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分析

2019-07-25 06:58宋孝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汤剂肌力偏瘫

宋孝光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夏邑476499)

脑梗死为神经外科常见急危重症,发生后较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偏瘫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1]。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行为能力为临床研究重点[2]。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4.3±5.5)岁;病程 1~14 d,平均病程(7.53±1.30)d;患侧肢体肌力0级13例、Ⅰ级21例、Ⅱ级14例。联合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5.3±5.9)岁;病程 1~13 d,平均病程(7.62±1.19)d;患侧肢体肌力0级11例、Ⅰ级22例、Ⅱ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明确针对为脑梗死,以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为主症,目偏不瞬、头痛、眩晕以及共济失调为次症[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深度昏迷者;精神障碍者;合并颅脑占位性病变者;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93819)口服,20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65051)口服,100 mg/次,1次/d;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0.2 g/次,3 次 /d;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偏瘫肢体按摩、良肢摆放、侧肢体坐、站位平衡训练等。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汤剂组方:黄芪40~60 g,桑寄生、伸筋草各20 g,鸡血藤30 g,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各15 g,水蛭、桂枝、地龙、红花、桂枝、桃仁各10 g,三七3~5 g;上肢瘫重者加适量桑枝、姜黄;下肢瘫重者加适量木瓜、牛膝、防己;手足麻木者加适量蜈蚣、全蝎等;痰浊瘀滞者加适量天竺黄、制半夏;已然失语者加适量远志、郁金、石菖蒲。1剂/d,水煎去渣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差异。(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满分42分,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其中上肢0~66分,下肢0~34分,分值与运动功能正向相关。(2)疗效标准:治疗后,NIHSS分值下降91%~100%,患者可徒步行走,生活自理,患肢上下肢肌力达4~5级,为痊愈;NIHSS分值下降46%~90%,可步行,患侧上下肢肌力恢复2级以上,为有效;NIHSS分值下降18%~45%,患侧上下肢肌力恢复1级以上,为进步;NIHSS分值下降幅度低于17%或增长,偏瘫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有效+进步[4]。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及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且联合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NIHSS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NIHSS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N I H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下肢F u g l-M e y e 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对照组上肢F u g l-M e y e 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4 8 4 8 t P 1 0.2 6±3.2 3 1 0.4 3±4.0 1 0.2 2 8 0.8 1 9 6.9 5±2.1 2 8.7 9±3.3 5 3.2 1 5 0.0 0 2 1 6.5 7±6.2 4 1 5.9 4±6.9 7 0.5 0 3 0.6 1 6 3 1.6 5±7.4 8 2 1.8 5±5.3 4 7.3 8 7 0.0 0 0 1 1.5 6±4.0 7 1 1.0 8±5.2 1 0.4 6 7 0.6 4 2 2 2.3 9±5.1 3 1 6.5 2±4.6 3 5.8 8 5 0.0 0 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液黏稠度高、脑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临床多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修复神经元等治疗,同时对于偏瘫患者辅以运动康复训练,以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但综合疗效不佳。中医认为脑梗死后偏瘫归于“偏枯”范畴,主要病机乃肾气虚弱、正气亏损而致脉络瘀阻、经脉阻滞[5]。因发病急骤、病情绵长,患者气血经筋皆损、脏腑亏虚,本虚标实,其中肝肾阴虚为本,痰、瘀、风、火为实,治疗应滋阴潜阳、平息肝火、活血通络、清热祛痰。黄芪可补气生血、生津,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当归可调气补血;川芎可散风止痛、活血行气,于巅顶与血海之间上下疏通,并旁达四肢,亦补亦通,其内所含川芎嗪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地龙可祛风活络;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赤芍可活血亦可凉血,具有散瘀化瘀之效,还可镇痛、镇静;水蛭可破血逐瘀,其中含有的内多肽类、肝素及抗血栓素等可抑制血液凝固,激活纤溶系统,促进血栓溶解;伸筋草、鸡血藤、桂枝均可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生地可养阴生津、祛瘀生新、清热凉血;配以桑寄生强筋骨、补肝肾,疏通经络。诸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益气通络、强健筋骨、滋补肝肾之功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汤剂肌力偏瘫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