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天!”雪域高原见证辽宁速度
——记辽宁援藏总指挥部西藏那曲辽宁公寓的建设者

2019-06-03 09:37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党建工作部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9期
关键词:那曲工地高原

20 18年12月26日上午,在西藏那曲市委大院,那曲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辽宁援藏指挥部总指挥顾兆文从辽宁省城乡规划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卓明手中接过新建成的辽宁公寓钥匙,走进宽敞整洁明亮的房间,呼吸着自动制氧系统散发出的新鲜空气,抚摸着一应俱全的家电家具,激动地说:“太好了,太不可思议了,188天,你们创造了那曲地区建筑史上的奇迹,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辽宁速度。”

消息传到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在《省发改委关于那曲辽宁公寓已具备入住条件的报告》上批示:“好,有关方面应予表扬。”

2019年1月23日,顾兆文专程来到省城乡建设集团,代表那曲人民和援藏干部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长冰等领导班子成员,深切表达对集团干部职工的感激之情。

雪域高原上吹响集结号

西藏那曲是辽宁对口支援西藏的重点地区。十多年来,辽宁先后派出了八批援藏干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赴雪域高原,支援西藏落后地区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那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那曲是连接辽宁人民与西藏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对那曲的援助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那曲地区地处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生命禁区里的禁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对在那里工作的辽宁援藏干部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前方干部安心、舒心,后方家属放心、宽心,一直是省领导挥之不去的心结。

2018年6月,省委作出了在那曲重新建设辽宁公寓的决定。随后,省政府召开第十次常务会议,专门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要求,一定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年底前建成入住。这一被省委、省政府视为对援藏干部最大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的建设重任,落在刚刚组建不久的省城乡建设集团头上。集团迅速作出反应,立即组建由集团副总经理童锡钢为组长,省城乡建设规划院、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协调组,落实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经理是工程建设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更适合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童锡钢和省建筑设计院的领导把目光落在了时任省建筑设计院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负责人高原的身上。

高原,人如其名,与高原有着不解之缘。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得知辽宁将组建救援队伍后,他在院里第一个报名参加灾后重建工作。到玉树后,因表现突出,先后被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从事工程管理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高原工程建设经历,是辽宁公寓建设项目经理的不二人选。但他有一个85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一直由他照顾,能否脱得了身呢?

6月7日,当省建筑设计院董事长王凯峰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艰险、哪里有困难,我就应该冲向哪里,我服从组织安排,给我一周时间,我安顿好母亲就出发。”

第二天,他带着老母亲去理发、到医院检查患了多年的哮喘病……

项目经理高原在工地上边吸氧边工作

新建成的辽宁公寓巍然矗立在雪域高原上

知子莫如母。“你别折腾了,说,这回又上哪去?要去多久?”当得知儿子要去那曲后,老母亲眼含热泪,拉着高原的手说:“儿啊!放心去吧,你是干大事的人,我能照顾好自己,我这是老毛病了,一时半会儿也不能治好,你明天就走,我给你收拾东西。”望着步履蹒跚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为他打点行装,高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6月9日,高原与同事李颖杰踏上了飞往雪域高原之路。

来到那曲后,情况远比高原想象的困难和复杂得多。原来破旧的公寓还没有搬迁和拆除,而那曲项目地海拔4500米,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极为困难。尤其是这里夏短冬长,当时已进入6月份,黄金施工期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加之施工设备陈旧,物资供应匮乏,进入9月大雪封路,物资材料运不进来,这对于要建成4800平方米的建筑来说,正常按部就班地施工,至少需要2年时间。当他将项目施工所遇到的困难向童锡钢汇报后,童锡钢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是政治任务,集团党委已郑重地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军令状,年底必须交钥匙,不能有丝毫的回旋余地。”

童锡钢带领省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陈宏亮、省城乡规划院副院长张卓明乘飞机抵达西藏那曲,靠前指挥。在项目部,几个人不顾头痛、恶心、眩晕等强烈的高原反应,与先期开展工作的高原、李颖杰以及集团援藏干部葛宇一起研究总体施工方案,确定了先外后内的施工组织措施,这样就能够在冬季来临时,利用室内暖气克服冬季施工困难,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为了落实施工方案,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省建筑设计院又相继派来了徐云鹏、穆熙麟、吴庆宏、尹纯阳、赵凡等5人。至此,一个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辽建人会聚到祖国最高处,用钢铁般的意志,在世界屋脊上按下了建造辽宁公寓的“快进键”,这是让他们刻骨铭心的日子:6月23日。

