运用阅读材料的过程。

猜你喜欢
批判性日记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成长日记
第6章 一次函数
里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