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情景教学法,激活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

2019-07-09 00:00王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低年级情境教学

王艳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与恰当运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以融“情”为核心,以立“境”为手段,通过创设主题式、片段式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    体育课堂    情境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差一些,情绪的变化很大,但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和生活所需的实用性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为今后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级)指出: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想象,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但对彩色的图片、熟悉的故事,有趣的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善于模仿,有小小的英雄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能大大地引起学生对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动作的质量。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情境教学的误区

(一)情境的创设不符合教学内容

不是所有的体育技术教学都适用情境教学的,如低年级跳绳、基本队列和体操动作的教学就不必放到情境中去学习。再有为了渲染课堂气氛的效果而淡化运动技术,在体育课上让低年级学生头系毛巾扮农民,又是种树又是挑水摘果子,成了劳动教育,这种情境教育未免有点牵强。

(二)情境教学的辅助不到位

选择的情境如果与学生的学习没有真实的联系,自然起不到什么作用。有时选对了情境,但组织的语言和故事不够生动形象,也会使教学失色不少。还有场地划分不明确、器材破旧不鲜明,也达不到效果,学生的参与热情肯定不会持久。

三、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

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能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课堂的投入之情能打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1.融“情”于“育”

用老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情,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要利用体育教师自身的优点:阳光、健康、乐观、进取,去感染学生。如找时机参与学生的练习,和他们一起练,一起游戏,零距离的接触很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放松游戏,让学生们尽情欢笑,让学生们健康成长”,体育课本是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师也是最可亲最可敬的。

2.融“情”于“教”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那么就应该做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老师。根据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任务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情境。将情境融入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用情感来提升身体练习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每一节体育课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美好时光。

3.融“情”于“生”

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心,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以“情”为纽带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爱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渲染一种温暖和谐,健康正确的情境。孩子在练习中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一个鼓励的眼神,蹲下身帮一把;游戏胜利了和他们来个响亮的击掌,给个大大的拥抱;提前完成任务的给他们鼓掌道喜,伸出拇指送个赞。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二)情境教学的手段是“境”

有了独特的“境”,课堂才变得更加丰满灵动。情境教学强调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发展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以渗透着教育者教育的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在心理场中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转换,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其中,主动地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中情境运用最多的是“主题式情境”和“片段式情境”。

1.主题式情境

整节课以一个主题贯穿其中。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舞台剧,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引导学生在一个连贯完整的情境中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而且练习环节层层递进。只要情境运用得好,教师引导到位,就不怕学生会演砸,效果一定会超乎想象的好。

例如,《小兔學本领》准备活动从“采蘑菇”开始,学生分组按指定路线绕操场慢跑,寻找隐藏的漂亮“蘑菇”;参加森林晨操,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跟着老师做动物模仿操;接着学赶跑大灰狼的本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投掷动作,最后借助道具让学生用学到的本领把“大灰狼”赶跑。孩子们童真大发,练习积极性大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即掌握了动作,学会了合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主题式情境的运用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排好活动情节,为了能很好的渲染某种气氛,教学语言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合到情境中。上课前一定要布置好场景,器材选择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必要时可以自制器材,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片段式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在某个教学环节处设置情境片段。目的是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保持或增强学生的练习热情。片段式情境用起来更加灵活,创编也相对活泛,情境可以是来自生活实际的,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来自故事或影视中的。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滚翻中做到团身滚动,可设计小刺猬找果果。在垫子中间铺上一些水果图片,学生在垫子上做动作,看谁的背上挂的水果多。学生好比试,总想让自己身上的水果粘得多一些,所以身子团的紧紧的,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会了快速跑,可以在跑道上设置一些沟沟渠渠,组织障碍跑,发展学生在奔跑中跨越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剧烈的运动后得到快速恢复,为学生设置一些如意念放松,模仿练习,简单的瑜伽等,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的放松。

片段式情境的设置一定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情境更要突出真实性和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同一堂课中使用的频率不宜多。对于低年级学生只有在学习一些陌生枯燥的动作时或在他们容易分心的时候使用情境教学,才能更好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达到激励和教育的目的。

低年级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一样,有其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有其运用的范围和一定的副作用。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生活常识、身体素质、掌握知识的能力等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情境。课堂上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想象,思考,使学生真正融入情境中,从而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永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7.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低年级情境教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