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思想新的展现
——简评京剧 《手镜》

2019-05-15 08:11董典宝
人文天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唱词家训京剧

董典宝

京剧 《手镜》讲的是清朝 “一代诗宗”王渔阳的故事。戏曲内容以清代江南百年不遇水患为背景,以苏秋娘进京告状为线索,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世祯的家训家规为核心,通过复杂的戏剧情节与矛盾冲突,塑造了王士祯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的舞台艺术形象,凸显了王氏家族做人立世、恪守道义的高贵品格。将这一题材呈现于舞台,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良好家风,对于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

一直以来,在戏曲演出中,戏曲唱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戏曲艺术的体系构建之中,戏曲唱词也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出戏唱词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还起着传递思想、叙述故事、彰显主题的美学作用。自古以来,优秀的戏曲之所以能家喻户晓,广为人知,均和戏曲剧本中的唱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唱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曲所具有的内在的美学特征以及所蕴藏的美学研究价值,这是因为戏曲艺术是一种 “歌舞演故事”的艺术体裁。原创京剧《手镜》的唱词也是独具特色,处处充满了鲜明、生动的美学特征。京剧 《手镜》的戏曲唱词的美学特征在戏曲的涵义和戏曲表演的形式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京剧 《手镜》的唱词,非常具有文学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在这其中也透露着与时俱进的进步性。 《手镜》中的唱词在叙述故事、引导剧情发展的时候,一点都不复杂冗余,每一句唱词的运用都是恰到好处的。如果故意雕琢、粉饰唱词,忽略客观事实,一味追求唱词的典雅和通俗易懂,那么最终形成的唱词风格,必定是使观众感到俗不可耐和艰深苦涩的。所以 《手镜》中的唱词,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既让唱词显得高雅,具有年代感,又使得观众便于理解,以唱词叙事,让观众通过唱词,能够很容易的深入到剧情中去。 剧中王士桢唱到: “扬州知府上书朝廷,奏报称扬州城。”这里的 “知府” “上书” “朝廷”,都是古代特有的专有词汇,在这出描写古代故事的戏曲中,这些特有的词语,既能显示出特定的年代,给观众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又能突出一种真实感。剧种苏秋娘唱到: “将工程转手外包无人监管,贪官们雁过拔毛层层剥皮,堤坝实为豆腐渣。”这里的 “工程外包”和 “豆腐渣”,都是近代才出现的词语,把这些唱词运用到古典戏曲的演出中,在浓郁的古代氛围中,燃起一股现代的新时代的文化焰火,贴近现代生活,便于观众理解。把现代新词运用到唱词中,这部剧中还有,就不一一列举了。

原创京剧 《手镜》的唱词,大多是七字句和十字句,讲究合辙押韵。与书面语言不同,书面语言简单来说就是抒情、旁白、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手法,以白话为主,体现的是语言的优美,但是没有规律性和韵律美,平仄没有度。京剧《手镜》中,唱词句内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对,句内平声字或仄声字很少有多个连用,通常是一段曲词一韵到底,以求音韵和谐,使白话句子变成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的唱词。以四字一顿,讲究平仄,句有骈体,整散结合,符合格律化的特点。例如剧中王士祯唱到 “惊雷闪电雨倾盆,启汸夜宴未归门。先祖家规难续写,焦灼不安心愤懑”,这里的 “盆” “门” “写” “懑”,就非常具有韵律美,又例如戏尔达的唱词: “大人莫要太鲁莽,事关命案需掂量。朝野上下已定论,御旨钦书立牌坊”,这里的 “莽” “量” “论” “坊”,在音调上就非常具有美感。

