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乡村“颜值” 提升乡村“气质”

2019-06-03 07:08李思瑾田菊
当代贵州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人居农家颜值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思瑾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田菊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特别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2019年,是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嘹亮号角催人奋进,贵州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水平推进,高质量提升,积极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规划引领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贵州因地制宜,以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

曾经的贵州农村,为求温饱种粮食,开荒开到山坡顶;为求生存去打工,田园荒芜人烟稀;为求经济毁植被,水土流失石漠化。

从什么样的切口,破解这道发展与生态的双重考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迅速成为贵州后发赶超、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导向。贵州牢记嘱托,发展绿色经济,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起来了,农村人居环境又成为新的“成长烦恼”。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早在2003年,浙江就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浙江农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针对“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贵州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整治“领航”。

——依据《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导则》《贵州省农房风貌指引导则》,贵州各地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显山、露水、留白”的手法建设滨水型、伴山型、田园型、依山傍水型村落。

——按照《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2017—2019年)》,为30户以上村民组修通硬化路,9.7万公里的“毛细血管”打通山区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乡村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18—2020年)》指导生活污水正确“渗、滞、蓄、净、用、排”,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水生态系统保护完好。

——《贵州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序进行,昔日“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农家厕所逐渐被“水冲式”所取代。

…………

从自下而上到顶层设计,整治内容不断拓展,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扩展到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贵州正形成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格局。

宜居为要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上,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对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春来风景美如画。

从顶云公社“定产到户”、湄潭土地改革“四确五定”,到六盘水“三变”改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并解放农村生产力,而余庆县探索的“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013年开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小城镇向乡村延伸。

2017年7月,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基础上,贵州重点围绕农村“路、水、房、电、讯、绿、业、寨”,着力在建设标准、覆盖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拓展升级,与时俱进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

路,进村串户。农村公路质量提升,安全管理、绿化美化也不断增强;

水,润泽山乡。做好饮用水、灌溉水、生活污水、消防水、水环境“五水”文章,破解农家“吃水不安全”“用水难”问题;

房,经济美观。保障农房安全、改善住房条件,到2020年将完成51.38万户农村危改户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改圈,完成7.5万户小康房建设;

电,安全可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逐渐实现均等化,供电服务稳定;

讯,连接山外。通讯“广覆盖、高速率、重服务”,打通制约农村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

绿,山环水绕。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天然林、建设珠江防护林体系、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治理石漠化、提升森林质量等工程,筑牢“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业,造血扶贫。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业”工程,“三变”构建农村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产业革命硬仗胜利在望;

寨,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下延伸,使贵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小康村寨托起了山区群众“小康梦”。

乡愁永驻

从生态文明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描绘中国美丽乡村的画卷,一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是拨动了无数人心弦。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三角梅、土陶罐点缀着家家户户的庭院,沿着土墙和木栏相伴的小径,总书记边走边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乡情顿起,有感而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乡愁是什么?是“恰过清明三月半,村庄儿女采新茶”,也是“歌声缭绕笛参差,二月登场喜跳花”。

在凯里市洛棉村村民龙云模眼里,乡愁是不遇污水横流,不见垃圾乱堆,春天桃花梨花开满山,秋天果实挂满枝。

对于荔波县水甫村村民吴照婧来说,乡愁是不再漂泊他乡,常伴孩子身旁,还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自家后院体验蓝靛染布、马尾刺绣。

贵阳市民陈飞理解的乡愁,就是工作之余,与家人一同去花溪青岩古镇徜徉,或在平坝农场看一场樱花盛宴。

人居环境整治卓有成效,使得乡村旅游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推动一方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增强。同时,贵州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也在加大,文化旅游正携手抒写“诗和远方”。

目前,贵州已形成以桐梓、水城等为代表的避暑度假型乡村旅游,以西江、肇兴等为代表的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以湄潭、凤冈等为代表的茶旅一体型乡村旅游,以及乌当花画小镇、兴义万峰林等城市近郊休闲型等多种乡村旅游形态。

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美丽乡村”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从美丽经济到美丽生态,再从美丽人居环境到美丽乡愁。“卖山林”变为“卖生态”,“种种砍砍”变为“走走看看”,避暑度假、森林康养、户外运动、民族盛会等业态在乡村不断涌现,山地变福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绿色经济风生水起。“到贵州乡村去寻找最美乡愁”让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人居农家颜值
最美城市“绿化带”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西江月·农家早春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中国人居史》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高颜值香氛
化好底妆好颜值不再靠Photo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