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美国“君子”的心法与密义

2019-08-02 15:15王语行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芒格宝典巴菲特

文_王语行

《穷查理宝典》是一本美国奇书,也是一本被低估的书。

自富兰克林以来,美国人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哲学,闷声发大财,如低调的巴菲特,尽管他的投资哲学出神入化,但从不著书立说,并不在乎其思想和智慧能否流传后世。

也有例外,作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和启蒙人,查理·芒格在“立言”方面则显得颇为活跃,甚至有“好为人师”之嫌,不断传播着自己悟得的知识和智慧。受偶像富兰克林《穷理查年鉴》的感召,芒格也希望在精神、思想领域创造出终极财富,于是《穷查理宝典》就这样诞生了。

整本书略显芜杂,举凡查理·芒格的生平、生活、学习和决策的方法、即席谈话、重要演讲、文章、报道与评论一一收录其中。为中文版写序言的是投资人李录先生,他在文中说:“与查理交往的这些年,我常常忘记他是一个美国人,他更接近于我理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这也是笔者阅读《穷查理宝典》过程中萦绕在心的一种感受。

如果美国也有儒家所说的君子,那就是查理·芒格。此言可证陆九渊之言:“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何谓文化,人性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大道同归,万川归海。

他不在孔子批判之列

芒格是清教徒文化和美国中西部老派价值观的代言人。1924年,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小城奥马哈,他日后的合伙人巴菲特也出生在此地。

处在内陆的中西部地区是美国精神的源头。美国史学家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边疆地区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发展可以归结到西部的存在以及疆界的不断西移。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吐故纳新,而不是一潭死水,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移民涌进西部,用勤劳与智慧把荒野变成农田和牧场。20世纪20年代的奥马哈是典型的内陆小城,民风淳朴,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相安无事,人们既不锁家门,也不锁车门,彼此信任。这是一个宁静的、有人情味的小城。日后成为巨富的巴菲特大多数时间都住在这里,或许此处有一种让人安静的磁场。通都大邑适合贸易和商业,但思想者需要在宁静的地方沉淀自己。

芒格和巴菲特一样,他们在安定中等待机会,每天的日程安排并不满,大量的时间花在思考投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更像学者而不是生意人。芒格说:“我总是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几个小时。我不介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在宁静中,去除了浮躁之心,智慧自然显现。

大萧条时期,芒格的爷爷是伸手援助陷入困境的弟弟,使他的小银行渡过了难关,还出资送他的音乐家女婿到制药学校进修,并为他买下一家位置上佳、因大萧条而倒闭的药店,后来这家药店财源广进,让芒格的姑妈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爷爷的义举让芒格明白:只要互相支持,人们就能渡过最黑暗的经济崩溃。

少年时,芒格曾在巴菲特父子的杂货店工作。老板是巴菲特的祖父恩尼斯特,他要求年轻的工人每天上班12个小时,期间不能进食,也不能休息。芒格在下班前,必须从两美元的日薪里上缴2美分,这是新的《社会安全法案》规定的费用,最后的结果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天地不仁”,滥情和博爱不能解决问题。空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注定失败,需要的是善巧的方法和对人性的洞察。

《穷查理宝典》

1941年,芒格入读密歇根大学。太平洋战争期间应征入伍,并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由于战争,他一直没有毕业,完整的学历是在哈佛大学获得的。1948年,24岁的芒格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开始律师生涯。1953年,婚姻失败,长子罹患白血病,那时芒格常在探望儿子之后洒泪街头。在这段伤心的日子里,他遇到了南希·巴里·博斯维克并与她结婚。在妻子的鼓励下,芒格开始律师业务之外的投资,在股市上有不小的斩获,随后将所赚的钱悉数投入到房地产,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64年,他参与的房地产开发带来高达140万美元的收益。

35岁时,查理·芒格结识了29岁的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劝说芒格和他一起做生意,控股一家公司来建立财富,这就是后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两个人的伙伴关系持续至今。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思想和言语,不仅共同创造了财富,也成为广阔的商业世界的导师和精神领袖。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青年时候的查理·芒格

