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高考写作命题基本特征与展望

2019-05-30 03:16贺卫东
语文建设·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世纪高考作文命题

贺卫东

高考作文是我国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因其分值高,言说空间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教育的内涵、意义与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学习评价内容与形式。梳理新世纪高考作文命题取向和特征,意义在于为提升高考测试信度和效度积累经验,同时也为当前语文教学提供方向和实践策略。

价值立场决定命题形式,我国主流写作一直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等思想道德教化功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作文命题重在体现思想性,实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成员”目标。因此1951年到1965年,我国高考写作命题倾向于写作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如1953年的“我所认识的一个革命干部”,1965年的“写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这些作文题目均是定题的形式出现,反映了写作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1977年恢复高考到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导下,作文命题逐步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如1978年的高考作文缩写《速度是一个政治问题》还略显谨慎,经过三年的改革,1980年的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开启了话题材料作文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高考写作命题以材料作文为主,联系生活,不断拓宽考生思路,引导语文教学思考时代主题,如1990年高考作文“带刺的玫瑰花”,让考生辩证地思考改革开放的利弊问题。从20世纪新中国的高考命题轨迹看,写作价值立场从抒发集体意识向个体意识表达性写作方向演化。

21世纪初以来,高考命题开始多主体化,尤其2004年开始,不少省、直辖市、自治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实现了自主命题。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引导着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开放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也为高考作文题型的转变开辟了道路。如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启了新世纪考生个性化表达的序幕。

一、写作命题以观照社会问题为基础,考查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成为世界性的主题,我国也开启了新中国的第八次课程与教学改革。这次改革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了语文的性质特点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层面上有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教法上倡导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学法上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价值理念也体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上,即有了“选做题”板块。高考写作命题的价值取向有了深层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广开言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与知识分析思考人生、社会、国家、人类等问题。以2001年全国卷高考命题为例: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需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说,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开启了新世纪高考写作引导考生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度思考。以“拜物”为核心的商品经济文化、消费主义等对新世纪世界教育价值导向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也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人类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均成为新世纪的社会热点。“如何处理自己的生命和精力?过去主要由哲学家提出问题,在这个现在日渐复杂、瞬息万变的生活渐渐富裕的时代,却成了几乎向我们每个人提出挑战的问题。”新世纪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促进了语文教学反思诸多社会问题,引导教育培养向善、向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影响”等。

2004年开始,高考写作进入了多主体命题的时代,仅全国卷就有3套,加之许多省份的自主命题,使得每年高考写作题目保持在10个左右。这些题目紧密联系本地考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尽管命题出现了多元化,但从主题上看,命题材料的价值导向一致,以反映社会热点与人生成长问题为主,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深度、全面的辩证思考。如2005年以“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为话题的写作(全国卷I),引发考生围绕“原因与结果”辨析事物逻辑关系;2006年以“乌鸦模仿鹰”寓言故事为材料的写作,引导考生围绕“认识自己”这一核心命题,多向度思考个性化、特色化、主体意识等具体问题。这类命题给了考生言说的更大空间,为选拔具有辩证思维品质、丰富的阅读与生活积累以及认识问题深刻的考生提供了条件。

探究新世纪命题轨迹与教育导向,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加强写作思维的考查,将是未来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价值导向是教育的起点,中国高考必然需要“坚持德育为先”。近两年来,高考写作突出国家意识、国家情怀,将国家事件与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了高考的价值导向。“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因此,新世纪未来的高考写作命题必然会围绕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世纪宏伟目标。

思维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具体逻辑活动,是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考是为高校和国家选拔高素质的具有潜质的高水平人才,作文命题在引发考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应更有作为。思维方式与内容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当前关于写作能力的研究,普遍认为写作的核心在思维。世界发达国家的写作测试多以此为核心评价指标,如美国教育进步评估(简称NAEP)对写作测试依据三个范畴设定评改指标:“意念的发展”(Development ofIdea),“意念的组织”(Organization 0f Idea),“语言的应用与规则”(Language Facility and Convention)。三个方面都是思维的形式与结果,因此高考写作立足思维的甄别将是我国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选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特别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未来高考写作也必然要在调动思维培养、选拔高品质思维人才方面有所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认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考也相应地加强了对德育的考查和引导,包括: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促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将对价值观的认知内化”。未来高考写作在价值认同与思维方式的发展方面将承担重要的功能。

二、写作命题关注考生的生活世界,重视体悟性表达

与20世纪的政治性书写相比,新世纪20年的写作更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达。因此命题的素材也与考生生活经验、生活世界紧密相关。这类命题有话可写,更有利于考生的个性化表达。从命题的材料看,既立足于国家命运、社会问题,同时又联系学生生活,使得考生写作可以将国家、社会责任与自身的生活体验情感与认知相联系。如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Ⅲ)就尤其具有代表性: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这类题目既引发考生体认社会、国家大事件与自我的关系,又让考生总结与分析新中国大事件的意义,考查考生的情感体悟与辨析能力。教育是国家意识与个人需要的统一,因此作文题目发挥这样的功能也是中国写作传统的顺承。这类题目关涉面宽,纵深性强,因此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考生比较有利,可以选择一个较好的切入角度,以小见大、由点到面地将个人命运与集体、社会、国家等相联系。类似的题目在2016年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奖惩之后”、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提高”,2015年全国卷Ⅱ的“谁最有风采”,2014年的全国卷I“过独木桥”材料中均可以体现出来。这些题目引导考生的写作关照与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启发考生分析问题,反思自身。