雪域高原上的速度与激情

为了实现零距离指挥,高原把项目部设在了工地,他倒排工期,把施工计划和进度图挂在墙上,每天他和战友们一大早就来到工地,经常后半夜才回到住处,“5+2”“白加黑”地干,那曲地区建筑史上一个个奇迹,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渐次诞生。5天,旧公寓搬迁拆除完成;53天,4层主体封顶;188天,工程全部完工,可以拎包入住。

2019年1月7日,当省长唐一军看到《省发改委关于那曲辽宁公寓项目顺利完成交接工作报告》后,欣然批示:“这项工作总体推进顺利,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同,保证了项目如期完成。”副省长崔枫林批示:“对省城乡建设集团的贡献给予表扬。向主导参与建设的省发改委及各单位致敬!适时完善后续工作,创造辽宁质量。”

海拔高不如志气高,缺氧气不能缺勇气。奇迹的背后,是高原和他的团队的艰辛付出。

年过半百的高原患有高血压,高原反应让他病情加重,他经常头晕恶心、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可他一直瞒着同事,咬牙忍着。白天他守在工地,跑上跑下检查正在施工的各环节工程质量,协调方方面面关系。晚上他要整理资料,写工作小结,安排第二天的施工方案,经常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次,感冒发烧诱发血压持续升高,他再也挺不住了,瘫坐在楼板上,满脸通红,大口地吸着氧气袋中的氧气,同事发现情况不对,好说歹说,把他架到医院,医生测量血压,发现高压达到170,当即建议住院或回内地休养治疗。大家也劝他赶紧回辽宁调养,他费力地摇晃着脑袋说:“不行啊!工地正处在施工的关键期,我离开了,你们怎么办、工地怎么办?共产党员轻伤怎能下火线,我能挺住。”吃了两片降压药,略作休息,第二天他又出现在工地上。

葛宇是集团2016年选派的援藏干部,项目前期论证、选址、规划、预算、报批等全由他一人完成。项目开工手续,他在一个月内就全部办结,其办理速度和证件齐全程度创造了那曲一个新的证照办理纪录。项目开工后,他又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由于白天要忙于援藏各项工作,他就想方设法地挤时间到工地,几乎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能在工地看到他的身影。一次,晚上11点多,他在工地指导三层混凝土梁、柱浇筑,忽然高原极端天气来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这时,如果停止作业,雨停再浇筑,就容易出现“断梁、断柱”的质量隐患。负责现场施工的队长劝他说:“你下去吧,我们一定会按规程操作的。”“不行啊!这是整栋建筑的最核心部位,关乎整栋楼的安危,我不在现场看着,心里不踏实。”凌晨2点多,疲惫不堪的“落汤鸡”葛宇才一摇一晃地回到宿舍,第二天发起烧来,半个月才好。

负责外部协调工作的李颖杰,孩子刚刚3岁,到那曲之前,他把孩子送到赤峰父母家,想孩子了,他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打开手机,一遍一遍地看视频。9月7日是他的生日,孩子要与他视频通话,祝贺生日。在宿舍,他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还让同事用手机的亮光近距离地照着他的脸,大家不解,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脸晒得太黑了,还有爆皮,亮点儿显得白,我在儿子面前得保持做父亲的良好形象。”视频中,看到父亲浮肿的脸庞,孩子天真地问:“爸爸,你在那儿是不是天天都吃好吃的,都吃胖了。”“是呀,爸爸天天又是鱼又是肉的,还有大白兔奶糖呢……”放下电话,李颖杰的泪水夺眶而出。

