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农产品品牌圆梦乡村振兴路

2019-04-26 01:15李剑桥王军刘以明杨立君
农业知识 2019年8期
关键词:惠民产业园现代农业

文/ 李剑桥 王军 刘以明 杨立君

近年来,惠民县高度重视发展品牌农业,将其作为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农业区域品牌——惠民原耕,推动全县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今,这个拥有原生宜农地貌、千年农耕文化的千年古城,正在打造“舌尖上的惠民”饕餮盛宴。

“惠民原耕”破壁而出

惠民是农业大县,但大而不强,如何深化农业结构性改革,如何实现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如何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破茧成蝶的难题。为此,该县提出了强化农业品牌顶层设计,“以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规划。

品牌发展要有产业基础,而土地流转是打破小农户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惠民县委、县政府积极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依托全县整建制“村改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改革,有效破解土地流转过程的中梗阻,使土地流转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和规范4条原则,调动了种植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参加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工作开展以来,土地流转总面积达3.4万公顷,土地规模化率达54.7%,成为滨州市“土地流转第一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8年,县委书记殷梅英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推动惠民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提出:“惠民农业正处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进入到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阶段,抓农产品品牌建设恰逢其时。只要把品牌做大做强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就会推动惠民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品牌强县转变。”为此,惠民县委、县政府委托浙江大学杭州芒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对该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规划设计,基于惠民平原耕作地貌、原生态的耕作环境、原滋原味的农产品,将品牌名称命名为“惠民原耕”;从惠民农业产业的优势出发,结合惠民的文化优势和消费者需求,将品牌定位为“孙子故里的安心农品”。以品牌建设引领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继“健康惠民”“古韵慢城”之后惠民的第三张金名片。

2018年3月,由惠民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出资,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了惠民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惠民原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县委、县政府委托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规划、包装、宣传、推介、培育及管理,完成“惠民原耕”文字、图案注册。

品牌的推广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而品牌的维护则重在产品质量的保障。惠民县农投公司对“惠民原耕”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了严密监管和技术指导,按照“积极培育、严格准入、质量管控、动态进退”的要求,完善品牌准入流程和标准化基地准入流程,从源头把关、过程管控,严控产品质量。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武定府酿造等14家企业90个产品纳入“惠民原耕”区域公用品牌。

市场是“惠民原耕”农特产品的最终归宿。惠民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先后到哈尔滨等地进行宣传推介,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旗下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现代农业产业园挺起脊梁

为推进全域标准化生产,培育质量统一、标准严格、管理规范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惠民县计划用两年时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位于滨州市惠民县中部,沿滨惠大道、大济路两侧布局,涉及胡集镇、麻店镇、孙武街道、皂户李镇和淄角镇5个镇办,170个自然村,总占地面积约2.5万公顷。产业园按照“立足特色园艺产业发展,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有效推进现代物流,促进现代农业科技与创业创新,因地制宜适度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形成“一核、三区、五园、一带”的空间布局。一核:即科技创新发展核。三区:即建设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区、特色园艺标准化生产区、绿色循环农业样板区。五园:即在产业园重点设置特色园艺博览园、惠民园艺产品加工产业园、鑫诚现代农业园、鲁北绿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和中国北方国际花木园。一带:即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重点建设皂户李森林特色小镇,徒骇河、沙河生态景观长廊,麻店镇休闲农旅特色小镇,胡集蘑菇特色小镇,物流供销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品牌,开展合作经营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截至目前,产业园内已落户食用菌、蔬菜、花卉苗木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家,批发市场22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18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家。食用菌、蔬菜和花卉苗木产值16.95亿元,占整个园区产值的56.5%。

惠民县以打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集中向中高端市场、大中型城市,推出一批质量高、品牌强、效益好、极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已达119个。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及新设施等现代化手段支撑下,惠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园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38%提高到65%;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面积占比从18.0%提高到40%;园内用于农业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支出从每年80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专业科技人员数量明显增加,从60人增加到200人,年均增速16.2%;技术一流、设备领先、配套齐全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格局形成。

同时,培育壮大了鑫诚农业、春生食用菌、茹园苗木、顺风牛肉、金惠种业、和美集团、菊润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00余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家,省级合作社19家,市级合作社20家。惠民香菇入选“中国好香菇”,“惠人牌”面粉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蛙声小镇·有机石磨五谷粉”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惠民县农业走出了一条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

强牌惠民惠泽万家

“惠民原耕”品牌发展将自身发展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以惠白菊、银耳、黑花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基地、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既保证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的货源,减少了中间环节,又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处于增值过程,在助农增收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民不但要富,乡村更要美。惠民县通过打造农业品牌,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努力提升蔬菜食用菌、苗木、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层次,彰显区域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多极崛起、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激发乡村内生发展活力。

目前,新建家庭农场57家,新上乡村旅游项目6个,惠及全县460个村的15万群众。同时,高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89个、示范片区48处,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5%以上。惠民的百姓,直接享用着美丽乡村带来的实惠。

惠民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出,带动了农产品企业自主品牌的壮大,为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2019年,惠民县将以厚植惠民农耕文化为着力点,以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落脚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布局,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一幅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惠民产业园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现代农业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