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讲评课的实践与反思

2019-04-22 06:59薛慰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组员我会题目

◎薛慰慰

一、课题的提出

作业纠错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查漏补缺的最好方式,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情,采取相应的对策,所以作业及纠错是除了课堂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环然而节,而作业讲评课是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主阵地,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教师都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简单的题目或者正确率高的题目教师可能走马观花的对一下答案,难的题目教师希望把所有的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造成中等及以下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知道知识的建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做过讲过的题目、类似的题型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原因就在于我们传统的作业讲评课模式出现了问题,以为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就会掌握,然而实际上学生能接受的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反复操练,造成学生累,教师也累,不符合轻负高质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合作互助方式进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个人主体活动与主体交往,学习者利用一定资料,借助老师与同伴的力量主动建构获取知识,人的知识实际上就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教者与被教者都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模式下的作业讲评课的基本框架

学生活动:个人自纠——小组互纠——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个别辅导——交流探讨——方法小节

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作业讲评课的实施策略

前期准备环节:

编排学习小组,我按照6个人为一组,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两个是优等生,两个是中等生,两个是学困生,我分别计为:A等生、B等生、C等生,座位安排如下:

有些时候人数超过或者不足可以略做调整,但是原则是A等生在中间,B等生C等生交错被A等生隔开,这样的话A等生的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他学生,而C等生由于被隔开也没有了讲话的机会。为了更好的管理,我会安排两个A等生一个做组长另一个做副组长。平时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的,我会按照成绩的进退适当调整。

培养合作学习的氛围。合作学习需要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有爱,而且互相帮助、互相竞争,这样的话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交流合作,从而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当然合作学习的氛围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平时进行慢慢渗透。我从初一就开始培养学生上台发言的能力,订正的习惯,交流的习惯,一开始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到了下学期,学生也渐渐学会了表达、交流,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落实合作学习常规。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合作学习的步骤、方法、过程必须要让学生了然于胸,而且在交流时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也要清清楚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比如独立订正时遇到难题要学会举手问老师,讨论的时候不能互相聊天,组长要收集组员的典型错误,对于不同方法的收集与总结,在上台两节题目时要声音洪亮、教态自然,有疑惑或者不同的见解需要积极举手发言等等,当然这也离不开长期的渗透。

制定小组合作量化规则。只有学习成果数字化才可以精确的反应各个组的交流情况。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我的安排如下:小组自纠环节中,如果每个组员都认真订正则加3分,否则每人次扣一分,在组内互纠环节中,根据订正人数以及该组的交流效果。选取最好的几个组分别加3分到1分不等。在小组展示环节中,我让组员自己举手,叫学生回答时我会照顾分数低的小组,A等生到C等生依次加1分到3分每人次。这样的话可以鼓励中等生甚至学困生上台发言,这样的话极大地激发了平时不受关注的学生,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组员在展示中如果其他同学有新的方法或者发现了讲解的错误,按照思维含量不同依次加1到3分不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每节课结束我都会评一个优秀小组。每星期我也会评出周优秀小组,并颁发优秀小组奖杯,这个奖杯是轮换制的,下周如果哪个组表现最好,那个组的组长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交给对方组长,每个月、每个学期我也会评出优秀小组,并发放奖品,目的也是鼓励小组间的互相竞争。

课内操作环节:

个人自纠。只有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才是有效果的,所以我首先安排这个环节,由于我大多数时间会让学生作业发下去时就开始订正,所以独立自纠的耗时也不多,我会在学生订正时个别辅导,学生有疑惑可以举手,我会优先考虑辅导组长,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马上订正好教组员,为了节约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让组长在作业一发下来就订正好给我看,独立自纠时我也会多关注数学偏科生、中等生,因为偏科生往往不喜欢数学或者理科思维缺乏,而中等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群体,他们享受到了“关爱”,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数学成绩提升效果也会比较好。

小组互纠。当所有组长都好了后我就开始小组互纠环节。这一个环节我让组长负责指导组员不会的题目,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最接近的,这样可以更容易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对于错题印象也更深刻,同样组长在教组员时也是一种复习提炼的过程,而且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讨论前我一般会给学生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我会让他们都站着讨论,小组成员都订正好之后坐下,这样的话营造了一种仪式感,讨论时不会感觉很懒散,都好了以后才可以坐下,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小组是一个集体,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小组展示。小组互纠的同时我会安排几个问题,由于大多数题目都已经订正好,所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讲的题目不会太多,都是我认为的重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他们自己举手,上台发言,学生在讲解后有其他方法或者错误,学生可以举手发言,最后教师适时点评,这样的话学生对于题目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思质疑能力。

课堂总结:讲评结束后,我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方法、知识点进行归纳,也培养了他们的整理意识,当学生整理不出时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计算总分并评选出最佳小组。

五、成效与思考

1.课题初步成效 在运用了这种模式后,我发现学生对于习题课也不再感觉枯燥乏味,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各类学生都得到了提升,所以我任教的两个班数学平均分经常位于年级前三(一共12个班级),尤其是后30%学生的平均分提升很大,屡次位于年纪第一第二,而且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学课渐渐有了兴趣,有些数学薄弱的学生成绩提升很大,这些足以说明小组合作的优势。

2.后续思考 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当讲解的题目多的时候,小组展示的时间就没有了,缺少了集中反馈,教师点评,知识的深化显得不足,所以一段时间中我又自己讲解习题,发现同样的内容时间也足够了,知识点也深入了,但是反观学生的听课状态,很明显大多数学生都在记答案,结果单元考后我们两个班成绩退步很大,原因我也清楚,我们老师的所谓讲题,只是求得自己的心安,以为题目讲过学生总做的出来,殊不知我们讲的内容学生吸收的少之又少,反观小组合作模式,有时虽然没时间点评,但是订正好的题目学生是靠自己做出来的,再次出现同类型题目时学生能够很快做出来,虽然重难点没有时间总结,中下同学没有消化吸收,但是毕竟考试难题占的比例很少,但是如何做到在小组合作中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所有题目是我接下来要研究改进的。

猜你喜欢
组员我会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当组长真不容易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我会分辨
我会玩
还是不错的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