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2019-07-25 06:58秦旭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髋臼优良率假体

秦旭召

(河南省郏县第二人民医院 郏县467100)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多认为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1]。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已不再是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感染[2]。目前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GardenⅣ型及GardenⅢ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术式,但术中选取生物型假体还是骨水泥型假体临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3]。本研究旨在观察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62~87岁,平均(75.83±5.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平均(5.13±0.33)d。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8岁,平均(76.06±5.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 d,平均(5.03±0.47)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协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经X线检查证实为股骨颈骨折,且为GardenⅢ型或Ⅳ型;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截肢或偏瘫者;股骨颈病理性骨折者;存在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健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根据手术要求及时调整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程度;从前外侧入路分离臀中肌、外旋肌群,完全暴露髋关节囊,分离关节囊外粘连,暴露股骨头、关节囊、滑膜,用扩髓器缓慢扩大髓腔,清理髋臼碎屑,处理关节圆韧带、盂唇、髋臼内软组织,向外倾斜45°,方便安装人工假体。此时观察组给予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磋磨骨水泥型髋臼假体、髋臼,用髓腔钻扩钻股骨髓腔,置入骨髓塞,用骨水泥枪缓慢从髓腔塞顶部灌入骨水泥,置入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对照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磨磋髋臼,放入生物型髋臼假体,用钜骨刀在股骨近端髓腔开口区磋磨一长方形开口,植入大小合适的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两组均随访半年。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等手术情况。(2)比较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疼痛程度,其中采用Harris评分法[4]从功能状态、疼痛程度、畸形程度、活动度等方面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优良率=(优 +良)/总例数×100%;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估两组髋关节疼痛程度,0分无疼痛感,10分疼痛剧烈。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3 7 3 7 t P 8.0 8±1.2 5 7.9 6±1.1 4 0.4 3 2 0.6 6 7 5.1 6±1.0 8 6.7 9±1.5 7 5.2 0 3 0.0 0 0 3.7 4±1.1 2 4.5 8±0.9 6 3.4 6 4 0.0 0 1 2.3 8±0.8 1 2.9 4±0.9 5 2.7 2 9 0.0 0 8

2.2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例(%)]

2.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用时(m i n) 术中失血量(m l) 术后引流量(m l) 术后卧床时间(d) 术后开始负重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3 7 3 7 t P 7 8.3 8±1 0.9 5 7 5.0 6±1 1.1 3 1.2 9 3 0.2 0 0 3 1 7.1 6±3 8.2 8 4 4 6.7 9±8 4.5 7 8.4 9 4 0.0 0 0 1 5 7.7 4±2 7.1 2 2 2 0.6 8±4 3.5 4 7.4 6 4 0.0 0 0 4.4 8±1.7 5 2 1.5 7±3.4 6 2 6.8 1 1 0.0 0 0 5.5 7±1.8 6 2 2.7 3±3.4 1 2 6.8 7 2 0.0 0 0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髋周肌群退化,且股骨头60%血供由旋股内动脉提供,故股骨颈骨折容易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增加临床治疗难度[5]。目前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选取假体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常见的假体有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其中生物型假体经过初始阶段机械固定后,后期主要依靠骨组织的生长能力使人体骨组织与生物型假体之间形成紧密的生物学固定,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取得一定疗效[6]。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对手术技术及假体安装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假体安装时与骨组织之间的间隙应≤2 mm,否则容易发生骨组织长入困难,出现假体松动、移位等现象,导致预后不良。而骨水泥假体通过在骨髓腔与假体之间的空隙填充骨水泥,使骨组织、假体之间交错咬合、紧密结合,牢牢固定假体,更合适不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汪松等[7]提出,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与生物型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可减少假体脱位、松动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二次手术风险,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相对较小,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相对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优良率假体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