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猪病毒性疫病研究进展

2019-05-21 07:35任亚琪刘丽蓉周晓翠王帅玉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5期
关键词:板蓝根抗病毒复方

任亚琪,徐 赓,刘丽蓉,袁 媛,王 岩,周晓翠,王帅玉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2. 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沂南 276300;3.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猪病毒性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猪群疫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猪病毒病的防治以疫苗接种、抗病毒化学药物、外源性细胞因子以及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为主要手段。病毒的种属及血清型复杂,且易突变,有的病毒还会导致免疫抑制,这给疫苗研发及应用带来困难。而抗病毒西药种类很少,且毒副作用较大,易发生耐药性,临床疗效十分有限。中药治病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正邪关系,使机体各项功能恢复到平衡状态。中药在病毒性疫病的防治上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抗病毒范围广等优点,部分中药在治病的同时还能提高畜禽免疫力,促进生长。作为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中药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易获取、价格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和复方制剂被发现,且背后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正被逐一解释。加强中药保健品、免疫增强剂以及新型抗病毒中兽药的研发对防治猪病毒性疫病具有重要作用。

1 中药防治猪病毒性疫病研究状况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PRRS一旦在猪场发生流行,随后常转化为亚临床或持续感染,导致猪群产生免疫抑制,继而出现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也给疫苗免疫应答带来阻碍,因而很多研究将PRRS防控方向转移到了抗病毒中药的研发应用上。

PRRSV的体外研究一般采用Marc-145细胞系,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研究药物对PRRSV的抑制方式。胡梅等[1]首次报道黄芪多糖及连翘水提物在体外能有效抑制PRRSV的吸附及细胞内的增殖和释放,但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不明显;板蓝根水提物能同时阻断、抑制和直接杀灭PRRSV,最小有效浓度为0.488 mg/mL。冼珍琼等[2]先后研究了26种中药的体外抗PRRSV作用,发现板蓝根、黄芪、青蒿、芦根、鱼腥草、菊花和知母对PRRSV阻断、抑制及杀灭的综合作用最好,其次是连翘、穿心莲、夏枯草、麻黄和柴胡等。梅春升等[3]利用CPE观察法和MTT法在Marc-145细胞上综合评判了12种中药的安全浓度及抗PRRSV效果,发现黄芪、黄芩和板蓝根的治疗指数最高,最大安全浓度(0.002 g/mL)的千世杨能有效地杀灭PRRSV。

目前,许多研究把目光转向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旨在阐明中药的多靶点抗病毒机制并为新兽药研发奠定更多基础。孙娜[4]筛选出了具有抗PRRSV活性的化合物甘草酸二甲、苦参碱以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它们对PRRSV的抑制率远高于常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61.4%),且最大安全浓度均高于或接近利巴韦林(125 μg/mL)。邢娜[5]观察到金银花和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绿原酸和表告依春减少了PRRSV引起的细胞凋亡并且可抑制对Marc-145细胞的侵染。梁亚俊等[6]进一步研究发现,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表告依春还能增强猪肺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药活性成分复杂,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PRRSV,且不同的药材处理方式、单味药和单体化合物之间的作用效果、作用途径差异较大。不同中药通过不同途径对PRRSV的抑制效果见表1。

