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019-05-21 07:35田秋诗胡诗琪他福慧梁晓晖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5期
关键词:疫病指标体系跨境

田秋诗,胡诗琪,他福慧,梁晓晖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湖北武汉 430071)

跨境动物疫病(transboundary animal diseases,TADs)传播范围广,其暴发对疫情国家的邻国和贸易伙伴国都具有潜在威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物疫病持续给国际食品安全、全球养殖业和世界贸易等带来巨大挑战[1]。近年来,全球提倡“One Health”概念,更加强调动物、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倡导共同促进动物健康,维护和改良生态环境[2]。然而,跨境动物疫病大规模暴发情况时有发生,以我国为例,2018年8月初国内首发非洲猪瘟疫情,截至当年底确诊疫情已达99起,重创了我国生猪产业[3-5]。

针对传染病,国际上普遍认为,有效的评估、监视、预警系统能更快地识别疾病暴发事件,以便尽快采取预防措施来限制事件后果。李鹏等[6]对国内关于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更多地关注动物疫病在养殖场等区域的局部发生风险,仅有18.2%的研究涉及动物疫病的进口传入风险评估,且多采取情景树结构进行传入风险定量评估。我国目前重大动物疫病输入风险评估分析方法欠缺,对疫情发生风险和传播趋势评估、预测工作滞后,全球视野下的疫情及风险因素监测综合分析系统还处于起步、创新阶段。广西省和浙江省曾分别于2014年、2018年尝试实践边境口岸跨境动物疫病风险监测预警平台[7-8]。但我国边境线长,贸易国家数量较多,动物疫病来源复杂多样,不同省份、地区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广泛、及时地对我国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预警,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巨大需求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围绕跨境传入的核心环节与要素,参考并借鉴现有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研究中的优点和特色,构建一个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期望为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防控的大数据平台构建以及动物疫病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1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基础要素

广义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是指对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致病微生物及其扩散增加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和估计,评估阶段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和其他相关经营活动过程。目前的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体系多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颁布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简称《法典》)第2.1章“进口风险分析”,以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 《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年发布,2018年修订,简称《规定》)为基础准则,围绕生物、国家和商品层面的风险因素展开[6,9-11]。《法典》和《规定》主要侧重于提供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的程序框架,对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性。OIE提出的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各种动物产品、与单次进口有关的多种危害因子、每种动物疫病的特性、疫病检测和监测体系、暴露情况以及数据信息的类型和数量。在指标的评估应用方面,《法典》和《规定》例举了部分可测量的指标,但缺少对风险分析技术方法的描述和具体风险的估算,因此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全面性、完整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2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E-R分析

基于《法典》与《规定》的风险因素归类,即生物、国家和商品因素,从风险因素附着于实体的视角,通过E-R分析,尝试进行有逻辑且全面的风险因素分析。围绕动物疫病跨境传入,通过实体及相关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即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E-R)描述传入系统的概念模型。

2.1 风险来源关键环节

动物疫病输入主要是指由高风险级别的国家和地区传入到风险级别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中间过程包括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输入、人员的移动交流以及过境动物的游牧、接触和暴露等。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和贸易流动是动物疫病扩散、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12-14]。人员的移动和交流带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携带的物品以及运输载体产生的生活垃圾;过境动物游牧导致的风险主要发生在边境地区,由野生动物跨境移动与散养放牧动物混群接触而产生。依据上述分析可知,“传染源”与“跨境动作的发生”是外来动物疫病输入的必要构成要素,产地检疫或出口检疫是外来动物疫病输入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也是阻断传染源跨境的主要方式。

2.2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系统的实体属性

基于E-R分析,针对整个传入系统识别风险传入过程中的所有实体及相关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出满足系统性要求的疫情监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依据风险来源的关键环节,以传染源与跨境动作为主体展开分析。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及其产品,跨境的方式主要为贸易活动,故外来动物疫病的输入模型可以简化为动物或其产品携带病原体从一个国家出口至另一个国家,依此构建E-R模型图(图1)。

图1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的E-R模型图

该图基于主要风险因素即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输入而构建,强调检疫的核心环节,由于检疫环节与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相关,人员移动与过境动物游牧所带来的风险同样受制于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故仅以关键风险输入为主体建模。“矩形框”表示实体型,“椭圆图框”表示实体属性,“菱形框”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成因,“实心线段”旁数字表示对应关系(1∶1、1∶n 或 m∶n)。

