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研究

2019-07-01 11:42倪宗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流程教学指导阅读策略

倪宗红

【摘   要】在教学中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每个年级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要充分发挥这类单元的教学作用,教师必须对阅读策略有正确的认识,探索研发相关的典型课例,并从中提炼有效的教学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精选适用的阅读材料,保证学生阅读的流畅性,依据学情,预设示范策略的时机,巧妙安排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觉使用策略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阅读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指导

在当今知识倍增、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和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要大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包括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根据2013、2014、2016年浙江省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情况(小学语文),可得出同样的结论: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达到良好的阅读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强化的良性循环关系。可见,在教学中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每个年级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其主题分别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阅读中提出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变化,无疑给阅读教学带来新鲜的气息。

一、认识:阅读策略的概念与种类

阅读策略,是读者用来阅读、理解、运用文本的有意识、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阅读策略不仅指一些需要记忆的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受、模仿、练习、创造。

统编教材编排了预测、提问、速读、有目的阅读四种阅读策略,但在真实的阅读环境中支撑人的阅读活动的策略远不止这些。从阅读的状态看,有朗读(诵读)、默读、浏览;从阅读的内容看,有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性文本等文体阅读策略;从阅读的过程看,有读前策略、读中策略和读后策略;按阅读能力划分,有获取信息、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等策略;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还有国外研究者研究的一些阅读策略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如预测、提问、联结、视觉化、理解监控、启动先备知识……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自觉使用策略的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明白:阅读本没有策略,上述列举的所有阅读策略均是靠优秀的阅读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自主生成、提炼而来的。所以,在阅读策略的教学中,还要关注教师及学生个人阅读经验的提炼,使之成为有效的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每个阅读策略单元聚焦于一种策略的学习,但是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每种策略不可能孤立存在,阅读时必定是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二、实施:阅读策略的学教流程

对于成熟的阅读者来说,阅读是自主的、无意识的,实际上阅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建构意义的过程,了解什么是好的阅读策略呢?带着这一思考,自2014年9月开始,杭州市西湖区开展“指向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研究”,先后研发了速读、比较、联结、问问题、预测、视觉化、整合信息、选择等阅读策略教学的典型课例,从中提炼出阅读策略的学教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驱动阅读,唤醒意识,初识策略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施,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如何教策略、学策略。然而,阅读者的兴趣、动机、态度等情感因素对阅读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也会产生影响。

在“驱动阅读”阶段,教师不仅要宣布学习任务,还要设法唤醒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开展阅读的自主意识。例如,田巧玲老师在执教《鱼游到了纸上》伊始,由“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两则名言引路,让学生明确提问的重要性,进而抛出“一边阅读一边提问”的学习任务,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的内驱力。再如,赖爱娥老师执教《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三分钟的热身游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从孩子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猜古诗入手,让学生边玩边猜,同时明白预测是怎么回事,如何依据线索展开阅读预测,之后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驱动阅读之前,教师要努力诊断学生的思维图式和语言基础。如果发现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策略,教师要适时利用教材(导语、旁注、课后思考题等)明示策略,甚至亲自示范引路。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阅读初始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确这次学习哪一种阅读策略,为什么这一阅读策略是重要的,阅读中要如何使用阅读策略。

(二)初次阅读,尝试运用,合作交流

學生初次接触读本时,教师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自主地、整体地进行摸索,体会用策略阅读的个中滋味。原因在于:其一,儿童的阅读不是零起点,每个学生经过幼儿、小学前期的学习,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其二,教师纵使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也不能够将内容直接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投入。“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因而阅读过程的主人终究是儿童自己。

阅读后,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彼此初次尝试阅读策略的收获与想法。这既是学生互相倾听学习的契机,又是教师适时指导阅读策略的机会,更有助于强化学生自我监控阅读过程的意识与行为。教师要善于通过鼓励、追问,包括示范,引导学生充分反思尝试阅读策略的过程与细节,如:“这个想法(问题)很有意思,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你可以这样跟大家分享,我是这样思考的……”“读到这里,我是这样想(做)的……你们是怎么想(做)的?”“哦,你是这样阅读的,我跟你的方法有点不一样……其他同学呢?”

交流中,教师还要发现、放大、完善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具体、独特乃至还不太成熟的阅读经验,并将之提炼成各种具体可操作的小策略。譬如“提问策略”,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内容、写法和生活”三大角度外,可以有更微观层面的提问方向,如抓题目、抓关键词句、抓线索、抓细节、抓联系、抓矛盾、抓反复,还可以分不同的时机提问,等等。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教学指导阅读策略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