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07 10:00吴莹莹
关键词:教学活动诗歌高中语文

吴莹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76-1

在当下多元认知的社会,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材中心”,学生学习也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中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也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这是要求教师需根据学情,通过整合二次开发课程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整合”,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解读教材时,运用整合的策略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备课时,要学会分析教材的资源特点,寻找到与它们相匹配的辅助文本,整合成有结构的资源群。

比如,分析《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时,我就找到课外阅读《西地平线上》这篇课文,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自然之美,江南风景与西北风光可谓相互补充、互相辉映,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自然之美。《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遭贬的人生际遇中,寄情山水、怡乐自然之作。《赤壁赋》“乐水”,《始得西山宴游记》“乐山”。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作者的生活态度。有了上面的解读我们就可以在备课时,进行有效地,科学地整合。

二、了解学情时,运用整合的策略。

学生的基础,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只有找准学生知识生长的起点,我们才能合理地衔接好新旧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通常我们会用“导学单”或者通过课前师生对话来了解学生的基础。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很理想,前者工作量很大,后者教师缺少足够的准备时间。我们可以把现代的网络调查问卷的方法整合到我们的课前学情了解中来。比如说可以微信里进行的“问卷星”,学生只要简单地进行一下操作,后台还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老师就可以得到学生的真实的认识水平,为我们开展教学担供参考。

在正式教学《物种起源》绪论之前,我利用微信群进行了作业布置:(1)认真学习微信群提供的资料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感受达尔文的科学精神;(2)阅读全文,根据微信群提供的字、词了解课文大意;(3)欣赏有达尔文的纪录影片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4)如实地完成预习问卷单。因为我们提供给有结构性的电子资料,节省了学生大量的搜索时间,利用问卷星后台提供的数据,老师马上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我们制订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三、使用教材时,运用整合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教材只是一个开展教学的载体,它总是要围绕我们的教学不断调整的,但许多时候教材的调整走许多程序,都有一定的滞后期。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要有整合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即时处理。

一方面,合理地整合处理,体现了教师创造价值。教师作为特殊的课程资源。在使用教材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人生阅历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和整合,进行再创造。基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理解并感悟教材内容,将个体的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融入教学活动,将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方法建构与反思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创造与生成鮮活的教育经验,这些鲜活的教育性经验构成课程的一部分,体现了教师作为特殊课程资源的价值。

另一方面,合理地整合处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是编者基于共性问题而编的,无论是对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还是较低的学生,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朱孝平老师在《中等职业课程:教学内容处理的三种途径》一文中说:“如果把教材看作是一个教学内容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的元素中就存在诸多不适于学生的内容,即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内容。”由于区域、时代、生活经历等原因学生之也存在着差异性,教材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也就存在过难或过易,过简或过繁的情况。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和整合,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整合处理,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既能丰满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整合、思辨能力。

四、课堂延伸时,运用整合的策略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外是锻炼能力的实验田,我们要努力将课堂内外巧妙整合,促使课内外教学资源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主题内容,结合学生诗歌鉴赏水平,将课外李白同题材诗歌巧妙引入到课堂中,科学延伸诗歌课堂,让学生在对比阅读分析中准确理解《蜀道难》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写作特色等。在学习完该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进多样化的知识竞赛活动,比如,诗歌朗读比赛、诗歌翻译比赛、诗歌文学常识抢答比赛,优化利用诗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中有效巩固课堂上所掌握的一系列诗歌知识点,将语文知识学“活”,确保诗歌单元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整合策略,不但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师要勇于承担课程建设者的责任,从而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赛茅.《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J].山西:语文教学通讯,2011.

[2]陈丽华.《教师及课程:蕴涵与形式》,[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0.

[3]钟玲玲.《教学资源“边角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四川:时代教育,2018.

[4]刘璐.《如何有效实现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山西:新课程2017.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诗歌高中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七月诗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