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联合烫疗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19-05-23 02:04韦新宁韦仁智黄小美伏春华韦炳相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川芎嗪二聚体丹参

韦新宁,韦仁智,黄小美,伏春华,韦炳相

(广西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非正常的凝结,好发于接受骨科大手术的患者[1],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0%~60%[2]。DVT发生后,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多数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国内医师及学者对DVT愈加重视,并发布了一系列DVT诊治指南,但指南的内容着重于DVT的诊治,较少提及预防[4]。低分子钙素类药物是一种使用方便且疗效确切的首选预防DVT药物,但时有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中医中药在预防DVT方面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价廉等优势,受到人们的认可。中药烫疗是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较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循环等作用。本研究观察比较髋关节术后利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中药烫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参考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60例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心、脑、肾等严重脏器损伤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和术前下肢存在DVT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4.1±15.6)岁;其中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颈骨折1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2.3±14.2)岁;其中股骨头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1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

入选病人均由科室主任带领同一组骨科医师进行手术,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中及术后采用相同的处理措施。术后统一放置位置、口径相同引流管,术后48小时拔出。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13)min, 术 中 出血量(345±105)mL,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17)min,术中出血量(360±121)mL。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术后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省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48,规格:5 mL)5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0 gtt/min,qd;瑶药烫疗包(来宾市中医医院制剂室,方药组成:艾叶20 g,豨莶草40 g,防风20 g,秦艽16 g,细辛8 g,五色花20 g,柠檬桉叶18 g,黄荆叶50 g)烫疗患肢大腿及小腿,烫疗15分钟,每次使用2个烫疗包,bid。连续治疗14天。

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706,规格:0.4 mL∶4 000 IU)0.4 mL皮下注射,qd。连续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①血小板计数:术前及术后1、3、7、14天,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

②凝血三项:术前及术后1、3、7、14天,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交由检验科按凝血功能标准化操作方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③引流管引流量:

术后保持手术切口引流管通畅,记录24小时引流量,计算术后总引流量,当引流量小于50 mL方可拔管。④DVT发生例数:两组术后第3、14天及出院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指数、皮肤瘀斑及组织张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发生DVT的例数。若出现下肢DVT,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转科或转院治疗。下肢DVT诊断标准[5]为:下肢胀痛或剧痛,患肢皮肤暗红色,肤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小腿或股三角区明显压痛;Homans征阳性;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高于正常;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计数

两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高于术前、术后第1、3、14天,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2.2 凝血指标

术后1、3、7天两组PT、APTT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术后1、3、7天两组D-二聚体高于术前,且术后7天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14天两组PT、APTT、D-二聚体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引流量

术后治疗组切口引流量为(220.20±45.60)mL,对照组为(230.20±20.50)mL,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静脉彩超及DVT发生率

两组术后3、14天及出院后4周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均未发现下肢DVT。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治疗手段,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患者也逐年升高。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黏及静脉管壁异常是形成DVT的主要原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作为DVT形成的重要因素,在DVT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6]。

目前在DVT预防方面,国内外学者公认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是使用方便且疗效确切的首选药物,但是有过敏、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可能引起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神经[7],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2]。中医药可预防DVT的发生,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8],但是缺乏标准化DVT防治方案。

中医将DVT归类到“肿胀”、“脉痹”、“瘀血流注”等范畴,《黄帝内经》有云:“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现代中医认为DVT属“股肿”范畴[9],主要是由创伤、手术等致久坐久卧,引起气机不利,导致血行不畅,日久易瘀,瘀血阻于脉络[10];或由脉道瘀滞而致脉道受阻所致[1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参、川芎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确切的抗凝效果[12]。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通达全身;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肿、养血安神之功效。二者联合使用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适用于外伤及骨科术后气滞血瘀证型。瑶医药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在长期与岭南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中总结出的一套有效的防病、治病经验,其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来宾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老一辈工作者在使用传统经典中医药方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了独具特色的瑶药,制成烫疗药方瑶药烫疗包,加热后对患者患肢进行烫熨治疗,不但可减轻肿胀疼痛,还利用烫疗包能较长时间聚热特点,通过热敷热效应和瑶药的特殊药效共同作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凝聚。配合丹参川芎注射液可加强疏通脉络、行气祛瘀、止痛之功。

D-二聚体是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之一,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通过测定血D-二聚体含量可以判断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3、7天D-二聚体、PT、APTT指标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两组血小板计数第7天较术前明显增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说明两组术后1周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对照组更为明显。经14天用药后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出院后4周复查下肢静脉彩超,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瑶药烫疗包烫疗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均能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解除血液淤滞、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DVT发生风险。

本研究通过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瑶药烫疗包烫疗患肢,可有效预防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价格低廉、安全性高,极大丰富了预防DVT中医药体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但本研究病历有限,尚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川芎嗪二聚体丹参
川芎嗪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