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2019-08-07 10:00陈展辉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陈展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转向了更高层次,注重学生终身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实用性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49-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化学技能。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在化学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主动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情境教学,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最大程度的将学生潜在能力激发,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能够轻松的将学生带入到多彩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化学教师的实践教学、学生的实验活动等等都能够在化学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种化学实验,如Na2CO3和盐酸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电解水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内容经过教师进一步的开发与完善将会使化学课程的特征凸显,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加入到化学课堂中。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将有趣的实验充分的利用,要使学生从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现象,积极的思考相关的问题,或是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彼此进行讨论与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分析化学现象。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化学问题,讨论出正确的答案,顺利的达成化学学习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精心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师在实际的化学课堂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于积极探索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思维问题情境等等。

有趣的实验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效的调动,吸引学生的关注,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究化学知识,有效的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益处[1]。

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在观察和记录试验后,要求学生讨论一下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2.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积极的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行思维通常是由疑问开始的。因此,想要为学生设计一堂成功高效的化学课,教师就要有目的、有层次的为学生设计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不断的进行探究。为学生创设思维问题情境,学生在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史实情境

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故事、传记等等生动形象,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其中的故事情节是学生喜欢的,乐于倾听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讲述动人的故事、美妙的传说,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本课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科学的史实故事或是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在一定的人文背景中开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以及价值取向中进行学习,学习自然能达到最佳的成效[2]。

在《金属材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两个故事,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的激发。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怎么回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故事后,为学生解释,锡在温度低于-18℃时,体积就会骤然膨胀,原子间空隙加大。如果温度下降到-33℃,这种变化就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这种现象人们称为“锡疫”,使整块的锡很快变成粉末。通过故事会使学生感到学习金属性质的重要性,认识到合理使用材料的必要性,同时使学生主动的加入本课知识的学习[3]。

四、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思考的手段与工具。在化学教学中,采用任何方式进行教学,都是以语言作为主要手段,语言会支配和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语言、体态对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就是语言情境。若是化学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幽默、激情、有趣的语言为学生讲解知识,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

五、结论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仅仅是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为学生合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效的调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習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志刚.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9:67.

[2]贺年术.解读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80.

[3]李岩.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启蒙第一课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4:48-49.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