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05-08 08:26宋美艳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所学解决问题教学活动

宋美艳

为了顺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更为了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我都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光来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最近我拜读了温寒江老师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这本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把知识交给学生那么简单,我们更应该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景,引导他们融入情景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特定情境活动和数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的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适时的提供支架式的帮助,引导学生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慢慢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所发现的各种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讨论,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的积极热情。学生提出和发现的问题如果是合理的,应及时鼓励;如果有不足之处要正确引导并纠正,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光有一套空理论不把它应用于实践,那么永远也不知道这套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要想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那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要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尽可能的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发展。教学中教师更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实习作业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形成性评价和反思在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尤为重要的 。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教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通过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发现的源泉,是提高和改进的动力。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不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可能在反思的过程中生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和习惯,以培養认真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效的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猜你喜欢
所学解决问题教学活动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非所学
非所学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