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分析
——以2008—2017年SSCI收录文献为例

2019-05-24 06:29
图书馆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福建省文献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科研国际化程度则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必然选择。只有增加高校的国际化科研成果,才能使我国高校与世界接轨,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在社会科学领域,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formation)创办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的社会科学文献大型检索工具,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其收录的文献内容包括人类学、经济、历史、地理等55个领域,基本覆盖了社会科学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因其囊括了社会科学各学科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被认为是当前国际社会科学领域最权威的计量工具。虽然国内学术界对是否应将SSCI等国际检索工具作为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仍存异议,但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反映事实真相的科学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所以,我国在把握好本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度的同时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借鉴、学习国际学术研究规范,加快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步伐,通过提高我国学者社会科学论文的引证率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显示度,让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省份,福建省近年来正努力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加快高校科研国际化的进程。截止201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教育厅根据社会认可度、教学实力及科研贡献,先后确立了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和闽江学院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对区域教育以及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福建高等教育的领军团体,能够促进福建省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另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武连书2017福建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这些高校也雄踞榜单前12名。有鉴于此,本文以这12所重点建设高校2008—2017年被SSCI核心合集收录的文献为案例,分析其论文数量类型和年代分布、产出分布及影响力、合作情况、作者、来源期刊、学科主题以及关键词,揭示了福建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展现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服务。

1 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SCI引文索引数据库,通过地址字段检索,排除各种误拼,进行数据清洗之后,最终将检索词定位为:xiamen univ OR fuzhou university OR fujian normal univ OR fujian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OR huaqiao university OR jimei univ OR fujian med univ OR fujian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OR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OR fujian univ technol OR xiamen univ technol OR minjiang univ,共检索到1 889条记录,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24日。

2 结果分析

2.1 论文数量类型及年代分布分析

2008—2017年,福建省12所重点建设高校共有 1 889 篇文献被SSCI收录,其中期刊论文 1 644 篇,占87.03%;书评111篇,占5.88%;评论76篇,占4.02%;会议摘要39篇,占2.06%;会议论文26篇,占1.38%;编辑资料13篇,占0.69%;校正4篇,占0.21%;书信1篇,占0.05%;再版资料1篇,占0.05%。从语种来看,收入的文献中英文 1 885 篇,占99.788%;中文3篇,占0.159%;西班牙语1篇,占0.053%;英语占绝大多数。各年间发文量分别为2008年29篇,2009年63篇,2010年64篇,2011年105篇,2012年130篇,2013年158篇,2014年185篇,2015年283篇,2016年345篇,2017年527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7年是2008年的18.17倍(如图1所示)。

图1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分布图

2.2 论文产出分布及影响力分析

如表1所示,根据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总量可以将12所高校大致划分为4个梯队。

(1)第一梯队:厦门大学近10年被收录的文献最多,占总收录的66.33%,超过其他11所高校的总和。作为全省唯一的部属985高校,其在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无法撼动。

(2)第二梯队: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近10年被收录的文献都在100篇以上,分别占总收录的7.68%、6.62%和6.14%。

(3)第三梯队:闽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近10年被收录的文献分布在60—100篇区间,分别占总收录的5.08%、5.03%和3.44%。

(4)第四梯队: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和福建工程学院近10年被收录的文献分布在10—40篇区间,分别占总收录的1.96%、1.80%、1.32%、0.95%和0.85%。

此外,表1还显示出近10年福建省各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的被引频次状况。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为139次,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重点实验室的高坤山,2012年7月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发表。被引频次是衡量一篇论文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数值越大,价值就越高。《科学评论索引(ISR)》认为,如果一篇理论性的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达到50次,便可视为所属学科的经典论著;而有关一种继承性研究而连续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达10次,其总学术价值相当于专著。总体而言,除去个别高校,福建省各重点建设高校SSCI收录文献的被引总数和频次均不高,表明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整体显示度偏低。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闽江学院,该校不仅在发文数上排名第五,赶超了众多老牌省属高校,其平均被引次数22.28次,被引10次及以上篇数占比69.79%,一举超越了厦门大学。作为一所2002年才成立且2017年才入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的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不易,值得其他兄弟院校学习。

表1 2008—2017年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被引频次统计表(2008年1月1日—2018年3月24日)

2.3 论文合作情况分析

2.3.1 机构合作分析。科研合作是衡量高校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的重要指标。除去相互间的合作,福建省12所重点建设高校2008—2017年有 1 388 个SSCI收录文献合作机构,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最多(75篇),其次为香港中文大学(49篇)和香港城市大学(34篇)。排名前10的合作机构如表2所示。

表2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前10位合作机构统计表

2.3.2 国家/地区合作分析。如表3所示,从国家/地区层面看,与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合作最多的是美国(395篇),其次为台湾地区(134篇)和英格兰(82篇)。图2则表明,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与国际社会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除了在2014年有小幅回落以外,整体而言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表3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前10位合作国家/地区统计表

图2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前10位合作国家/地区论文年度分布图

2.4 论文作者分析

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群体的状况集中体现了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某一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这些作者的研究,可以把握学科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其管理、组织、协调和引导都有积极意义。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SSCI收录文献的参与作者共 3 815 名,排名前10的作者如表4所示。其中最高产的作者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林伯强(183篇),其次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应明(37篇)和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陈锴(33篇)。这些作者大多具备博士学位和海外求学经历,身为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其中林伯强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技术经济研究,王应明主要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陈锴主要从事国际安全与国际关系研究。这些高产学者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表4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前10位作者统计表