获得巨大财富的查理·芒格仍然保持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习惯。他起床甚早,早餐会议永远是七点半开始;日日手不释卷,“学而不倦”,自言“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与人约会一定早到半小时,到了之后,会慢悠悠地摊开报纸阅读;他不坐私人飞机,经常搭乘经济舱;乐善好施,在慈善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哈佛高中和洛杉矶一家慈善医院的董事会服务40年之久。他一度双目失明,然而不忧不惧,甚至考虑过学习盲文,所幸后来奇迹般复明。

如今年已95岁的查理·芒格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他最爱读的是西斯罗的《论老年》,这是一部歌颂老年的作品。他的德行和智慧让自己的晚年更有尊严、充满乐趣。

孔子批评那些丧失活力、贪得无厌的老年人,“老而不死是为贼”,显然,芒格不在孔子的批评之列。

保持开放的意识

《穷查理宝典》是训练思维的绝佳教材。查理·芒格提出了一个思考的模型,他称之为Lollapalooza,简言之,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跨学科知识而生发出朝着同一方向用力的合力效应。运用Lollapalooza的人需要具备如下素质:专注、好奇、有毅力、能够自我反省和批评……

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Lollapalooza是自我修为和自我训练的结果。《易经》也如此,严密的卦象,穷尽了人生的各种情境,都是在训练人缜密思维的能力。

《穷查理宝典》的编者考夫曼说:“他拥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所以从古代的雄辩家到18、19世纪的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来。其他人哪会让德摩斯梯尼、西塞罗和约翰尼·卡森平起平坐,或者将当今的投资经理和尼采、伽利略相提并论呢?或者让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伯尼·康菲德进行普世智慧竞赛?”

大俗大雅、不拘一格正是智者异于常人的地方。连读书都要划定一个范围的人,不可能酿出人类知识最甘美的蜂蜜。“智者乐水”,没有水不能去的地方,没有水不能接纳的东西。“君子不器”,在知识的领域也如此,永不给自己划定范围,如此,人才会发现原来精神领域是多么广阔、丰美的世界。

对于美国的高等教育,芒格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批评,他认为“学科各自孤立”无法让知识贯通起来:“要是我的话,我会砍掉四分之三的院系——除了自然科学,一个都不留。但没有人会这么做,所以我们不得不忍受那些毛病。高等教育的错误程度让人吃惊。学科之间互无关联,这是致命的。大学里每个系都有些看不见大环境的古怪家伙。”芒格劝告那些认为一种理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你应该对各种学科的各种思维都有所理解,并且经常使用它们——它们的全部,而不是某几个。大部分人都熟练于使用某一个单一的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应了一句老话:‘拿锤子的木匠,看书上的字儿就觉着像钉子。’这是一种很白痴的做事方法。”

最佳的知识系统是开放性的。《论语》有人评价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赞叹孔子的博学,门门学问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不好说他是哪一方面的专家,因此也就不能用任何一类专家的名称来称呼他,这种“无以名之”是对一个人知识结构全面而不偏颇最好的概括。

人的惯性是满足并习惯于已有的知识系统,久而久之,就容易自我封闭起来,难以更新知识,这在老年人身上尤甚,所以孔子特别提醒老人“戒之在得”,他们自恃经验丰富,陶醉在“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之中,知识更新的难度可想而知。当然,不仅仅是老年人,如果不特别警惕,我们的意识都有封闭的倾向,查理·芒格对此有诙谐的比喻:“人类的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此相同的结果。”

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始终保持头脑的开放和活跃,正如芒格所言,“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在保持“空杯心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模型,并将其贯通、综合起来,这就可以达成奇妙而有趣的lollapalooza效应,相当于建立起一个知识的“生态链”,糅合了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数学、物理、统计、经济等。查理·芒格的投资智慧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模型之上,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游刃有余地驰骋于瞬息万变的商业领域。

叩其两端而竭焉

伟大的代数学家雅各比曾说过:“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这句关于“逆向思维”的名言给查理·芒格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芒格习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应该首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如果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应该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而芒格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查理·芒格一反“如何成功”“如何幸福”的俗套,出人意料地谆谆告诫毕业生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精神高度契合的两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永远反过来想”,查理·芒格的思维似乎总是逆向的。面对毕业生,他一反“如何成功”“如何幸福”的俗套,谆谆告诫他们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

“反过来想”,是对二元对立的整体把握,避免陷入一极而忽略全体。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孔子所说的“叩其两端而竭焉”,都是提醒我们从相反的角度、从对立的立场考虑和看待问题。

