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2019-05-23 02:04孟冰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尿激酶脑血管病缺血性

孟冰辉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舞钢4625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该病发作急速,病情变化快,若没有及时有效地治疗易产生严重后遗症,增加死亡风险。临床治疗应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以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尿激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溶栓药物[2],但是对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疗法逐渐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养血清脑颗粒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作用。我院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4.37±9.31)岁。治疗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4.05±9.0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治疗距疾病发作时间<6 h;③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协议。

1.1.2 排除标准 ①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存在脑血管出血症状者;③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者;④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神经功能者;⑤对本试验用药过敏或近期应用过试验药物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83)溶栓,剂量:发作时间≤3 h为100万U/次,>3 h为150万U/次,同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后静脉滴注,0.5~2 h内完成滴注。溶栓后24 h,应用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营养支持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60082)联合尿激酶治疗,养血清脑颗粒口服剂量为4 g,tid,尿激酶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溶栓后24 h,应用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营养支持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5日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内皮素(Endothelin-1,ET-1)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凝血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1 000 r/min离心10 min,分取血浆,采用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深圳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CA-54)测定APTT、TT、PT及FIB水平。

神经功能缺损测定: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价,该量表共15项,分值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低。

疗效判断标准:基本痊愈:NIHSS分值降低超过91%,病残等级为0级;显著有效:NIHSS分值降低46%~90%,病残等级为1~3级;有效:NIHSS分值降低18%~45%;无效:NIHSS分值降低不足18%或分值升高。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与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TT、FIB和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FIB和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气血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良导致气血运行阻滞,中气上逆而发病[4]。治疗应以补充气血、活血化瘀为主。养血清脑颗粒为中药制剂,包含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等。其中当归、川芎能补血活血、行气通络,白芍能平肝、理气、止痛,熟地黄能补肝肾、调和气血,决明子、夏枯草和珍珠母能平肝、镇静、安神,诸药共用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同代谢水平、凝血功能有关,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会增加血黏度,导致组织缺血;ET-1代谢水平能调节机体血管张力,促进血管收缩,研究表明该物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织缺氧状态时会加速合成[5],因此本研究以凝血四项和ET-1水平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IB、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尿激酶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养血清脑颗粒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痉挛症状,提高脑组织的血氧水平,促进血管平滑肌的扩张,改善血管灌注,阻碍神经元的损伤或凋亡,从而改善患者因缺氧产生的头晕头痛症状和神经退化。另外,养血清脑颗粒中的延胡索乙素可作用于NO/cGMP信号途径,降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保护神经功能;蒽醌类成分可调节动脉血管的硬化,调控血脂水平,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性。药理学研究发现养血清脑颗粒能调控脑组织的微循环,提高血流水平,改善大鼠的缺血症状,调控脑组织血液供给,促进脑损伤后大鼠的轴突再生[6,7]。早期尿激酶溶栓能活化患者体内的纤溶酶,促使栓塞血管中的血栓及时分解,避免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持续性损伤[8]。两者联合应用即可在早期溶解血栓,保护神经元,又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持续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同时从局部溶栓和整体气血两方面治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尿激酶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地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尿激酶脑血管病缺血性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