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外语课程发展现状及其策略选择

2019-06-11 11:48陈霞
职教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转型发展

摘    要:高职公共外语面临发展的困境,亟需转型。深入分析了高职公共外语转型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对的机遇和风险。认为,高职公共外语面临着从EGP(一般用途英语)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转型的总体性趋势,但在目前尚存在教学定位、学生起点、师资储备、配套资源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毋需急于转型,对于目标,可以本着“找准方向、确定路径、分层分类”的原则,分步实现。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ESP;EGP;转型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8年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外语教师队伍体系建构——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GDGZ18Y043);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教研科研项目“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价值重估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B201703)

作者简介:陈霞,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2-0026-04

高职公共外语作为法定公共课程,几乎涵盖所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说,长期以来,高职公共外语在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素质的养成、个人进一步深造和复合型人才培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历史的积淀,在高职教育成立初期,基本上是依照普通高等教育建构起相应的体系。这样,就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了压缩型的普通高等教育。除了层次上主要以大专为主外,其他基本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建构起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公共外语作为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课程,也是按照这种逻辑得以建立。特别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参加省级组织的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成为普通本科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附属品,这种情况到现在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发展变迁,高职公共外语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面临着由EGP(一般用途英语)向ESP(专门用途英语)转型的可能与必要。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一般用途英语。EGP侧重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的练习,重点在于培养语言能力。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它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也不同于专业的双语课程。它是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而不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教学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与特定学科相结合的语言运用上,而非强调学科内容。ESP通过在EGP上的扩展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1]

一、高职公共外语从EGP向ESP转型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因素,涵盖了高职公共外语转型所面临的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因素。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滞后性。衡量一个学校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更多的要站在潜在用户角度上,而并非单纯站在学校自身的角度上,要更着眼于未来,而不能满足于仅仅解决当前问题。

(一)机遇(Opportunities)

在当前高职教育趋向高等化的大背景下①,高职公共外语从EGP向ESP转型面临着以下两大重要机遇。

1.國际化的趋势如火如荼。当今时代,外语能力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资源。[2]就我国而言,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离不开外语能力支撑。可以说,国际化的趋势为高职公共外语转型提供了重要动力和依据。

2.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单纯专业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变动日渐频繁的市场需求。在全球化日益开放的今天,复合型人才成为应对这种趋势的重要选择。外语能力作为最普遍最基础的工具性能力,已成为当代世界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二)优势(Strengths)

高职公共外语从EGP向ESP转型具有两项显著优势。

1.语言是一种工具,必然要通过各种载体得以传输。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是外语的两个方向,从而为转型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外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是多种文化、信息以及各门科学知识的载体。当原有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时,转型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2.外语在工作、生活中具有重要功能,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当前,外语无论在工作考证、学习深造过程中,还是在营造优雅生活当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这一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仅不会淡化,反而会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而得以强化,从而使外语能力为几乎所有的学生所孜孜以求。因此,规模庞大的消费者市场形成对外语的需求,并成为推动高职外语转型的重要动力。

(三)劣势(Weaknesses)

高职公共外语从EGP向ESP转型存在劣势,主要体现在:学生起点较低,对转型不利。实施ESP需要较高的普通教育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来自现行高考的失利者,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普遍薄弱。要改变这点,只能改变考试制度,使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在同等条件下录取,而这就必须允许高职院校上升到本科层次。然而,这是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挑战(Threats)

高职公共外语从EGP向ESP转型,面临着以下两项挑战。

1.转型所需要的新平台。高职公共外语要从EGP转向ESP,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建构起有效的平台。任何教育目标的达成,都必须有可以依托的平台。这个平台应具备教育目标达成的各种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要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高职公共外语实施转型,必须有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可能是对原有体系的颠覆。成本很高,风险很大。

2.转型之后的教育效果预测。对教育而言,教育效果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缺乏对效果的有效预测,可能不仅浪费了时间和成本,而且具有不可弥补性。这点在当前对高职公共外语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是缺乏的。这种缺乏表现在不少一线公共外语教师所具有的困惑:他们并不确定高职公共外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传授给学生何种类型的知识?使之发生何种预期的变化?[3]

二、高职公共外语向ESP转型分析

从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情况来看,公共外语实施ESP的呼声很高,但是,实施ESP 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高职公共外语向ESP的转型可以以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英语作为参照,结合高职公共外语实际,做出分析与选择。

