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期刊论文发表偏倚的调查和思考

2019-07-29 06:25陈汐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阴性论文

■陈汐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211166

发表偏倚就是指在出版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科学研究的报道情况与实际情况产生的偏倚,是对获得预期有效结果研究的报道欲望强于未获得预期无效结果的研究,即往往把认为是好的、有效的结果报道或发表出来, 而那些认为是不好的、无效的结果未报道或很少报道发表出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术期刊均存在发表偏倚,某个领域中的发表偏倚甚至会影响科研决策和科学研究方向。

2018年10月,一项学术不端行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界“大地震”[1],使此次事件中所反映出来的期刊发表偏倚问题又重新回归到公众的视野。Piero Anversa,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心脏干细胞研究的鼻祖,2001年因“发现”心脏含有干细胞(C-Kit)并将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基于“心脏中含有可以再生心肌的干细胞”这一观点。Anversa一度被认为开创了心脏干细胞疗法,并在各种顶级期刊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获得的各项基金资助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2014年,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心血管生物学家Jeffery Molkentin课题组首次用遗传实验证明,小鼠心脏中的C-Kit细胞从未产生新的心肌细胞,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2],后续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3-4]。事实上,近20年来国际上很多其他实验室试图重复Piero Anversa的实验结果时,也没能成功,即便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C-Kit注入发生病变的心脏,疗效也参差不齐。由于Jeffery Molkentin的学术地位也很高,世界各地研究者纷纷声援,因此哈佛医学院不得不展开调查:确认Piero Anversa博士实验室的论文“存在伪造数据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将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从医学期刊上撤回[5]。由于Piero Anversa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近20年来,全世界跟随他的研究方向进行的有关心脏干细胞研究层出不穷,所花费的科研经费以及发表的论文也不计其数。然而,目前已有的证据表明,这些建立在所谓心脏干细胞上的研究成果均不可信,那各级各类期刊已经发表的数千篇学术论文的价值是否要进行重新评估?为什么这一个错误的观点会误导全世界科研工作者近20年,学术期刊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责任?作为期刊人,更应该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目前,期刊发表偏倚并没有引起广大学术期刊工作者的重视,这也是此次“干细胞事件”中,虽然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界关注的原因之一。

1 我国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调查研究现状

目前,对我国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2007年,翁可为[6]分析了我国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产生原因是选择因素、加工因素等,认为需要转变报道观念,才能有效控制出版偏倚;2009年,应倩[7]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析了出版偏倚对循证医学的影响;2011年,陶映雪等[8]也分析了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现象及其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影响;2008—2009年,高雪山等[9-10]分析了利益冲突对生物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影响,并建议在我国推行临床试验注册来减少医学期刊的发表偏倚。但是以上研究仅仅是从定性的角度对医学期刊的发表偏倚进行了分析,没有进行定量的数据调查。目前,很少有人关注我国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现状,也尚未有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支持,并且尚未检索到从期刊角度对我国医学期刊发表偏倚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本研究拟以我国代表性医学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的发表偏倚现状,分析可能原因,并从期刊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医药卫生类期刊中,选择综合性医药卫生、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和特种医学分类中排名第1的期刊(共16种)作为本研究的样本。这16种期刊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各种专业研究方向,是目前我国医学期刊出版领域综合质量最好的医学期刊。

在万方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这些期刊2018年发表的论文。通过阅读论文,除去综述、指南以及描述性研究,选择每期前10篇研究性论文进行研究(如果当期研究性论文数量小于10篇,则全部纳入),按照研究结果对论文进行分类,如果报道的研究结果与所设定的研究目标相符合,归为阳性报道;而报道的研究结果与所设定的研究目标不符合或部分不符合,归为阴性报道。通过计算各刊阳性报道和阴性报道论文所占的比例,考察目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偏倚的程度。

3 研究结果

16种医学期刊抽样研究性论文阳性报道和阴性报道的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16种期刊抽样的论文中研究性论文数量不一,但是各刊阳性报道论文数量均远大于阴性报道论文数量,阳性报道的比例为91.75%~99.55%,平均为95.52%。阴性报道的比例0.45%~8.26%,其中,占比最低的期刊为《中草药》(0.45%),说明在中国医学领域,阴性报道比例偏低。《中华流行病杂志》和《中华神经科杂志》阴性报道比例稍高,说明在预防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阴性报道,但也没有超过10%。阴性报道比例的平均值为3.48%,说明目前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医学期刊报道的研究性论文绝大部分以阳性报道为主,阴性报道比例偏低,但发表偏倚客观存在。

表1 16种医学期刊抽样研究性论文阳性报道和阴性报道的情况

注:《中华医学杂志》是周刊,2018年出版共48期;《中草药》2018年出版22期,其余期刊均为月刊,2018年均出版12期。

4 对发表偏倚的思考和对策研究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文期刊中, 研究结果有效的论文数量约占研究论文总数的80%,中文期刊中这个比例更高,占90%以上[6]。有研究认为外文期刊中90%的论文都是报道阳性结果[11],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报道阳性结果论文的比例高达95.52%,说明目前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发表偏倚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是我国医学期刊的第一方阵,中华系列期刊的出版状况可以反映目前我国医学研究领域的总体观念和出版情况。难道我们的研究者有如此强的预知能力?研究前提出的假设,95%以上都会得到实验验证?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2015年Nature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大部分已经发表的研究都无法被重复,这和期刊的发表偏倚有很大的关联[12]。为何在学术界已经呼吁注重发表偏倚的情况下[13],还会产生这样高比例的发表偏倚?这个问题值得每位期刊工作者深思。

