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

2019-05-30 09:07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鹏瑶
农业知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搬迁户生计易地

文/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鹏瑶

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措施之一。自2016以来,国家逐步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方略,到目前累积搬迁贫困群众680多万人。然而,由于农户自身原因,加之外界影响因素,暂时脱贫不等于永久脱贫,部分脱贫农户仍有再度复贫的可能,不能实现所期望的“可持续生计”。

英国国际发展署 (DFID) 在分析可持续生计时,将影响因素分为五大资本,分别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人力资本作为不同于物质资本的“活资本”,是影响一个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维持家庭生计稳定,促进生活水平提高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研究人力资本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方面的影响,进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

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中,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主要有3个,英国国际发展署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美国援外合作组织提出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途径。目前,我国对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的治理与旅游地区的发展。刘伟等(2019)通过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评估移民的生计可持续性及影响因素,以陕南安康市为例具体说明了当地恢复力的情况;李云新等(2019)通过研究资本下乡对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的影响,探索出具体的结构实现方式和制度转变模式;王富珍等(2019)以湖南省山区贫困县安化县为例,具体阐明了脱贫稳定性的在可持续生计角度的意义,以及影响生计可持续的因素与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路径;胡晗(2018)以陕西省为例,研究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刘自强等(2017)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居住特点,分析其生计特征,根据可持续生计的框架,探索出适合的转型机制;袁梁等(2017)运用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补偿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影响;何仁伟等(2017)以四川凉山为例,具体说明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精准扶贫分析方面的应用;陈佳等(2017)以三种乡村旅游代表地区为例,详细说明了旅游开发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朱建军等(2016)通过测量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分析了农地转出户生计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伍艳(2016)通过调查发现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决定了其生计策略的选择。

人力资本作为是英国国际发展署 (DFID) 的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中五大资本之一,国内外对其研究也一直在继续。马文武(2019)根据人力资本作用的异质性,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减贫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的作用使得农村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了2个百分点;杨晶等(2019)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村人口收入不平均的影响方式;秦天如等(2019)通过对多种指标度量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区域人力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质量差异大于数量差异;毛其淋(2019)采用倍差法,评估了人力资本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并就此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李河等(2019)通过构建模型,测算人力资本与农民保护土地质量的关系,研究表面,两者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李平等(2018)通过研究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之间的显著关系,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对当地人均GDP的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倪超(2016)以65个国家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杨上广等(2006)通过对长三角人力资本的研究,了解我国人力资本的基本状况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对于脱贫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和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起步较晚,对于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户这一特殊群体的可持续生计研究还比较匮乏,对其中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也很是薄弱。

理论研究

人力资本是在经济市场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方式,以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形式体现的劳动者的价值。作为可持续生计框架中五大资本之一,人力资本一方面有更大的增值可能性,可以更好的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作为无形资本,具有创新性,无限性,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生计水平的快速稳定发展。

在研究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时,研究的是一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此时通常用一个家庭中成员的劳动人数占比、受教育情况、健康程度来衡量一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情况,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特殊情况,是否参加过技能指导也是重要的因素。

1.劳动力占比。劳动力是指蕴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的统称,不包括儿童、老年人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家庭劳动力占比是指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在一个家庭中,劳动力占比越大,劳动能力越强,可以更好的弥补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不足,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劳动力占比越高出非劳动占比越小,家庭负担则相对较小,对于刚刚脱离贫困的搬迁户门来说,较小的生计压力更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可持续生计。

(1)受教育程度。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是可以无限促进人发展潜力的一种人力投资,调查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与该受教育个体的收入呈严格正相关。由于搬迁户们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大部分搬迁户在搬迁前都选择在家务农,搬迁后耕地减少,部分居民选择外出务农,此时,学历更高的居民更容易受到青睐,得到得体的工作,这一方面增强了搬迁户们金融资本的积累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致富信心,生计压力减少。同时,学历越高的居民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更为彻底,可以从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提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生计水平。另外,学历高的居民会更加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会给后代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支持他们的学业发展,帮助他们获得高学历,以此得到良性循环。