2.5 论文来源期刊分析

论文来源期刊的统计有助于了解、确定该领域科研成果发表的主要途径,而某期刊的影响因子指该刊2年内发表的文献在统计当年的平均被引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刊载文献的被引用率就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分布于701种期刊中,平均每种期刊刊载2.69篇。录用数量最多的刊物是ENERGY POLICY(72篇),影响因子为4.14,其次是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52篇),影响因子为5.71,第三位是SUSTAINABILITY(46篇),影响因子为1.79。收录数量排名前10的期刊及期刊影响因子如表5所示。这10种刊物全部为国外刊物,分别在英国、瑞士和美国出版,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经济等学科,其中能源领域刊物的影响因子要显著高于其他学科。图3表明,2008—2010年,这10种刊物只有零星的刊文量;2011—2013年间,刊文量明显增多,但起伏较大;2014—2017年间,刊文量呈井喷式增长。

表5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来源期刊及影响因子统计表

2.6 论文学科主题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划定的学科类别,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2017年被SSCI收录文献共包含155种主题,排名前10的主题如表6所示。其中经济学文献最多(458篇),其次是环境科学(238篇),第三位是环境研究(182篇)。此外,图4统计分析了排名前10各学科的年代分布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2010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在各个学科的增长缓慢而不均衡,其中较活跃的学科有经济、环境科学、环境研究、能源燃料、管理、商业和商业金融等;2011—2017年,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环境研究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绿色可持续科技异军突起,其他学科则稳中有进,增势趋缓。

表6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主题类别统计表

图3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来源期刊论文年度分布图

图4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学科领域论文年度分布图

2.7 论文关键词分析

科研论文的关键词是论文内容的提示符,也是作者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提炼。它主要来自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关键词的高频出现表明学术共同体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表7是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2.R2对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2017年被SSCI收录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名前30的关键词统计分析。图5为243个节点和1031个连线的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从中可以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为中国(China)、模型(model)和性能(performance),分别出现了249次、218次和107次。而中心性(centrality)是另外一个反映关键词重要性的指标。它虽与出现频次不完全一一对应,却能表明某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的紧密度,数值越高说明其影响力越大。表8展现了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中心度排名前30的关键词。从中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福建省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热点有时间序列、挥发性、行列式、生活质量、单位根检验、企业绩效、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共整合、城市化等。

表7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高频关键词详情表

图5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高频关键词主题图谱表8 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中心度排名前30的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关键词中心度序号关键词中心度1China0.178efficiency0.102country0.149policy0.103time series0.1410growth0.094volatility0.1411behavior0.085determinant0.1212perception0.086quality of life0.1213risk0.087model0.1114unit root test0.08

续表

8

序号关键词中心度序号关键词中心度15firm performance0.0723cointegration0.0516health0.0724dynamics0.0517impact0.0725management0.0518satisfaction0.0726price0.0519trend0.0727return0.0520United States0.0728scale0.0521consumption0.0629unit root0.0522CO2 emission0.0530urbanization0.0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无论是立足科研国际化的角度,还是出于对科研绩效管理科学化的考虑,将SSCI引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008—2017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的文献尽管绝对数量不高,但发文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定量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在收录的 1 889 篇文献中,期刊论文共 1 644 篇,占87.03%,语种绝大部分为英语;

(2)12所重点建设高校被SSCI收录文献产出分布及影响力差异极大。厦门大学在发文数量上一家独大,占总收录的66.33%,闽江学院则在平均被引次数和被引10次及以上篇数百分比这两项指标上脱颖而出,分别达到22.28%和69.79%;

(3)收录文献合作机构中,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占据前三位;从国家/地区层面看,合作最多的是美国、台湾地区和英格兰;

(4)收录文献的参与作者中,最高产的3位分别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林伯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应明和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陈锴;

(5)收录文献分布于701种来源期刊中,全部为国外刊物,分别在英国、瑞士和美国出版,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经济等学科,其中能源领域刊物的影响因子要显著高于其他学科;

(6)收录文献共包含155种主题,排名前三位的是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环境研究。其中较活跃的学科有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研究和绿色可持续科技等;

(7)收录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为中国(China)、模型(model)和性能(performance),主要研究热点有时间序列、挥发性、行列式、生活质量、单位根检验、企业绩效、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共整合、城市化等。

3.2 建议

通过对2008—2017年被SSCI收录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产出不断增加,其科研国际化水平正逐年提高。但与其他科研大省相比,福建省社会科学国际化文献的产出总量仍然偏低,涉及的作者面和专业面仍然偏窄。为了把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早日建设成为海西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对外、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基地,推动本省社会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层面: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力度,增加各类型、层级的基金资助项目,拓展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同时,倡导社会力量来支持社会科学研究,努力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还可以通过政府间合作推动国际基金对社科研究的支持。尤其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促进福建省高校和台湾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

(2)学校层面:各高校应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员的国际化意识,鼓励他们实时关注该领域科研的最新动态,并制定相应政策,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对高影响因子SSCI论文的奖励额度。同时,应建设有效的国际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前来讲学,还可以通过创办英文学术刊物的方式提高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应充分发挥各高校图书馆的情报分析功能,方便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SSCI核心刊物情况,为他们投稿提供翔实准确的指导,还应对SSCI收录文献进行长期追踪与统计,分析各高校在相关领域影响力的消长,为学校相关部门的科研决策提供依据。

(3)科研人员层面:各高校科研人员应努力培养自身的学术国际化眼光和素养,提高外文尤其是英文水平,加强和学术先进国家、地区学者的国际合作,提高自身论文的质量,努力在相关学科的学术范式上与国际接轨。

当然,在大力推动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警惕唯西方学术评价霸权马首是瞻而放弃学术自主性的做法,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社科领域坚持符合本国国情的学术评价标准,严防学术自我殖民化倾向。同时,我们更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某些心术不正的学者重金求购SSCI期刊文章的学术不端行为,加大排查和惩戒力度,净化学术环境,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福建省文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