4.1 发表偏倚存在的原因

4.1.1 从作者角度

研究者往往把达到研究设计预期的阳性结果、对临床工作有效的研究看作是成果而及时总结报道。而未达到研究设计预期、无效、对临床工作有害的阴性结果,则被认为是研究失败或是没有临床价值,会考虑立刻调整研究方向,而不是进行及时的分析、解释、评价和总结阴性结果到底是实验设计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还是结果本该如此。也有部分作者因自己做出的成果与目前学术大牛的主流学术观点不一致,认为即使费心总结,投稿后也很难得到肯定,所以放弃总结成文。因此从整体上看,阴性结果的投稿量也明显少于阳性结果。

4.1.2 从审稿专家角度

很多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判断也是局限于有没有创新性、有没有临床应用价值、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对阳性结果论文的评价往往较高,而对于阴性结果,则认为其没有临床应用价值、没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并给予较低的评价甚至直接拒稿,没有深入考察阴性结果的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是否严谨,在是否有发表价值上做深度考量。另外,一些审稿专家与投稿者可能存在一些冲突,包括研究观点不一致,存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竞争等,甚至有审稿专家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滥用学术权威,给那些与自身观念不一致的阴性结果论文以带有偏见的评价,从而影响了编辑部的决定,导致阴性结果论文不能被发表。例如在“心肌干细胞事件”中,Piero Anversa就利用了自己的学术权威,对许多对他提出质疑的文章进行打压,使这些论文不能够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导致虽然有许多人在多年前就发现了他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使他能够在近20年里继续申请心肌干细胞相关项目的经费,并影响了一大批后续研究者。

4.1.3 从期刊编辑角度

学术期刊编辑在选择稿件时,更愿意及时发表阳性结果论文。他们认为阳性结果对临床指导更有意义,更能受到读者关注,提高对期刊论文的引用概率,从而提高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而快速提高期刊影响力。对于阴性结果论文,他们认为读者不会感兴趣,在后续研究中也不会对阴性结果进行引用,且认为发表阴性论文会降低期刊水平,不愿意发表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章[8],从而忽视了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4.1.4 从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

目前,许多科学研究会受到各级各类基金的资助,基金资助方都希望自己资助的成果是有价值的,对阳性结果后期可能会继续投入资金支持,而对阴性结果则会选择终止资助。在很多项目考核中,阳性资助结果会顺利通过后期评审,因此被资助者也非常重视阳性结果的汇报,而对研究进行过程中产生的阴性结果给予忽视或弱化。另外,很多药物研究会受到相关药品生产厂商的资助,如果针对该药品的研究结果是阴性的甚至是无效的,项目资助方——药品生产商一定不希望研究者报道阴性结果,从而导致经济利益受损,迫于基金资助的压力,这些阴性结果也不会被总结和发表。由于作者受到企业基金资助,因此作者本身也有较强的动机发表阳性结果而忽略阴性结果。

4.2 发表偏倚的不利影响

4.2.1 对循证医学实践的影响

目前,医学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需要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搜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Meta分析),综合得出可靠的结论。如果存在发表偏倚,基于这些论文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不能准确反映实际临床医疗情况,将会影响到系统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循证医学的结论也会产生致命的影响,不仅影响医疗实践,甚至误导临床决策。例如2004年被起诉的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在研究帕罗西汀是否适合未成年人服用时,发现该药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反应,包括增加患者自杀的可能性。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公布,从而影响了循证医学分析和医疗决策,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等致命后果[14-15]。

4.2.2 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对阳性结果的反复报道、跟随报道和过度报道,对阴性结果的延迟报道甚至不报道,夸大了某些干预措施的疗效,失真的结论甚至会使临床医生做出对患者不利的医疗决策,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重大不良反应,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轰动世界医药界的“罗非昔布事件”,在临床试验早期就发现了其有可能形成血栓,但是厂家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说服论文作者突出药物的胃肠道优势而弱化心血管风险的不良反应,造成数以万计服用者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16]。