用心聆听一段优美的唱词,如沐春风,如饮佳酿,会使人感到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追溯到美学的品格,其主要原因是好的唱词具有 “写意美”,不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出他们的联想 ,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写意性。剧中的伴唱词 “不求功名求心安,世人难解王渔洋”非常具有煽情的效果,情感丰富是平凡的普通人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的语言。而这些语言,温情脉脉,真诚真挚,使人动容,使人奋进,使人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了增加演出的趣味性,京剧 《手镜》中的唱词和念白,还根据地方特色和语言特色,用俚语、俗语进行表演,例如剧中一共出现了2个打更人的形象,2个打更的演员,在舞台上进行念白,但是他们的念白是地方方言,非常具有趣味性,让观众感觉非常放松。这种口语化的散白,首先有助于不同层次的观众的理解,没有格律的约束,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其次有利于增强人物性格的刻画,具有浓重的地域色彩。

二、创作植根历史的严谨性

(一)传统女性的无权力与无意识的背景

京剧 《手镜》中的女性形象是弱者,这和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相符合。剧中的苏秋娘,是为父告状的弱者;王士祯的妻子,在帮助苏秋娘的时候也得依靠自己的丈夫,在王士祯谈话的时候也需要退出房间。剧中的掌权者全都是男性,女性没有权利意识,也没有社会地位。这些内容是根据中国传统的社会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具实描写的,使得该剧具有很严谨的历史真实性。该剧注意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从女性角色反映出导演非常强调细节描写,从而加强生活场面的历史感。

(二)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

剧中多处提到了王氏家训,那就是 “清”“慎” “勤”。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王士祯用行为证明了自己在恪守王氏家训,并且结尾处也是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也暗示了只要坚定内心,不被外界所胁迫,保持一颗爱民的心,结果就一定不会差。这不光符合传统的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教化作用,在现代,这三个字也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还是依旧符合当下的道德观念和民心所向。王士祯的家训,对于今天的政治建设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舞台上王士桢家中,挂了四张竖条幅,内容是 “存道义之心,行道义之事” “友读书之人,言读书之言”“国法不可玩,人心不可伤” “孝于亲子孙孝,钦于人众人钦”。这些横幅上的内容,和 《手镜》的家训是高度一致的,起了衬托的作用,一方面暗示王士祯家是个书香门第;另一方面表明他把这些内容记在心中,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他是遵守清慎重勤的家训的。这些内容对于当下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一点都没有过时。

(三)舞美的继承与创新

戏曲舞美有着渲染角色和推动叙事发展的作用。京剧 《手镜》中的舞美,既不失传统的程式和严谨性,又有创新的现代元素的融入。首先从该剧中的服饰方面进行分析。戏曲服饰具有程式性,多为明服,即明朝制式的服装。戏曲服饰按颜色分等级,表气质,表风俗,由高到低的颜色顺序为黄、红、兰、绿、黑。该剧中的戏曲服饰严格按照传统的戏曲程式进行分类,每个人物都严格按照身份进行衣饰的装扮。剧中的男性按照官职的大小不同,分别穿戴不同颜色的服装,表现了创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该剧舞美的创新之处在于,紧跟时代潮流,把一些受现代观众欢迎的新技术、新科技运用到了舞台之上。京剧 《手镜》吸取了现代艺术、娱乐的精华,接受流行艺术的反哺,将光影特效运用到戏曲舞台之中,从视觉、听觉、剧情等方面创新融合,实现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例如该剧中,王士祯做梦的时候梦到了他的爹娘,这里就运用了光影的特效,运用这种技术,把王士祯的梦中所见所闻所说,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感受。在戏曲舞台上通过各种电子影像技术来表现场景烘托环境,这种虚幻的创作方法不仅加深了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也更加促进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

其次就是该剧中的戏曲色彩元素,戏曲舞台中的布景、道具、角色服饰、妆容等方面的美学设计元素都是很用心的,别出心裁。该剧中的场景设置非常精致,尤其是家具、字画的摆设等细节更是精益求精,色彩也都十分鲜艳,舞台美术稍微多了一些写实性的实物,但很好的把握住了一个度,在写实和写意中畅怀。

京剧 《手镜》不仅开创了以戏曲形式表现王氏家族历史故事的先河,以京剧艺术形式弘扬家风家训在国内戏剧界也是首次。该剧植根历史,以历史故事的深刻内涵,对现代社会进行启示,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多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唱词家训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唱词(外一首)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家训伴我成长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