(一)教学定位

目前,在不少高职院校甚至普通高等院校,均尚未对本校公共外语形成清晰准确的定位。这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直接相关,因校、因学生起点、因师资储备而异。一般而言,发展程度较高的院校,学生起点和师资素质也必然更高。这样,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就倾向于培养学生更高的专业素养,ESP就成为一种可能。反之,就可能选择EGP。但从总体趋势来看,ESP是未来趋势所在。毕竟,EGP属于普通教育范畴,本应在中等教育阶段完成。当前,高职院校实施EGP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高职教育尚属大专层面,毋需与普通本科大学外语比肩。再者,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基础薄弱。实施EGP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但随着应用型大学的出现,高职院校具备了升级本科的可能性,而教育始终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因此,实施ESP是公共外语课程所必须思考的路径。

(二)学生起点

任何教育均需一定的起点。根据对一线教师的调研,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学习ESP课程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如通过大学四六级外语考试等。相比之下,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一般,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实施ESP教育,很难有较好的效果。实际上,即使在学生起点普遍更高的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对ESP的选择同样面临学生基础的困难。当然,学校水平越高,学生外语水平也越高,实施ESP 的可能性就越大。

蔡建刚指出,随着英语教育资源的丰富和英语基础教育在我国大面积普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这预示着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将逐渐转向专门用途英语。而21世纪英语教学将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4]

(三)师资储备

ESP作为专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既要有外语知识,更要有专业知识。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几十年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直是单向的语言、文学、教育、翻译等,绝大多数的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兼具专业背景和外语背景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其稀缺。这样,就对ESP教学形成先天的不足,造成教学只能触及专业知识的皮毛。教师只能尽量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术等方面推动学生的提升,但是,学生可能更期待在专业方面的提高,由此形成了期望值的落差。

(四)配套资源

除了师资,我国ESP教学资源也非常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储备。相比,通用性质的EGP教学,ESP聚焦于某个专业的特殊需求,具有显著的小众性特征。这样,就很难形成通用性的教材、教学设计和课件等。而囿于成本问题,学校和出版部门都不愿增加投入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独立完成这些资源的配置,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成本,其效率也非常低下。

另外,ESP属于外语与专业的结合,本身也存在较高的难度,需要长期的专门研究。而大多数院校并没有为这种科研活动提供应用的保障。为获得同样的科研分数,教师为此要付出高得多的工作量。

三、结论

转型并不仅仅意味着理念的改变和架构的整合,而更意味着体系的整体性变动。高职公共外语发展到今天,由于起点低下、运行不畅,已经难以为继,可持续性堪忧。作为高職教育一个最基础性的要素,完全放弃外语教育是难以想像的。因此,转型成为一种必须。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必须”基础上深入探索可能性,提出最佳方案,最终形成最优化结果。

(一)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职公共外语已经举步维艰,高职公共外语亟需转型

这是由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趋势所决定的。高职公共外语当前最可怕的就是保守与平庸:认识不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能理解市场标准即将取代行政指令的前景。教育始终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服务的,教育需要未雨绸缪。从这个意义上说,应尽快考虑高职公共外语转型的问题。

(二)高职公共外语是否应该转型为ESP,在根本上取决于市场与学生的需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消费者体系必将取代现有的教师中心和政府体系。在这个大方向基础上,不同的院校会有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办学实力,需要综合考虑。

(三)不同的院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办学理念与院校实际,以及对本区域未来的判断,做出不同选择

不同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做出不同的选择,甚至同一院校能够进行不同的试点,根据学生起点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优势、降低成本、规避风险。但无论何种需求,高职公共外语转型都必须以学生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建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实际上,从当前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高职院校,已经能够在学生起点较高、师资充分足够、实用性体系初步建立的前提下,探索实施ESP,培养复合型人才。

注释:

①2015年1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函》,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教育资源,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2016年7月,广东省印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拟于2016年年内启动转型试点工作,面向全省普通本科高校遴选一批转型试点高校,试点期为4年。2016年9月21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遴选结果的公示》,拟将广东金融学院等14所高校确定为转型试点高校。

参考文献:

[1] 杜丽华.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EGP与ESP教学模式的结合[J].校园英语,2015(4):33-35.

[2] 李宇明.提升国家外语能力任重而道远(大家手笔)[N].人民日报,2017-02-06(7).

[3] 王建梅.大学英语教师讲授ESP课程的困与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7-142.

[4] 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2(14):71-73.

猜你喜欢
高职公共英语转型发展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