4.2.3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1)对基金资助的影响。大量相关阳性结果论文的发表,使得基金资助者认为此研究方向有较大可能产生预期临床效益,从而加大对该领域的资助,因此影响了基金资助者的决策。在“心肌干细胞事件”中,除了美国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资助,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了此项研究,并投予数以亿计的科研经费,而目前看来,其中不少科研经费都被严重浪费了。(2)对科学研究方向的影响。不正确的阳性结果误导大量研究者的科研方向,浪费了这些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如在“心肌干细胞事件”中,近20年来,虽然有许多实验室也发现了Piero Anversa的研究存在问题,但由于是阴性结果并没有被发表或发表在影响力较低的期刊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大批跟随者的研究结果因支持阳性结果而获得发表,甚至发表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上,进一步误导了全世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步入歧途。(3)对学风道德的影响。因阳性结果本身就能引起较多关注,其他研究者也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相关阳性结果,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导致大量的重复研究、跟随阳性结果研究形成强势局面,加强并塑造了学术权威,使得阴性及质疑研究更难得到承认。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研究者为了能随大流,迎合学术权威的意志和期刊喜好,从而达到个人利益,不惜刻意忽略阴性结果和不利证据,甚至滋生了不少学术不端论文,扰乱了正常的科学研究氛围。

4.3 减少发表偏倚应采取的措施

发表偏倚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决定了减少发表偏倚不可能凭一己之力。不仅需要研究者、审稿专家、期刊编辑和基金资助者的共同参与, 更需要增强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的信心,改变审稿人的思维定势,树立编辑的正确认识,提高基金资助者对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理性认识。在这之中,期刊作为连接各方的纽带,对减少发表偏倚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期刊人作为发表偏倚的实际施行者,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减少发表偏倚。

4.3.1 通过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学术期刊应该采取各种可能措施,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如网站、微信、微博、举办作者沙龙等线上线下活动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宣传,使研究者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成果”观念,树立循证医学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阴性结果的价值,增强他们总结阴性成果投稿的信心。提高作者在科研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使作者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和处理数据,包括积极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并能有意识地去分析合理的阴性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这些无效的或因有害而被迫终止的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提醒同行研究者少走弯路,这也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之一。

4.3.2 规范并改进审稿和录用流程

由于审稿意见对稿件录用有主要影响,因此有必要规范和改进目前的审稿录用流程。(1)要慎重评价审稿专家的意见,如果一项研究结果与目前大多数人的研究结论相悖,而审稿专家主要因学术观点不认同而给予拒绝时,要考察审稿专家的学术观点,并仔细审查稿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是否科学,并多选择一些审稿专家进行复议,避免一些学术权威专家利用自己的学术声望打击不同观点。而对一些跟踪主流学术观点而得到专家认同的稿件,也应考察专家意见是否恰当,有无抬高稿件学术价值的倾向。(2)期刊应利用自身资源,对新的期刊审稿人进行同行评议的相关培训,改变一部分审稿人对阴性结果的偏见,避免阴性结果论文在审稿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3)期刊应积极尝试新的审稿录用流程,如发表后评价(Post-Publication Review)、方法学预评审(Pre-Study Publication of Methodology)、两阶段评审(Two-Stage Review)等[17],保证只要是设计合理、方法学正确的文章,无论后期结果如何,都应该得到发表的权利,改进目前常规的稿件审理录用流程。(4)在稿件录用标准上,应摒弃传统的“有用”观念, 从“是否对临床有用”转变为“是否对整个科学研究有用”, 从而正确评价稿件以及同行评议的意见,让更多的阴性结果研究有机会得到发表。

4.3.3 保持编辑角色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应保持编辑角色的公正性。编辑应保证所有稿件在审稿过程受到公正对待,并对所有投稿一视同仁,不能因稿件是知名专家写的就不提出质疑。在稿件处理中,可以在投稿系统中要求作者填写推荐审稿人和申请回避的审稿人,编辑可以酌情采纳,不宜将文章送给与作者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专家评审[18]。

期刊编辑还应保持编辑角色的独立性。编辑应义无返顾地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科学进步发展服务,而不能受当下各种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影响,为了提高期刊评价指标而加大发表偏倚。事实上目前期刊对阴性结果论文发表的比例相当低,导致期刊发表偏倚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因此,目前期刊界的这种局面急需打破,期刊应坚持自己的办刊原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而不是成为某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附庸。

4.3.4 以实际行动呼吁理性认识

期刊应以实际行动减少发表偏倚,多发表合理的阴性结果论文。特别是我国医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中华医学系列期刊,更应起到带头作用,才能改变当下绝大部分人“阳性结果才有机会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的观念。由于目前出版模式的改变,期刊可以将阴性结果论文以及相关支持数据进行网络发布,而不仅限于纸质期刊发表,既节约了出版资源,又能使更多的阴性研究结果得到公布,使更多的研究者能够阅读和评价这些阴性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改变公众包括资金资助者对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理性认识:不是所有研究都是会得到阳性结果的,阴性结果同样具有发表价值和科学意义。

5 结语

减少发表偏倚不是一个人或一种期刊就能实现的,需要研究者、审稿人、编辑出版者和基金资助者的共同参与, 这也是期刊发表偏倚问题被提出多年,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原因。因此,必须增强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的信心,改变审稿人的思维定势,树立编辑的正确认识,提高基金资助者对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的理性认识,从各个环节上加以控制。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期刊必须有所作为,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发表偏倚的发生。学术期刊应通过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素质、规范并改进审稿和录用流程、保持编辑角色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以实际行动呼吁理性认识等方面减少发表偏倚,从而使阴性研究结果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阴性论文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