(2)健康水平。健康是一切资本的基础,更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状况,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庭其他成员的生计压力,促进家庭的幸福,提高生活生产的发展能力。在搬迁户家庭中,若存在重大疾病患者,则由于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再加上缺少政策保障,基本上难以实现可持续生计,再度扶贫的可能性极大。

战场就是一个绞肉机,上了战场,活生生的人都变成了机器里的肉馅。拿枪的士兵在相互绞杀,这个时候,生命变得非常脆弱,一颗子弹,或者一枚弹片,瞬间就剥夺了一个人的生命。

(3)技能指导。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搬迁后,由于耕地减少,搬迁户们不得不外出务工,由于学历普遍不高,缺乏职业竞争力,很难获得理想的职业。适当的职业培训一方面是提升搬迁户们自身能力的最有效做直接的方法,可以增加搬迁户们的就业机会,获得更理想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对搬迁户们进行特殊职业的技能培训,可以弥补社会发展中特殊职位空缺的现象,促进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2.案例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重庆市酉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积极推进落实相关政策,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自2016年来,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帮扶政策,实现65个贫困村、63403人脱贫。

人力资本作为酉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重要的生计资本之一,在影响搬迁户生计可持续性方面有重要意义。调查情况显示,脱贫户家庭平均人口为5.38人,平均劳动力人口为2.62人,占平均人口的48.70%;酉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文化水平的脱贫户最多,占46.55%,其次是小学文化水平,占33.45%,未上过学、高中、大专及以上人数分别占9.82%、6.18%、3.27%;脱贫户认为当地义务教育情况在一般以上的占79.20%,认为不好的占1.09%。反映出较好的义务教育水平。

在搬迁前绝大多数移民以传统的农业或者种植业为主,受天气情况、土壤状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收入极度不稳定,搬迁后由于脱贫户的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指导不到位,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工作,大部分农户依旧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计的可持续性。再加上家中人口负担大,劳动人口比重较小,脱贫户们往往感到较大的生计压力。

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生计可持续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活资本”,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学历较低,且缺乏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在加上家庭劳动人口比重较大,若存在重大疾病患者,生计压力往往较大,在此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可持续生计。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提供教育优惠教育奖励。易地扶贫搬迁户们由于学历较低,就业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应当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确保其后代完成素质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保证搬迁户后代的生产能力。一方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科普讲座,宣传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搬迁户们对后代培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对未受到素质教育的适龄儿童进行及时家访,了解其家庭难处,提供及时的劝说与帮助。同时,增大搬迁脱贫户后代的教育优惠,实行教育奖励等措施。

2.开展特殊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搬迁脱贫户们的职业竞争能力,获得更为理想的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需要特殊技能的职业成为了稀缺职业,这些职业往往需要特别的技能,但又是生活生产所必须的。开展这类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既是给脱贫户一个就业的机会,也是弥补职业空缺的手段。鼓励搬迁户们创业,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持,提高搬迁户的创收能力。

3.促进农村保险发展,增强医保普及度。随着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医疗问题的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农村,由于生活条件较为健康,卫生条件不理想,不重视健康等问题,患重疾的概率较大。由于重大疾病所需动用的医疗条件较高,费用往往较高,单靠医保往往难以治疗。重疾险是重大疾病为保险对象的一种保险,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经济困难。积极宣传农村保险的重大作用,对重疾高危人群及时投保,减少未来的生计压力。

4.积极开展志愿活动,疏导心理压力。积极发展非正式组织的重要作用,开展适当的志愿活动,对搬迁户们实行一对一对的经济上的帮扶与心理上的关怀。组织联谊活动与经验交流活动,提供娱乐活动,减少搬迁户的生计压力,提升致富信心。开展专业的心理疏导,减少搬迁户的心理压力,帮助搬迁户适应搬入地的生活。

猜你喜欢
搬迁户生计易地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BY THE SEA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