基于E-R分析,跨境动物疫病传入系统涉及的主要实体为疫情国(即国家A),动物、动物产品及病原体(即传染源),以及输入国(即国家B),围绕实体,分析与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属性特征。针对疫情国的基本风险因素主要有:疫病流行情况/疫病监测与防控特征/畜牧业特征/养殖业特征/地理特征等;针对动物宿主的风险因素主要有:饲养方式/养殖密度/野生数量/迁徙特征等;针对病原体的风险因素有:致病性/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等,即动物疫病固有属性;针对跨境动作的基本风险因素有:出口标准/出口合法性等和进口的数量/频率/合规性等,且同等条件下,进口数量越多、非法贸易活动越频繁,理论上发生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越高。基于动物疫病跨境传播链,综合实体与属性分析,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因素可概括归纳为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包括病原体、动物宿主)与输入国传入风险。

3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现有指标汇总分析

本研究以“跨境/进口/传入/输入/进境/import/trans-boundary/exotic”+“动物疫病/animal disease(s)”+“ 风 险 评 估 /risk analysis/risk assessment”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 及 Web of Science、Elsevier数 据 库 中 2008—2018年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以含有完善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筛选条件,去重后共检索出5篇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15-19]。因收录文献较少,故结合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跨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文献(5篇)[20-24],研究梳理的代表性原则包括选取典型指标时关注了其下属指标在传入风险评估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选择一级代表指标时关注该指标的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

本研究以此10篇文献为依据,分析和梳理各个体系的构建特征和典型指标(表1),并基于E-R分析结果,按照提出的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输入国传入风险三维度,对上述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级代表指标进行合理归纳(表2)。

表1 基于10篇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文献的指标比较

(续表)

表2 依据E-R模型的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一级指标归类

3.2 新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E-R模型,动物疫病跨境传播链可概括归纳为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包括病原体、动物宿主)与输入国传入风险,并在充分考虑现有指标体系以及针对现有指标体系不足进行优化思考的基础上,将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因素分为以传入链为基础的3个维度,构建了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因素框架(图2)。

图2 基于E-R模型构建的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因素框架

基于传入风险因素框架,对文献所提及的指标进行梳理,针对部分指标体系过于笼统、难以评估、指标体系不完整、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等不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

第一,新增了反映疫情历史演进和现况进程指标、非常规跨境的风险指标等,具体表现在:①基于全面考虑跨境的风险途径,新增边境野生动物相关指标、反映边境地区接壤面积指标来表示因野生动物迁徙或边境贸易相关的风险;②在前人研究衡量疫情发生状况的模糊指标基础上,新增出口国近年发生疫情数量、疫情发生数在省级与市级的比例、以省为单位的边境疫情发生数等反映疫情历史演进和现况进程指标;③随着微生物学等基础科研的发展,新增病原体控制度指标(该指标取决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度、耐受度以及是否有专门的抗体和疫苗);④为表示跨境环节的传入风险,新引入了易感动物贸易数量和商品交易时检测阳性率指标。第二,舍弃了部分文献指标,包括:①舍弃了过于笼统的指标,例如新型禽流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人的因素;②难以评估的指标,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候鸟迁徙路线等。

以指标的代表性、数据可得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以指导在全球范围内监测重大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为目的,以“多个国家+多种疫病”为评估对象,对指标进行重新提炼,构建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由9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组成(表3)。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E-R分析,在现有跨境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基础上,基于传染源和跨境两个必要条件,以及国家、病原体、动物或动物产品等实体及属性,从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输入国传入风险3个维度分析风险因素,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了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的优点是,基于OIE风险分类因素及前人研究,通过E-R分析法,构建了动物疫病跨境传入的实体与联系图,将风险因素分类并构建了风险评估框架;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确定下级指标,在具有代表性且可测量的指标为数不多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框架。为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简洁性,在构建E-R模型图时,选择关键风险输入为主体建模。宏观来看,该指标体系的覆盖全面性可能仍有欠缺,例如涉及人的因素,仅在疫情国传出风险维度下出现,跨入环节的风险评估缺少人员流动相关指标,可能会导致对部分人兽共患病疫情风险评估不全面。

该指标体系在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设置指标赋值时,不同种类的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需对应不同的标准,例如由于动物疫病间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对国家的气象指标赋值时需依据病原体的生存温度等信息,且国家近20年不同动物疫情的发生次数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对各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开展评估与监测工作。二是指标数据包括固定值与动态值两类,例如病原体固有因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等数据是基本固定不变的,而气象指标、贸易活动指标等为不定期动态变化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继续从定量筛选与分析、指标赋值与赋权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期为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建设、动物疫病管理和决策等提供支持。

表3 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疫病指标体系跨境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