实际临床应用和研究以多味中药合理配伍组成复方制剂为主,一些经典方剂如“清瘟败毒散、白虎汤和增液汤”等在PRRS的防治中也体现了良好效果。毛慧慧等[7]采用板蓝根、黄芪、黄柏等清热解毒中药组成的方剂治疗人工感染高致病性PRRSV的实验猪,发现受试猪体内的病毒荷载量显著降低。蔡丙严等[8]选用野拔子、土大黄、癞蛤蟆草及苎麻根等制配成复方药液,对人工感染PRRSV的试验猪进行预防给药,发现治愈率为85.71%,而对临床自然发病猪的平均治愈率为84.38%,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易方[9]选取了抗PRRSV效果较好的淫羊藿多糖、板蓝根多糖、黄精多糖、枸杞多糖、党参多糖和黄芪多糖设计不同组方,结果发现“淫羊藿+黄精+当归+黄芪”和“淫羊藿+黄精+板蓝根+黄芪”2种组合方式的综合效果最好。刘洋[10]、袁威[11]深入研究了复方中药“猪康散”(由连翘、黄连、板蓝根、金银花、黄芪、黄柏、大黄、白芍、石膏、知母、栀子、甘草组成)对人工感染PRRSV仔猪的治疗作用,发现“猪康散”显著提高了仔猪体内的抗氧化指标,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凋亡,提高血清抗体含量及细胞因子水平,全面改善了仔猪的免疫机能,进而达到了抗PRRSV的目的。1%的“猪康散”日添加量就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严安毓[12]研究发现,在猪群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板蓝根颗粒、银黄可溶性粉和黄芪多糖粉,可降低公猪精液、母猪脐带血及新生仔猪的带毒率,改善公猪精液质量,提高新生仔猪均重及存活率,对控制PRRSV在猪群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中药通过不同途径对PRRSV的抑制效果

1.2 猪瘟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俗称“烂肠瘟”,致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

免疫接种是防治CSF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由于CSF流行趋势的改变以及各种因素造成的猪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常有发生。因此,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是防治CSF的重要手段之一。郑旭升等[13]发现,配合服用中药党参、黄芪、沙参、淫羊藿、白术、五味子和麦冬,可显著提高仔猪首免后的抗体水平及抗体在体内的留存时间。王自然等[14]利用黄芪、党参、何首乌、淫羊藿、女贞子及白术等11味中药制成免疫增强剂,发现其不仅能提高CSF兔化弱毒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还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方剂“玉屏风散”亦有此作用[15],部分中药免疫增强剂还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存活率[16]。江平康[17]研究发现,中药复方“病毒克”(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组成)能促进CSF兔化弱毒感染兔模型体温恢复正常水平,抑制病毒在肠系膜淋巴结、脾脏中的增殖。除了发现免疫接种期间配合使用中药制剂可以提高疫苗保护率之外,倪敬轩等[18]还使用人参茎叶皂苷联合硫柳汞直接作为疫苗稀释剂,结果发现猪免疫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疫苗免疫效果,且对机体毒性小,因此利用中药和中药复方研发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佐剂在养殖生产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中药除了与疫苗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外,一些报道还认为中药对温和型CSF具有较好的疗效。廖斌发等[19]使用“根瘟灵”(贯仲、二花、板蓝根、犀角等)治疗温和型CSF 228例,发现对35 kg以上早期病猪的治愈率可达97%,10 kg以下瘦弱小猪的治愈率也有75%。类似的中兽药商品制剂还有“瘟可康”(黄芪、人参、灵芝、板蓝根、当归等)[20]。

1.3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PCVD)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感染引起。PCV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因此临床上常引发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免疫接种失败等。目前,PCV2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物十分必要。

治疗PCVD的基本原则是抗病毒、缓解症状及调节并恢复免疫功能,因此一般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和益气养血等功能的中药效果较好。王克宁等[21]建立了抗PCV2药物的体外筛选研究,发现黄连提取物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363.2 μg/mL),且综合治疗指数最高;其次金银花、连翘和板蓝根对PCV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利华等[22]利用黄芪、白头翁、猪苓、鱼腥草、淫羊藿、栀子及连翘等15味中草药制成方剂“圆环康”,通过在不同猪场的大规模试验,证明了该方剂对PCVD的早期预防、早中期病程以及混合感染症状不明显病猪的平均有效率高达90%,高于西药治疗组(78%)。王成森等[23]自制方剂“稳圆健”(甘草、薄荷、桂枝、柴胡、桔梗、连翘)在多个暴发PCVD的猪场进行大群实验,发现治愈率高达95%以上,并且对继发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猪有良好疗效。中药与抗生素联合运用治疗PCV2和细菌混合感染的效果优于常规“干扰素+抗生素”治疗[24]。

