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

2019-08-07 10:00黄艳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黄艳

摘要: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初中语文教育呈现出信息化发展趋势。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正确掌握信息化教学要点,根据语文课程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趣味、新颖的语文课堂环境,让学生充满活力的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活动当中。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25-1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活动载体与方法的创新。而信息技术所呈现的教育功能十分显著,不仅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同时也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情境、气氛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利用,全面完成素质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目标。

一、整合语文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是保证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基础[1]。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实施之前,需要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从而为优化语文课堂设计,奠定素材基础。为保证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更加合理,教师应合理采用信息技术,通过操作信息化平台,对语文教学素材进行发掘,并与语文课程内容之间进行衔接与整合。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有效丰富,以及文化视野的拓展。比如,教师在讲解《观沧海》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对《观沧海》作者曹操,其背景和性格、诗歌特征等方面搜集教学素材。之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将上述课程资源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观察,掌握《观沧海》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特征,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底蕴。

二、构建语文课堂情景

合适的课堂情境,是实现学生兴趣激发的关键要素。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境构建,气氛的调整,让学生在一种趣味的课堂环境下,接受语文知识,让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信息技术中包含的信息含量十分丰富,且具有直观化、可视化的特征[2]。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知识处理,将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直观化转化,从而营造出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需求的氛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具有积极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根据该篇文章写作特征,主要以写景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将文章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化、具体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可视化观察和体验,对文章中描写的景物加深印象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将济南冬天真实的、且具有代表性的风景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章语言描写进行想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思想训练,以及情感共鸣。

三、设计微课教学体系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微课教学体系被有效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的学习载体。因此,语文教师为保证阅读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应重视语文微课教学体系的合理设计。将语文课程内容进行重难点知识点提炼,并转化成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天净沙 秋思》时,可以根据诗歌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就诗歌题材、创作风格、情感内涵等方面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情感性的阅读,深入分析诗歌情感内涵,体会诗歌所渲染的文化气氛。同时,设计微课视频体系能够方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程内容自主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四、拓展課外阅读平台

拓展语文阅读平台,是素质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的全新教学需求[3]。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创新,更要重视课外阅读平台有效拓展,从而为学生广泛学习语文知识,丰富学生阅读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课外阅读体系。首先,教师可以成立校园语文阅读学习平台,定期在平台上推广经典的文学素材,引导学生规范阅读态度,有效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当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布置语文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相关素材鉴赏和赏析活动,从而实现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并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创作,通过读写融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五、建立在线互动体系

为了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加深理解,教师应该重视阅读互动与交流体系建立。根据学生阅读兴趣需求,借助于信息技术构建在线互动和交流体系。通过成立微信交流群,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所阅读的文学著作进行交流和互动,探讨自身在阅读之后收获的心得和体会。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借助交流群,对阅读方法、习惯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让学生整体全面优化阅读对策,提高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六、创新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全新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综合初中生语文阅读量,阅读鉴赏和分析能力,读写知识整合能力等,进行优化和创新。保证语文阅读评价体系更加全面,从多个方面实现初中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综合性评价。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长空间进行跟踪性评价,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跟踪性反馈。

七、结论

综上,对初中生来讲,语文学科所发挥的文化教育功能十分显著,初中生学习语文,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实现初中生文化底蕴、素养的有效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合理利用,构建多元化语文课堂体系,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捷文.大众传播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谢小红.信息化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J].新校园(中旬), 2016,12.

[3]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论文为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BJK18007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信息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