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应用高压氧、阿替普酶及依达拉奉治疗疗效分析

2019-07-25 06:58林伯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达拉高压氧

林伯昌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 博罗516100)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后会引起脑血管壁的形态,脑部血流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发生相关改变。有研究提出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中许多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和脂质代谢功能异常有关[1]。脑梗死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十分必要。临床中与溶栓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较多,其中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联合疗法较为推崇。阿替普酶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它含526个氨基酸[2];依达拉奉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脑组织细胞,减轻相关组织的氧化损伤,两种药物合用能够起到溶栓与保护脑组织的双重作用,发挥较好的脑梗死治疗效果。有研究提出高压氧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血氧张力,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而治疗慢性缺血性疾病。我院在采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脑梗死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 39~80岁,平均(55.67±9.58)岁。观察组男38例,女 22例;年龄 40~79岁,平均(56.34±9.5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2 准入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对治疗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在18周岁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不全;(2)发病时间大于4.5 h;(3)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病、糖尿病;(4)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配合度较低。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降糖、活血化瘀、降血脂、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与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治疗。对照组按每公斤体质量0.9 mg配制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020034)药液,先静脉推注10%,将余下药液于1 h内静脉泵泵入;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056)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0.5h内完成,2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氧气压力位0.25~0.3Mpa,90min/次,1 次 /d,连续 7d。两组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4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于治疗前与治疗7 d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 3 ml检测 hs-CRP、MMP-9、IL-6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B a r t h e 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N I H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 0 6 0 1 2.0 0±3.3 4 1 3.4 9±3.2 1 8.6 3±1.1 4 1 0.5 9±2.0 4 5 3.4 8±6.5 7 5 5.6 4±7.3 4 7 6.5 9±4.4 8 6 9.6 8±4.5 9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hs-CRP、MMP-9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hs-CRP、MMP-9及 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I L-6(p g/m 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h s-C R P(m g/L)治疗前 治疗后M M P-9(n g/m l)治疗前 治疗后6 0 6 0 6.5 1±1.2 4 6.0 9±1.2 4 3.8 0±1.0 4 5.0 4±1.1 3 6 7 0.5 8±6 5.4 7 6 7 7.5 0±6 6.3 7 4 7 3.4 4±5 7.5 4 5 3 7.2 4±6 0.5 5 6 5.3 8±7.6 8 6 6.0 2±7.7 4 4 8.1 1±6.5 4 5 0.3 9±6.3 4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脑梗死发病后期患者血清hs-CRP、MMP-9、IL-6水平显著上升,上述三项指标水平能够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及因此形成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敏感指标[4~5]。许多学者均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了探索,这些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依达拉奉、阿替普酶等,临床效果较满意。有学者提出高压氧疗法在促进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较好效果[6]。张爱民等[7]的相关研究提出高压氧预处理可诱导HIF-1α/VEGF通路调节凋亡进程而改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本研究在阿替普酶溶栓,依达拉奉改善组织与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脑梗死,实现了在溶栓后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凝集并减轻血液黏稠度,减低血栓发生风险的目标,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改善,改变了患者血氧分压,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了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三联疗法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综上所述,在阿替普酶溶栓、依达拉奉对抗损伤的基础上给以高压氧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猜你喜欢
阿替普达拉高压氧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