PCV2给猪群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免疫抑制,而中草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上有极大优势。使用益气健脾、祛寒解表的中药方剂,可明显提高PCV2抗体阳性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及体重,并且改善CSF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能力。在PCV2灭活疫苗接种前,分别注射黄芪、板蓝根及补骨脂,结果均提高了受试猪体内的抗体水平,降低了攻毒后的死亡率[25]。武彩红等[26]报道,在PCV2疫苗接种前后分别灌服野黄芩苷、苦参碱和黄芪多糖溶液,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了血清抗体水平、CD4+含量、CD4+/CD8+含量以及血清IL-2和IFN-γ的水平,说明3种中药对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其中野黄芩苷效果最好。

1.4 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疫病一般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以及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感染引起,并且临床症状相似,引起哺乳仔猪呕吐、严重腹泻,日龄越小危害越大。

TGEV可感染猪的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小肠吸收功能,导致病猪严重腹泻脱水,临床上主要以免疫接种、对症治疗和抗继发感染进行防治。中医治疗一般以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涩肠止泻的药材为主,并辅以补中益气药调节免疫机能。姜成刚[27]在体外研究中发现,板蓝根、鱼腥草和败酱草抗TGEV吸附、直接杀灭及抑制复制的综合效果均较好,“鱼腥草+败酱草”联合使用效果最优,强于3味药单独使用。有研究表明,大黄、重楼及金钱草在体外有直接杀灭TGEV的作用,而黄芪、黄芩能抑制TGEV的吸附[28]。在随后的中药活性成分抗TGEV研究中,相继发现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马豆素、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酚及丹皮酚均对TGE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黄芩苷和咖啡酸的效果最强,黄芩苷对TGEV的杀灭作用甚至达到了100%;然而所有药物对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阻断作用均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9-30]。王雪飞[31]利用党参、茯苓、白术、黄连、白头翁和熟附子等二十几味中药配伍成“复方参术汤、复方连翁汤和复方参附汤”,发现3种复方均能抑制PGEV对猪小肠粘膜上皮细胞(SIEC)的吸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能调节一系列凋亡蛋白及周期蛋白的表达,有效减少TGEV诱导的SIEC凋亡;此外,还能抑制TGEV受体蛋白pAPN的表达,阻断病毒吸附;提高抗病毒因子INF-α、促炎因子TNF-α以及抗原识别蛋白TLR3的转录水平,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及蛋白合成。

PEDV是引起仔猪严重腹泻的另一重要病原。陈兵[32]通过建立动物腹泻模型,在“葛根芩连汤、理中汤”的基础上加减筛选出可防治PED的自拟中药复方“健脾止泻散”(葛根、黄岑、黄连、党参、茯苓、炒白术、焦柯子、泽泻、干姜、甘草),使用该方剂结合蒙脱石散治疗PED,与“干扰素+蒙脱石散”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对28~30日龄的保育猪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对3~5日龄仔猪疗效不显著;使用“二苓平胃散”根据临床证候合理加减,对PED也有良好疗效[33]。刘衍芬等[34]使用穿心莲、无花果、大青叶、马齿苋及黄芪等组成复方,在帮助人工感染PED的仔猪恢复食欲、减少体重流失方面疗效显著。“五苓散”具有温阳化气和行湿利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五苓散”能抗病毒,调节肠道渗透压并改善胃肠蠕动,在PED的防治上有确切疗效[35]。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病猪掉膘现象,使其康复更快且不易复发;可有效抵抗PEDV带来的肠黏膜上皮损伤,调节多种酶的活性,减少IL-1而提高IL-10水平,减轻炎症反应[36]。相对而言猪轮状病毒病症状较轻,该病毒也可与其他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临床上可根据具体证候辨证施治,必要时联合西药共同治疗。

1.5 猪流感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引起的一种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根除。同时,猪是唯一能同时感染禽、人、猪流感病毒的动物,可导致重组病毒株的出现。因此,SI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但由于SIV的频繁变异以及对西药的耐药,对其防治一直是养殖业的重点、难点。