尤其是2012年以来,在“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指导思想的引领下,高考写作命题旨在引导考生肩负新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学习奋斗。高考命题从考查能力逐步向重视考查语文素养发展,不仅考查语言能力,还考查知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写好这类作文,考生需要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与较高的思想认识,以及联系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高考应“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因此写好这类作文并不容易,从近些年的高考写作结果看,富有创新精神和开阔视野的作文不多,作文普遍存在浮泛和空洞表达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当前学生的人生、社会、世界知识积累不够,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体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这类命题也将是我国新世纪高考写作命题的趋势,会对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学生未来生活奠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真实情境,因此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是考试的应然。从现实需要和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要求看,未来命题形式将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写作情境。信息化社会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写作样式与内容,高考应引导语文教学培养符合社会与未来需要的人才。增强交际性写作、跨媒介写作、人机对语性写作、跨文化性写作等测试,是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作文命题材料虚构较多,从现实写作的要求看,真实情境更有利于真实写作的发生。如NAEP明确将“写作的主题:是真实的、适合年龄与年级特点的”作为写作任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测试”中将“重视作文的实际情境,并且引入人机互动沟通这一当代学生必须面对的语言环境”作为命题原则。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了高考“命题的思路与框架”应“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经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作为命题原则。因此,基于生活素材的真实写作情境是高考写作命题的理想选择和发展必然。

三、写作命题形式趋向多样化,测试逐步分层分类

新世纪初以来,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交流方式也更加智能化、网络化、复杂化,“沟通与合作”成为一个人生活与发展的最重要能力。与之相应的是写作的形态与功能也日趋多样和复杂。基于此,高考作文命题需要引领语文教學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和能力。从命题形式看,近20年命题形式在传统的定题基础上,增加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及主题性材料作文(又称任务驱动性写作)等,尤其以材料作文为主。从全国整体命题的形式上看,命题多以材料型题目为主,如2011年18道作文题中12道为材料命题形式,2012年为15道,2013年为16道。从材料的呈现形式上看,主要是文字材料。新世纪作文命题采用的材料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这使得写作空间更大,利于考生写作的立意具有更大选择性。类似这种材料被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称作新材料,与传统的含义较为确定的材料作文加以区别。这类材料增强了高考写作的选择性和丰富性。

新世纪高考作文命题也有漫画型材料等。如2006年全国卷I的“乌鸦学抓羊”、2007年全国卷I的“摔了一跤”、2008年全国卷Ⅱ的“老鹰与海龟”、2009年全国卷I的“兔子学游泳”、2010年全国卷I的“有鱼吃,还捉老鼠”、2016年全国卷I的“奖惩之后”等。这类漫画型作文命题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活泼的特点,也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角度,提供了较好的写作心理氛围。如2008年的“老鹰与海龟”漫画中,老鹰抓海龟,海龟被人解救,招致了海龟更大的灾难。命题材料不作任何导向性评论,让考生在素材中辨析矛盾关系,理解几个要素问的逻辑,从而确定自己的主题。考生可以从“尊重自然规律”“好心干坏事”“动机与结果”“牵手与放手”“爱的方式”等诸多角度切入,辩证思考事物问的矛盾关系。

从写作的测试点上看,新世纪高考写作能力测试不仅仅是作文一题,还包括缩写、围绕关键词句连段、仿写等多种形式,重在测试语句的逻辑能力、仿句以及修辞运用能力等。这些写作均与生活紧密联系,如2003年全国卷第6题要求“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所给提示语为“(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与“(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2004年全国卷I要求“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2008年全国卷I要求为班级写份主题班会发言稿等。这类试题将一些生活常识与写作相关联,使得写作为生活、为交际、为运用等实用性目的得以凸显。新世纪高考写作命题增加交际性写作、应用性写作,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离不开交际,这也是语文的本性体现。如新世纪初,课程标准就明确地将语文课程性质确定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使不同写作能力均得以检测,新世纪高考语文试卷有了交际写作(小作文)与表达型写作(大作文)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形式为生活型常用写作,如对联、公文、广告、会议组织、信笺等。这些交际性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适应现代商业与交际社会需要的能力,很好地补充了表达性写作(大作文)的缺陷。从现实需要看,这些交际性微写作在生活与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发达国家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预测,新世纪这类命题将会逐步增多,引导语文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未来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以交流、沟通、表达为目的的写作也必然成为信息化时代写作的重要方向。从近年的命题趋势看,我国高考也在逐步加大交际写作考查的力度,为培养具有合作与沟通能力的人奠基。以交流、沟通、表达为目标的写作,重视写作的对象感,要求写作者有对象意识,因此表达更具有相对的确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多新文体成为生活重要的构成,如合同、协议、广告、药品说明等,近年出现在“语言综合运用”题中的微写作多以告知、交流、沟通为目的,这些形式的写作体现了现实社会对写作的新要求。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此类写作将会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新世纪我国高考写作不断丰富着写作内容和形式,为考生提供了个性化写作的可能,同时“立德树人”主题也愈加鲜明,将写作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联系。高考命题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最恰当的平衡,既要承担为社会主义建设选拔人才的使命,也要为考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遇。在多个利益主体中找到最恰当的共振,需要命题者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深入研究,从而使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写作命题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新世纪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