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量化研究及护理效果

2019-04-20 08:30魏凌鑫李汶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胃肠道排气依从性

魏凌鑫,李汶霞

(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 402260)

此文纳入分析目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报道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和量化研究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对象,以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分组,参照组44例,男女比22:22,中位年龄数值(61.32±3.21)岁,直肠癌患者28例,结肠癌患者9例,胃癌患者6例,肛管癌患者1例;实验组43例,男女比21:22,中位年龄数值(61.98±4.54)岁,直肠癌患者27例,结肠癌患者10例,胃癌患者5例,肛管癌患者1例。对比两组基础数据,P>0.05,统计学不存在组间参比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和量化研究,(1)快速康复护理。术前予以适当锻炼,不放置鼻胃管,不开展肠道清洁准备;手术中予以全身麻醉,对腹腔进行温水冲洗,予以患者限制性补液;等到麻醉清醒4小时之后对患者口腔进行浸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止痛,24小时之后将导管拔除且下床活动,术后2-3天患者予以镇痛泵镇痛处理,且活动前评估患者各项指标,等到指标稳定之后让其进行5分钟床边坐立,不发生不适之后进行1至3分钟站立,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站位锻炼和深呼吸。(2)量化研究。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活动距离,第一天为119m,第二天为229m,第三天为294m,术后6小时告知患者家属计算步距方法,术后第1天开展15~20分钟活动,且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如发生心慌、头晕等现象需要

立即停止活动。每天18:00利用计算活动距离,如不能完成预期活动量,此时需要提醒患者晚间继续进行锻炼活动,且在第二天查房过程中记录前天活动总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于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19.0中输入统计的8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所有数据,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存在计算研究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

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97.67%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81.81%),P<0.05,统计学存在计算研究意义。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对比

2.2 分析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

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和参照组指标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计算研究意义。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对比研究

3 讨 论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长期慢性消耗疾病,发病之后患者存在较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较差机体抵抗力,且因麻醉以及手术等原因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术后十分容易产生感染,进而对术后康复带来影响[1-2]。早期下床活动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胃肠蠕动十分有利,且可缩短通便和排气时间,降低肌肉蛋白损失程度,有效保护器官。量化研究有利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活动,如每日指导患者按量进行活动,提升活动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达到活动精准护理的目的[3]。

此次显示,实验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活动依从性对比参照组具有统计学计算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和量化研究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更显著。

猜你喜欢
胃肠道排气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