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20 08:30袁少枝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脑梗塞常规康复

袁少枝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脑梗塞是一种慢性脑血管疾病,是大脑中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短时间内可导致患者出现痉挛、脑出血、休克等症状,更有很多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出现致残、偏瘫等现象,病情较为严重[1]。,有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帮助脑梗塞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提高存活率,为了证明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本文将针对我院选取的8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现将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分为两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40人中,25名男性,15名女性,平均年龄(45.4±8.8)岁;实验组40人中,15名男性,25名女性,平均年龄(555.4±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保持同质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日常检查、用药指导等[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注意定时指导患者按摩,为患者勤换床单、被罩等,保持其居住环境的整洁干爽;需为患者准备舒适合理的护理垫,帮助患者精心修养,减少多余行动;要尽量减少探视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搬动。烦躁不安的病人要选择安静避光的房间,以减少刺激。

1.2.2 肢体早期康复训练:该项训练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并且具有肌肉能力时进行,首先让患者了解该项训练的重要性,以患者能够进行日常活动为主,比如更换衣鞋、自主洗漱、独立大小便,当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患者学习站立、步行等。

1.2.3 语言及认知能力训练:对于认知能力出现障碍的患者,待到患者掌握肢体能力时,再进行语言认知能力的训练,具体为:学习音节的读写,由单音节练起,循序渐进;引领患者认识颜色、物体、人物等。

1.3 疗效评定

现根据我国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判定标准,(1)患者护理期间功能恢复在90%以上,生活能力状态可判定为0级时作为基本恢复。(2)患者功能改善在46%~89%之间、生活能力状态可判定为1~3级视为显效。(3)患者功能改善在18%~45%之间视为有效。(4)患者功能改善程度在18%一下视为无效。根据本院自主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判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分析

通过比较护理满意度得知,使用常规训练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0%,而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远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患者们可以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详见表1)。

表1

2.2 分析

通过研究得出,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康复有效率为95.00%,而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康复有效率为75.00%,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更为有效。(详见表2)

表2

3 讨 论

脑梗塞被认定为是患者在大脑供血障碍中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软化疾病,作为一种突发性疾病具有治疗时间较长,易复发和恢复较慢特点,近年来有着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一旦患上脑梗塞,患者的肢体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不需用药,成本低,也不会对患者产生药物性副作用,经过研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示,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康复有效率为72.50%,而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康复有效率为92.50%,护理模式效果显而易见;使用常规训练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而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远远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也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可以得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恢复这一结论,其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常规康复
常规之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