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观察

2019-04-20 06:04顾海荣
关键词:胎龄胎儿孕妇

顾海荣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发生率较高,相关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该病发生率在5~8%之间,部分发展中国家在15~20%,而我国发生率为1~5%,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病率却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转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患者以及胎儿均造成不利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在分娩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也存在一部分患者在分娩后无法恢复的情况,因此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较为关键[1]。目前临床疾病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因此部分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确定疾病治疗质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每组患者均为20例,A组年龄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50±9.19)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B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0±10.61)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本组研究中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产妇经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试验后确诊;②临床就诊记录完整;③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妊娠疾病;②合并肝脏、肾脏、血液疾病患者;③临床就诊记录不全;④未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A组、B组均实施以下干预措施,其中A组在患者孕32周之前进行干预,B组患者则在孕32周之后实施干预,内容包括:

(1)规范饮食。患者在整个孕期需要对饮食进行科学规划,在保证母体和胎儿生理需求的同时,需避免饥饿性酮症的出现,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控制餐后高血糖[2]。饮食食谱的制定与医院营养师进行配合,在全面了解患者体质量、血糖、孕周和孕期活动等综合信息之后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将每日热量控制在1800~2200 kcal,热量分布严格按照每日6餐进行分配,早餐10%,午餐30%,晚餐30%,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睡前各加餐一次占10%,同时对热量摄入来源进行控制,碳水55%,蛋白质20%,脂肪25%。

(2)科学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对胰岛素受体敏感性进行提升,考虑到患者妊娠期间,可选择有氧运动,对机体的功能进行提升,促进代谢。注意运动强度的适度性原则,防止出现宫缩以及胎心的变化,可选择上肢运动、步行、孕妇体操和游泳等运动方式,结合个体的体质,自强度较轻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中度强度,并且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自身的情况,一旦发现不能顺畅进行对话,则表明运动强度较大,需进行控制。运动的频率可为3~4次/周,30 min/次,并且增加日常训练,在饭后进行散步或者手臂训练,时间为20~30 min之间,提升自身对血糖的控制能力[3]。

(3)药物干预。如上述方法实施后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需要增加药物治疗[4]。在1周饮食、运动干预后血糖未达标的增加小剂量胰岛素注射,之后结合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于餐前给予胰岛素注射,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空腹小于5.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6.7 mmol/L的状态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并发症包括早产、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以及高胆红素血症。

②对比两组新生儿指标,包括胎龄、新生儿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效果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s),计算资料使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对比两组并发症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新生儿指标,A组新生儿胎龄高于B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B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表2 两组新生儿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新生儿指标对比(±s)

组别 胎龄(周) 新生儿体质量(g)A组(n=20) 38.98±3.76 3411.27±423.65 B 组(n=20) 37.02±1.34 3698.78±446.87 t 2.106 2.088 P 0.042 0.043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期间的常见合并症,母体因为在妊娠期间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加,在妊娠后促使胎盘释放较多胰岛素,造成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之间的不平衡,出现疾病。该病在妊娠后期的发生率更高,对于孕妇以及胎儿均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孕妇自身而言,因为血糖的升高,全身小血管内皮发生细胞出现增殖,使管腔狭窄,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同时羊水内血糖增加,形成一种高渗环境[5],使胎儿排尿量增加,出现羊水过多的情况,增加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并且因为母体内的血糖较高,造成体内胰岛素缺乏,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不足,出现感染和产后的出血;对于胎儿来讲,因为母体中血糖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儿自身的胰岛β细胞的增殖,引起胎儿在代谢方面的异常,可造成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对疾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控制[6]。

对孕妇整个孕周激素分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24~28周期间胎盘分泌各种胰岛素速度显著升高,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抗胰岛素的作用则增加,并且激素在孕期第32~34周达到最高峰,直至妊娠的末期,因此对于该病最为理想的筛查时间为孕期的第24~28周,通过科学的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疗,可对疾病进行更加科学的控制[7];但是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有些孕妇就诊较晚,在发现疾病时已经处于孕中晚期,对于孕妇和胎儿已经造成影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可以将治疗时间确定在32周,该阶段疾病症状已经较为显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判别准确率较高,属于激素分泌最高峰,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32周之前实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8];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饮食指导将日常摄入热量进行控制,调整身体状态,少食多餐,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联合使用运动的方式[9],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调节功能,改善自身的循环,促进热量排放,并且有利于胎儿的生长与发育,如上述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则增加药物干预,及时增加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结合患者血糖情况选择适宜的胰岛素剂量,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控孕妇以及胎儿的情况,可有效控制妊娠期各项并发症,保证胎儿的体质量在正常的范围内,并且早产概率较低[10]。

上表1~2中对比两组并发症率,A组显著低于B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指标,A组新生儿胎龄高于B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B组,P<0.05。综上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32周前给予干预治疗,早产、感染等并发症率降低,围生儿出现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概率低,胎龄和体质量得到保证,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胎龄胎儿孕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胎儿的性别你别猜——这四种胎儿性别鉴定方法不可靠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