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教给方法立足生活轻松识字
——“小学语文原点识字教学”策略

2019-06-22 02:57文|张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字旁原点粘贴

文|张 丽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识字量一直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瓶颈。如何帮学生突破这一瓶颈,实现“快识字、早阅读”的目标呢?

一、依托教材,“原点”拓展,教给有效识字方法

课堂上,采用“原点”识字教学,即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把每一课中的某个字或词作为“原点”,以这个“原点”为基础,把与其在音、形、义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字词进行归类、拓展。

“原点”识字教学首先依据“六义”等汉字的构字特点,特别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这四种造字法,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字源和字理,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以达到自能识字的目的。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主要是学习象形字,就以象形字为“原点”拓展“虫、龟、雨、瓜、竹”等字。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一课中,以会意字“泉”为“原点”拓展“苗、灶、泪、休、鲜、看”等会意字。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以“蜻蜓、蝴蝶、蚂蚁、蜘蛛、蝌蚪”等带有虫字旁的字作为“原点”,拓展“螳、螂、蚊、蜜、蜂、蜈、蚣”等带虫字旁的字。通过拓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字形特点和构字规律,并能借助汉字特点和规律达到自己能够认读一类字词的能力。

原点字的选取,除了依据“六义”造字法外,还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年级教材每一课中大都有要求认识的偏旁,可以把带有这些偏旁的字作为原点,拓展同类型的字词。如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中要求会认页字旁,就以本课中带页字旁的字“颜”为原点字,拓展“顽、顶、颊、额、颌、须”六个带页字旁的字。除此之外,以教材要求会认的汉字中多个在内容或字形上具有相同特点的字、词为“原点”,进行归类、拓展。如一年级上册《对韵歌》中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云、雨、风”三个字是有关天气的,就以这三个字为原点字,拓展跟天气有关的“闪、电、冰、雪”四个字。

为了让学生真正喜欢识字,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拓展形式,如儿歌、词串、韵语、图片、一字开花、字谜、趣味故事等,这些形式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几种形式组合使用。

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以“蚜”为原点字,拓展“芽、讶、呀、牙”四个字,采用的是儿歌的形式。

可爱的宝宝

小蚜虫,吃草芽,

宝宝看到很惊讶,

咿咿呀呀想说话,

露出几颗小白牙。

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以“块”为原点字,拓展“埂、坡、堤、坛、坪、场、地”七个带有提土旁的字,采用的是图片加词串的形式。

“原点识字”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进行归类学习,做到学习一个,掌握一类,触类旁通,为自学奠定基础,不但容易识记,而且便于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文中的字词为“原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随文学习、随文拓展,学生易于接受,操作起来也更方便。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易于激发兴趣,防止因形式的单一而造成审美疲劳。

二、立足生活,读识结合,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我们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识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1.建立识字本,在动手实践中识字

教师在学生初入一年级时就要带领他们建立识字粘贴本,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第一步,自由粘贴,培养主动识字愿望。从入学第一天起,在得到家长的支持后,帮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贴字本,要求学生把在日常生活中(如商标、报纸、宣传画报、他人姓名中……)认识的字(词)剪下来,贴在贴字本上,也可以请家长帮忙粘贴到贴字本上。在剪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养成了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第二步,目标明确地剪贴,培养独立识字能力。随着学生识字习惯的养成和识字量的增加,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剪贴,在课外寻找与课堂上学习过的“原点字”和“拓展字”相类似的字、词,自己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分类粘贴到识字本上。如在一年级上册《秋天》中学习“树”后,可引导学生粘贴带木字旁的字。在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中学习“磨”字并拓展部分带有石字旁的字后,让学生积累、粘贴带有石字旁的字……通过动手粘贴,学生明确了带有木字旁的字一般跟树木有关系,带有石字旁的字一般跟石有关系……学生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识字能力。

2.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应用和识记

阅读习惯和兴趣可以从开课5分钟的“微阅读”开始培养。在学完拼音后,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朗读分享。朗读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内容方面,从最初朗读自选带拼音、篇幅短小、趣味性强的小故事、儿歌、诗歌,到后来朗读指定带拼音的文章,再到不带拼音的文章……朗读要求方面,从字音正确、姿势端正、发音清晰、声音响亮,到读通顺、注意停顿,再到后来注意读出人物的对话语气……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

“每晚一故事”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每天晚上读一个故事给家长听,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巩固了原来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又根据课内学到的识字方法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识字渠道,培养了语感。

三、活动促进,评价支持,激发持续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指出:“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持久性差,为使他们始终保持识字兴趣,应定期组织各种活动,辅以及时、恰当的评价作兴趣支撑。

一是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识字汇报会,在展示和汇报中巩固、运用所认识的汉字,增加识字量,形成从“识”到“用”再到“识”的良性循环。

汇报会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朗读比赛。这一环节采用抽签方式,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抽取某一篇或某一篇中的几个段落进行朗读展示。第二环节是自由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等以识字、读书、积累、诵读等为主题,选取喜欢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展示。如三句半、诗词配乐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唱诗……参与这一环节的人员也可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家长、教师可进行友情助演。

这一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读书、积累的兴趣,也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事务、亲子阅读的积极性。

二是组织学生、家长搞好读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从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可形式多样。首先,与学生、家长利用闲暇时间一起到书店选书、读书。学生在感受到浓浓读书氛围的同时,现场学习如何选书、如何阅读,为好读书、读好书做准备。其次,组织好读书沙龙活动。活动分三步:第一步,推荐阅读书目。第二步,交流读书心得。第三步,评选优秀读后感,交流后,由班级读书委员会管理人员组织评选出优秀读后感,并颁发证书。第四步,组织好“放飞梦想”活动。班级读书委员会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周围的风景区举行“放飞梦想”活动,这一活动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为写话、习作提供了素材和空间。

三是搞好评价,促进识字、阅读活动有效开展。每项活动都要适时地给予评价,以评价促识字。

(1)每节课的开课5分钟进行朗读展示,根据每个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个人和小组相应的星级评价。根据字音是否正确、站姿是否标准、声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到位等,分别给予1~5星的评价。

(2)每月组织一次“识字大王”或“读书读报小能手”等评选。评选主要是根据识字粘贴本上粘贴的内容进行。先在小组内互评,根据粘贴数量、是否已经学过、能不能正确读出来、粘贴的美观度等评价;小组内再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展示,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评选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识字读书”汇报会。汇报会上,请家委会成员和部分家长代表当评委,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一、二等奖,并为其颁发证书和奖品。

(4)每学期组织一次识字、阅读情况测评。

(5)每学期结束前,根据识字情况和阅读积累情况,评选班级小明星。

所有的活动都是全员参与,家委会牵头组织,以激发兴趣为目的,将课内与课外、生活与学习、发展与评价等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你喜欢
字旁原点粘贴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紧扣教材原点 巧解创新型实验探究题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