土建工程师尹春阳是项目部年龄最小的“90后”,刚结婚,还没有孩子。他的父母抱孙子心切,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说啥也不让他去,他就撒谎说,领导让他打替班,一周就回来,可他在那曲一待就是半年。高原反应,他也是最重的,天天要吃消炎药。一次,与新婚妻子视频通话,看到他黑红爆皮的脸庞,妻子心疼得泣不成声。第二天,给他买了一大包红景天等抗高原反应药和营养品,寄到那曲工地。工程完工后回到家里,妻子看着他脸上的“高原红”,听着他因高原反应而嘶哑的声音,含着泪说:“这么苦的工作,下次可千万别去了。”尹春阳笑笑说:“这次进藏工作,是我人生中最为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下次如果工作需要,我还会去。”

工程施工最为艰难的是后期。8月20日,东北还是盛夏酷暑,绿草茵茵,满地花香,那曲却迎来了第一场大雪,夜晚温度骤降。从那以后,几乎每天晚上,他们都要冒着狂风肆虐、暴雪纷飞、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恶劣天气,穿着棉衣棉裤,吸着氧气袋里的氧气在现场工作。一次,一个当地干部看到高原他们在四处漏风的板房中整理资料,冻得瑟瑟发抖,就劝他们说:“回住地吧,能暖和点。”“不行啊!在这里看到哪块儿出了差错,可以到现场验证纠正,能保证工程质量。”望着高原坚毅的脸庞,这个干部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说:“辽宁好样的!”

辽阔壮美的那曲自然风光

前方建设者的工作生活也时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去年7月29日,副省长崔枫林率领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同志飞越千山万水亲临那曲施工现场看望大家,并与现场管理人员亲切座谈,嘘寒问暖,加油鼓劲。9月19日,在中秋和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集团副总经理童锡钢带领省建筑设计院董事长王凯峰和省城乡规划院董事长张立鹏、副总经理张卓明等领导带着辽建人的牵挂,到那曲工地慰问,给大家带来许多慰问品。一声问候如春风送暖,一份牵挂似细雨润物,大家如同深吸了一口氧气,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暗下决心,一定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雪域高原上奋进冲刺

进入去年12月,距离交钥匙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后期室内装修、制氧系统、家具安装等仍未完成,这可急坏了关心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副省长崔枫林在上报的第28期项目进展周报上批示:“此工程实属不易,事关援藏干部生命安全,做好收尾和移交工作。”刚刚到任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长冰郑重地批示:“请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枫林副省长的指示,这是集团政治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代总经理邢铭为落实两位领导的批示,与副总经理童锡钢详细询问前方工程进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反复研究解决办法。他要求,一定要举全集团之力,鼎力支持前方将士的工作,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年底前一定要按期交钥匙,保证援藏干部在舒适的环境下迈进2019年。

消息传来,项目部全体人员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深感责任重大,他们铆足了劲儿地做最后冲刺。扛洁具、抬家具,他们成了搬运工;装灯具、安水盆,他们成了安装工;擦玻璃、扫地面,他们又成了清洁工。

“我们忙活一天,半夜回到住处,来不及洗脸、洗脚,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填饱肚子,倒头就睡。可高原反应又让人睡不着,腰酸、背痛、腿抽筋,就一个字:‘累’。当我们看到援藏干部期盼的眼神,想象他们欢天喜地地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在阳光房中尽情休闲健身的情景,我们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高原动情地说。

“那曲辽宁公寓的顺利交接,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年底前达到入住条件的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援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援藏干部的亲切关怀,是省城乡建设集团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奋斗的结果,体现了新时代辽宁精神,展现了辽宁效率。”省发改委向省委、省政府递交的项目交接报告上的话语,是对集团参与辽宁公寓建设者所付出的艰辛最好的总结与肯定。集团党委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2018年度先进单位,那曲辽宁公寓项目部被授予先进集体,王凯峰、张卓明、高原、葛宇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原上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1月23日,在与辽宁公寓参建单位主要领导和援藏干部代表座谈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长冰表示,我们要号召集团广大干部职工向援藏干部和本次参与援建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在雪域高原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积极传播正能量,以不懈奋斗者的姿态,以永做追梦人的果敢,大踏步走向明媚的春光,谱写集团更加辉煌灿烂的崭新篇章。

(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党建工作部供稿)

猜你喜欢
那曲工地高原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那曲“雪热巴”舞蹈的本体特性及艺术价值研究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那曲河边
论提高那曲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