“反过来想”是对习惯思维的反拨。许多难题只有在逆向思考时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商业领域,不同于一般人对成功者的关注,查理·芒格关注更多的是“失败者”,他持续不断地研究收集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这让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避免了重大的错误。

“反过来想”是真正的独立思考。查理·芒格的名言是:“宁愿显得愚蠢,也不愿随大流。” 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意思是说世人都光辉夺目,唯独我好像迷迷糊糊;众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浑浑噩噩。这其实这是老子的反话,他意在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不可随波逐流。美国最顶级的投资家都是“逆向思维”的大师,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他们远离潮流,特立独行,以极大的定力和高明的判断力躲过一次次的惊涛骇浪。

“反过来想”是“先为不可胜”。很多时候,成功来自避免了应该避免的事情。这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要总是想着战胜敌人,先要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这也是中国民间老话所说的“打铁还得自身硬”。不要想着怎么成功,先要检查一下自己会不会失败。这就需要去除一切妄念,查找和弥补自己的漏洞、失误、缺陷。概言之,要有必胜的信心,还要有必败的悲观。能把乐观和悲观统合起来,才能做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人们容易乐观,对后面的困难往往估计不足,最后导致功败垂成、功亏一篑。芒格反对盲目的乐观:“他们想着和恋人幽会,想走大运或出大名。我总是想着麻烦,我的想法是稳重的,所以当麻烦来临时,我早已做好准备。”他总是期待麻烦的到来,并且做好了解决麻烦的准备。 “悲观是智力超群的标志”,乃因悲观的人看到了问题所在,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解决了问题。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论语》提到孔子要极力避免的四种情形“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儒家的心法,归结起来,就是克服主观的成见、偏见、私见,尽可能地逼近客观,如实地观照万事万物。

在查理·芒格看来,这种近似科学家的精神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的。一个人一旦“凡事客观”,就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从而过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如何才能培养客观的精神呢?芒格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受意识形态的干扰。意识形态是一种稳定的认知,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之中。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一旦定型,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认知模式,影响着他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所谓“一个人相信什么,他就会看到什么”。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却会扭曲人的认知,将其头脑禁锢在某一模式之中,阻碍其客观、正确地认识世界。

查理·芒格经常调侃极端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会让人们丧失理智,“你们看到电视上有许多非常糟糕的宗教布道者,他们对神学中的细枝末节持有不相同、强烈的、前后矛盾的神学观点,偏偏又非常固执,我看他们中有许多人的脑袋已经萎缩成卷心菜了”。他还批评美国的一些年轻人受困于特定的意识形态,陷入“强烈而愚蠢”的意识形态之中而无法自拔,“当你们宣布你们是某个类似X教团体的忠实成员,并开始倡导该团体的正统意识形态时,你们所做的就是将这种意识形态不断地往自己的头脑里塞。这样你们的头脑就会坏掉,而且有时候是以惊人的速度坏掉。所以你们要非常小心地提防强烈的意识形态,它对你们的宝贵头脑是极大的危险”。

勇于质疑自己最心爱的观念。芒格对自己心爱的观念毫不留情:“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我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时才有资格发表意见。”为此,他善于破坏自己心爱的观念,努力寻找证据来否定他已有的理论,无论这种理论如何来之不易。他不停地试验与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通过这样的“自省”,芒格避免了固步自封,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使自己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做到了中国古人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

毋自欺。《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就是如实地面对自己,赤裸裸地站在人性和欲望的海滩上。芒格说:“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他投资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从不假装知道所有的事情,明确地划定出自己的能力边界。这是对未知的敬畏和谦逊,也是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清晰认识。“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儿,这只能说明你已经站在能力圈外了。”

在阅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我时时将它与《论语》对照,常常沉浸在跨文化对话的乐趣之中,也愈加确信:智慧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它属于每一个热爱智慧的人。查理·芒格先生今年已经95岁了,“大德必寿”,他的道德修为和商业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国君子的谦逊和博学,他对孔子的尊敬和推崇,也启发我们去体认儒家学问所蕴含的永不过时的价值。

猜你喜欢
芒格宝典巴菲特
一年浮亏约40%!芒格大幅减持阿里巴巴
购表宝典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滴水藏海
如是说
走进芒格的世界
上镜宝典:骨美拍照更好看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