多项体外研究利用犬肾细胞株(MDCK细胞)建立SIV感染模型,筛选出柴胡、蒲公英、穿心莲、苦参、黄柏、地丁、大青叶、茵陈、野菊花、黄芩、白头翁、连翘、细辛、山银花、金银花、苍术、贯众、青蒿、艾叶及丁香叶等具有抗SIV活性的中药,其中以黄芩、山根、青蒿艾叶和苦参水煎液的综合效果最好[37-38]。在鸡胚水平上,徐振娜等[39]先后证明桂枝、麻黄和赤芍抗SIV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大青叶的活性提取物4(3H)喹唑酮在安全浓度范围内能有效阻断SIV的吸附及在细胞内的增殖[40]。在小鼠感染SIV模型中,板蓝根多糖、丁香叶乙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滴度以及病变程度,并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SIV带来的炎症损伤[41-42]。也有研究表明,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和淡豆豉制成的复方制剂可降低H9N2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减轻实验小鼠肺部病变程度,提高胸腺指数。

SIV的血清多样性及高度变异性使得疫苗常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力,而中药具有耐药性低、安全性高、广谱抗病毒且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在积极研发新型疫苗的同时,开发应用有效的中兽药,对SI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1.6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通常造成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哺乳仔猪腹泻、出现神经症状,初生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目前,一些体外研究已证实,中药成分在PR防治上具有一定潜力。杨天宁[43]研究发现,含有野菊花、射干的小鼠血清对PRV感染PK-15细胞的保护力较好,能从阻断病毒吸附、抑制增殖及直接杀灭3个方面发挥抗PRV作用。张鹏宇[44]报道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联合应用时对PRV的抑制率高于单独作用,配合干扰素则可使抑制率高达70.26%,说明合理的联合用药在减少用药量、降低药物毒性的同时,还能提高疗效。此外,山药多糖和牛膝多糖对PRV有显著的阻断作用[45],千世杨对PRV有杀灭作用,蟾酥抗PRV的综合作用也较强[46],以蟾酥为主要成分的中药“炎康注射液”在鸡胚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抗PRV效果[47]。当前,还需要更多的动物模型研究及临床试验来证实中药对PR的具体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2 讨论

猪病毒性疫病传染性强,且病毒变异频繁,因而新型疫苗的研发速度很难跟上,加之受抗病毒西药种类及耐药性限制,使得疫病防治更加困难。因此,抗病毒中药的研发被寄予了厚望。目前,已有大量的中药材被证实具有抗病毒活性,在PRRS、CSF、PCVD、SI、TGVE、PED、PR 等疫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均有较好的效果(表2)。此外,在中药经典方剂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及配伍原则进行合理加减,使其更符合不断变化的疫病特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一般包括直接杀灭病毒、阻断病毒吸附和进入细胞、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及释放以及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等。中兽医对疫病的防治往往是以“祛邪扶正”为原则,这恰恰体现了对病原体的驱除以及对机体本身功能的调节恢复作用。大量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中药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来发挥抗病毒作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使其能够通过多个途径抑制病毒侵袭,如板蓝根、鱼腥草、黄芪、青蒿、夏枯草、菊花、穿心莲、连翘、芦根、柴胡、金银花、苦参、大青叶蒲公英及射干等中药,在直接杀灭病毒、阻断病毒吸附和抑制增殖上均有明显的效果。一般此类能够直接抗病毒的中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这些作用可能与中药破坏了病毒表面抗原或核酸结构,下调细胞膜上病毒受体蛋白,调节酶活性阻止细胞内吞作用以及抑制病毒早期蛋白合成等机制有关。中药的间接抗病毒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宿主细胞的保护,抑制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此功能的中药包括黄芪、茯苓、山药、白术、甘草、人参、灵芝、淫羊藿、白芍及补骨脂等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的补虚药。该类药能多方面提高猪只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增强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轻炎症损伤,与疫苗配合使用时,可有效提高免疫保护率。

表2 防治猪病毒性疫病的有效中药/复方/中兽药制剂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目前对中药药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导致难以标准化并走向国际。因此,在依托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深入探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同时加强对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开发,做到单一性、层次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辩证统一,才能使更多的抗病毒中药得到认可。

猜你喜欢
板蓝根抗病毒复方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